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睾酮(T)、胰岛素(INS)、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9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并与35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DHEA-S含量(2.96±1.8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06±1.76μmol/L,P<0.01),病情重组(2.44±1.36μmol/L)又明显低于病情轻组(3.32±2.12μmol/L,P<0.05);冠心病组DHEA-S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54,P<0.01),对照组两者也呈负相关(r=-0.3615,P<0.05);冠心病患者DHEA-S降低与空腹血清INS、TG及apoB增高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297、-0.2519及-0.2413,P<0.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降低,并与冠心病某些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apoB高值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盐对培养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亚硝酸钠作用于培养的心肌细胞,观察到心肌细胞发生了超微形态结构改变;细胞内α-羟丁酸脱氢酶漏出增加(P<0.05~0.01),3H—TdR掺入变化呈双向性:小剂量组(0.001~0.1×10-6mol/L)呈现促进作用(P<0.05~0.01);大剂量组(1.0×10-6mol/L)则表现为抑制效应(P<0.05)。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小剂量组(0.01×10-6mol/L)G0G1期细胞减少4.13%,S期增长3.95%,G2+M期增长0.33%,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1、0×10-6mol/L)G0G1期细胞增加9.14%,S期减少12.46%,G2+M期增加4.06%,其中S期的改变达到显著差异(P<0.05);细胞及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P<0.01)。表明亚硝酸盐能引起培养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其机理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9例HP(+),23例HP(-)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组的胃窦粘膜组织及胃液经胃镜取材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分别测定了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研究结果显示:①胃窦粘膜组织SS水平在HP(-)胃炎组显著高于HP(+)胃炎组(P<0.01)而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P(+)胃炎组较正常组SS水平为低(P<0.05);②胃液SS水平在HP(-)胃炎组显著高于HP(+)组(P<0.01)与正常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胃窦粘膜GS水平在HP(+)组与HP(-)组及正常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胃液GS水平在HP(+)组显著高于HP(-)组(P<0.01)及正常组(P<0.05);④组织SS水平与胃液SS水平呈正相关(r=0.2984,P<0.05),与胃液GS水平呈负相关(r=-0.3860P<0.001)。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胃窦粘膜可致其组织及胃液SS水平降低,胃液GS水平增高。提示:HP感染可能抑制了胃窦D细胞的功能,HP感染可使G细胞的腔分泌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血浆一氧化碳(CO)水平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分为两组,CCl4肝硬化模型组(n=10)及正常对照组(n=10),用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CO的含量,用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生理多导仪测定血压、心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血浆CO水平明显升高[(18.37±1.79)μmol/L vs (10.27±1.21)μmol/L,t=7.5,P<0.01]而平均动脉压(kPa)降低(18.93±0.71 vs 15.92±0.74),t=5.83,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内伊文思蓝含量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8.52±1.39 vs15.08±1.06)ng/mg,t=3.94,P<0.01。在肝硬化组血浆 CO水平与脑内伊文思蓝含量成正相关(r=0.72,P < 0.01)而与平均动脉压成负相关(r=-0.67,P<0.05)。结论 CO作为一种信使分子,不仅参与肝硬化大鼠低血压的发生,还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可能是肝硬化易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5.
19例心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F)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ngⅡ和ANF含量增高与心脏指数(CI)呈显著负相关(r=-0.5968,P<0.05;r=-0.8996,P<0.01),心肌AngⅡ含量变化与左室心肌重量(LVM)呈显著正相关(r=0.5723,P<0.05);提示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增高和ANF变化参与心肌细胞增殖及心室重塑的意义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检测36例NS血清及尿液SIL-2R。结果表明:NS发作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明显高于NS缓解组(P<0.01)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NS缓解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SIL-2R和血肌酐呈正相关(r=0.44,P<0.01),尿 SIL-2R和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r=0.48,P<0.01)。研究提示SIL-2R浓度升高可作为NS活动及(或)肾功能恶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EGF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评价对大肠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EGFR和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5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_LI和PCNA_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对大肠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8例高血压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高血压Ⅱ期患者(35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强度(Ptmax)、聚集曲线坡度(PtH)和聚集速率(PtK)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心功能却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表明,Ptmax,PtH,PtK和每搏输出量(SV)呈负相关(r=-0.06,P<0.01;r=-0.54,P<0.05;r=-0.57,P<0.01),和射血前期/射血期比值((PEP/LVET)呈正相关(r=0.62,P<0.01;r=0.48,P<0.05;r=0.55.P<0.05);而高血压Ⅰ期患者(23例)的血小板聚集性和心缩功能与正常人相近(P>0.05)。提示高血压的不同阶段,血小板聚集性的改变可能对其病情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_4)所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储脂细胞(FS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探讨EGF-R在FSC激活中的作用。方法:~(125)I标记EGF,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测定正常和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原代FSC的EGF-R 结果: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脏FSC数量(6.71× 10~±5.32 × 10~7)较正常大鼠(2.63×10~7±1.04×10~7)显著增多(P<0.05);正常与 CCl_4肝纤维化大鼠FSC的EGF-R最大结合位点数(RT)、解离常数(kD)分别为:2.22 ×10~3sites/cell,4.09 × 10~(-10)M和9.27× 10~3sites/cell,3.26× 10~(-10)M。肝纤维化时EGF-R明显增高(P<0.05)。结论:CCl_4引起肝纤维化时FSC增殖,同时EGF-R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乳酸盐转运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及分离的心肌肌膜囊泡上,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对照(Wistar-KyotoWKY)大鼠心肌L-14C-乳酸盐的摄入,及心肌肌膜囊泡(SLV)对乳酸盐转运的特征。方法应用14C标记的乳酸盐,测定SHR和WKY大鼠心肌SLV的乳酸盐的转运。结果SHR心肌摄取乳酸盐的能力较WKY大鼠明显降低(4.21±0.31vs5.72±0.33nmol/mgWW/2min,P<0.01),SLV的乳酸盐跨膜转运呈时间-浓度依赖性,SHR较WKY大鼠SLV乳酸盐最大转运速率降低36%(P<0.01),心肌乳酸盐的摄入和SLV的转运速率与心肌肥大程度呈负相关(r=-0.67,P<0.05,r=-0.73,P<0.05)。结论SHR大鼠存在心肌乳酸转运障碍  相似文献   

11.
