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锋 《西部中医药》2002,15(6):16-16
《脾胃论》云:“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虚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并且《伤寒论》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保胃气”。王自立主任医师自幼熟读经典,深受张仲景“顾护胃气”学术思想的影响。王老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治疗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①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及机体的营养都依靠脾胃的消化功能。脾胃机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正气旺盛…  相似文献   

2.
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儿尤为重要。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脾胃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3.
试论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的地位曹宏指导郭孝月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4.
脾胃乃元气之本原,升降之枢纽。脾胃伤则元气衰,由此可产生全身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这是李东垣内伤学说的基本论点。正如他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所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故其在治疗上特别强调脾胃之气的生长、升发。观《东...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国 《河南中医》2007,27(10):33-33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送,逆者死。”张仲景曰:“四季脾王(旺)不受邪。”金元医家李东垣进一步发展了脾胃学说。其在《脾胃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  相似文献   

6.
论“脾统四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出 :“脾者 ,土也 ,治中央 ,常以四时长四藏 ,各十八日寄治 ,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 ,常著胃土之精也 ,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故上下至头足 ,不得主时也。”强调了脾土之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地位 ,也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根据。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 ,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所得 ,认为“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气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此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因此提出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 ,是补土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脾胃论》中阐发了 :“百病皆由脾胃生”。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脾胃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诸病之由所生也。小儿时期素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故易损伤脾胃之气 ,因此消化系统疾病尤为多见。且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十分密切 ,脾胃虚弱直接关系到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而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治疗上应用比较广泛。兹举验案 4则 ,报道如下。1 小儿厌食症张某 ,男 ,4岁。 1999年 4月 5日就诊。厌食 ,拒食 ,含食不咽 ,咽…  相似文献   

8.
饮食疗法(简称食疗)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之一.深为人民所喜爱、“民以食为天”,人们必须依赖饮食物以化生气血.营养脏腑.脏腑得养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饮食物受纳不足或摄入不当.外感或内伤,均可影响气血化生.影响脏腑功能而生病变.可以通过食疗以补偏救弊,换言之,饮食疗法可以防病治病.今就食疗的理论基础和食疗保健作一初探.1.食疗保健以脾胃为首要饮食疗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食疗保健则为人所共求.对于食疗保健,或以滋肾为主.或以健脾为法.笔者认为,食疗保健宜以脾胃为首要.因为痰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正气”即是“真气”.具有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肉.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护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是由禀受于先天,藏于肾中的精气(即元气),与源于后于,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聚于胸中的宗气相合而成.因先天禀赋人不能自主.但不论先天强弱与否,必得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即后天可以养先天,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之气不足,则元气无以充养而元气自衰,正气自弱.故正气的强弱与脾胃关系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在《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中力倡甘温除热、益气升阳,为后世医家治疗内伤病奉为圭皋。其思想对当今医师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健康之源。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在李氏看来是人体气机升  相似文献   

10.
“温脏理中歌”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黄修武从医数十年中 ,总结出的治疗脾胃病的针灸方穴 ,在临床运用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歌诀  温调脾胃用理中 ,梁门两侧脘居中。  天枢水分治水湿 ,气海三里行同用。  腹寒诸症皆可取 ,得心应手有奇功。2 .理论基础  老师认为 ,脾胃乃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先天元气有赖后天之气补充 ,《脾胃论》述 :“真气 ,又名元气 ,乃先身生之精气也 ,非胃气不能滋生。”又说 :“脾胃之气即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脾胃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肾阳以助脾…  相似文献   

11.
《平人气象论》提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历观古籍而参考发现,元气充足,皆因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方能滋养元气。如胃气本弱,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故诸病所生也。只因夫百病皆生于气,故元气充则脾胃和。  相似文献   

12.
泰县中医院章文赓老中医,临证崇尚东垣脾胃学说,博采诸贤之长,重视调理脾胃。笔者有幸随其实习,得益匪浅。兹将其调理脾胃治疗老年病的经验,简介如次。“眩”平阴火李东垣创“阴火”学说,认为“脾胃乃元气之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  相似文献   

13.
<正> 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之所由生。故《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明确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胃病则五脏六腑失其化源,而五脏六腑的病变也必然会累及于胃。所谓“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相似文献   

14.
黄远媛 《中医杂志》2004,45(6):477-477
<内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脏正气充实,不受邪侵.这个治法已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肝藏血,主疏泄一身之气机.肝脾密切相关,正如<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精".笔者认为,顾护脾胃应贯穿于诊治慢性肝病的始终,若脾病则肝病难愈.临证见到患者有脘痞、腹胀、纳呆、便溏、苔腻、脉细等症状,不论病毒滴度、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有无异常,都只能先调理脾胃,以顾后天之本,脾旺方能正气旺,有利于正气抗邪而使肝病向愈;倘若滥用攻邪之法,则重伤脾气,必致肝病缠绵难愈.但是,"实脾"是否就是"补脾",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对祖国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他首创甘温除热的治法,并提出“阴火”这一概念。但由于他对“阴火”这一定义模糊,概念不清,引起了后世医家的纷争。建国后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到现在一直继续在对东垣的学术观点进行争论、阐述、发挥或评价。“阴火”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火?下面谈一些粗浅认识。东垣之论源于《内经》。他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信,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  相似文献   

16.
人身之本有二,人受身于先天,先天者肾也,调护于后天,肾藏精,脾统血,脾为生化精微之源,精微者全身气血之源。脾气不旺,而易受邪,宋代李果所著《脾胃论》曰: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其对后世内伤诸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由内而生,这是李果学说的基本论点。脾胃不健,则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可导致阳衰、阴竭、气虚、血亏、食滞、痰浊、积滞、水湿等不同疾病。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转输,脾胃之气衰竭,人即死亡。古稀之年,天癸…  相似文献   

17.
胃气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狭义的胃气是指胃腑的气机,以通降为顺。广义的胃气尚还包括脾胃气机和后天元气。《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元气之充足,皆脾胃之气所无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并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这些说明胃气在生命活动、疾病发生及病势转机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的预防作用,具体体现在“治未病”思想理论的“未病先防”方面,认为正气的充盛与否是预防成败的关键。从《黄帝内经》对“真气”论述与认识切入,结合后世诸多医家的扩展补充,全面、系统地描述其含义,具体有正气、脉气、先天之气、人身之气、精气、元气、谷气等,虽名称各异,但均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功能正常,水谷纳运得当,气机升降相宜,则人体之气充盛,抗邪力强,不易致病;即使致病,也预后较好。此次新冠肺炎属于中医“湿毒疫”,所以预防更应重视健脾、和胃、化湿,香砂养胃丸正是中成药中的恰当之选。  相似文献   

19.
从脾论治腰痛验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凭 《吉林中医药》2008,28(1):50-50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除闪挫扭伤之外,平时出现此症的患者多不以为意,除非反复发作方就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无所伤,则元气可充且能滋养元气(正所谓后天助先天),故脾胃之气伤则元气不能充养机体,而诸病由生,病久则可累及他脏.  相似文献   

20.
“脾胃之气伤,元气不能充,诸病所由生”是李东垣《脾胃论》一书内容的精髓,它不但对内伤诸病的病因学作出了贡献,而且有效地指导着祖国医学各个学科的临床实践.腹部按摩正是通过补脾胃调气机,而取得对脏腑疾病的治疗,进而达到康复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