12.
老年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76例老年大面积AMI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及B组(25例)每天静脉点滴25%硫酸镁10-15ml和极化液,12-14天,A组同时利多卡因72小时(首剂50-100mg静脉注射后按2-3min静脉点滴);C组(21例)静脉 点滴极化液12-14天,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加用利多卡因(用法同A组)。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吸烟与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和E(P-VE)、β-胡萝卜素(P-β-CAR)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384例健康老年吸烟者和176例健康老年非吸烟者的P-NO、P-VC、P-VE、P-β-CAR浓度,在Compaq586计算机上用SPSS/PC+统计软件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P-NO平均浓度显著升高及P-VC、P-VE、P-β-CAR平均浓度皆显著降低(均为P<0.001);82例61岁男性健康吸烟者随吸烟史和日吸烟量的增加,其P-NO浓度升高,P-VC、P-VE、P-β-CAR浓度均降低,均呈一定程度的直线相关(P<0.0001)。结论吸烟是导致老年人体内NO代谢异常及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6例健康老年人、28例单纯肥胖者、38例高血压及42例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4组中各有20例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各组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正常。高血压组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峰值比(E/A)明显下降,等容舒张时间明显延长,以合并肥胖者尤为明显(均为P<0005)。E/A值与空腹血糖相关(r=067,P<0005),与血清胰岛素及左室重量无关。结论肥胖及糖耐量异常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补肾,化瘀及补肾化瘀法延缓免疫衰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从免疫衰老角度验证中医“正虚挟瘀是衰老的主要机理”的理论。方法给3组老年小鼠分别灌服补肾方(八味地黄汤)、化瘀方(丹坤汤)或补肾化瘀方(八味丹坤汤)4周后,用生物活性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及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的产生量。结果老年小鼠IL1、IL2产生量均低于青年小鼠。给予补肾方和补肾化瘀方的老年小鼠IL1、IL2产生均有增加,且补肾化瘀优于补肾,而化瘀方则有抑制作用。结论扶正化瘀可能是延缓免疫衰老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胆碱能纤维的分布及增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测量技术,研究胆碱能纤维在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的分布及增龄变化。结果显示,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AChE阳性纤维呈不同的板层样分布,老年小鼠(24月龄)额-顶皮质第Ⅲ、Ⅴ层和海马CA1、CA3区分子层及齿状回分子层AChE阳性纤维密度明显低于成年小鼠(13月龄)和青年小鼠(3月龄)(P<0.01),后两组间除成年小鼠海马CA3区分子层纤维密度稍低外,其他各区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胆碱能纤维在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的分布具有年龄相关性和区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线粒体增龄性改变的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线粒体形态结构增龄性改变的程度及性质。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海马神经元及其线粒体结构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随增龄出现细胞皱缩,CA3区神经元数密度在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减少(P<0.05),CA1区神经元数密度各月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A3区神经元胞体内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及嵴膜密度随增龄而减少,线粒体平均体积及平均截面积随增龄而增大。结论海马神经元及其线粒体形态结构随增龄发生显著性改变,这些形态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大鼠海马老化的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对冠心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影响,探讨其降脂外作用。方法 观察102例冠心病患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流流变学、微循环检测结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血脂脂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微循环定量评分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普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后可能是其降脂外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应用潘生丁(双嘧达莫)试验(DP-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内外通用的DP-T方法对100例选择性开胸手术前的老年患者进行检查,于入院后1周内完成。结果100例中有68例出现DP-T的变化,这些患者术中出现心脏并发症57例(83.8%);DP-T无变化32例,出现心脏并发症11例(34.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DP-T能发现潜在性心肌缺血病变,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