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亚海  袁慧 《海南医学》2005,16(6):90-91
目的探讨、分析术后肠外瘘发生的主要原因,降低术后的肠外瘘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肠外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腹部术后发生肠外瘘的重要原因:(1)延误原发病的诊治腹腔感染严重而致术后肠外瘘32例(56.3%);(2)手术中操作不当而致术后肠外瘘19例;(3)并存严重疾病5例(8.9%)。结论导致术后膨外瘘的因素较多,腹腔严重感染医源性损伤或技术上失误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重症胰腺炎(SAP)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该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 遵照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对策是争取肠外瘘自行愈合的原则,对ll例SAP并发肠外瘘患者采取:1)充分的引流护理;2)加强瘘口的护理;3)全身营养支持的护理;4)体贴关怀的心理护理。结果 ll例SAP并发肠外瘘患者9例自行痊愈,l例放弃对疾病的治疗,l例因发生多次反复出血后,全身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一旦发生肠外瘘,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给予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以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是可以达到自愈的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3.
1999年10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肠外瘘患者12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治疗胃肠道瘘的最佳营养途径,提高胃肠道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随机对38例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途径治疗胃肠瘘(EN组)和36例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胃肠道瘘(PN组)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EN组34例(89.5%)患者改善营养效果良好,胃肠道瘘口愈合,痊愈出院,4例(10.5%)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PN组24例(66.7%)痊愈,12例(33.3%)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胃肠道瘘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途径,亦优于其它肠内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外瘘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小肠瘘6例,阑尾残端瘘2例,结肠瘘3例,直肠瘘5例,胃溃疡穿孔修补处瘘1例。主要原因有:①感染性吻合6例;②病理组织上吻合5例;③操作技术偏差4例;④炎性肠病、引流管压迫等5例。全组治愈17例,2例未愈等待手术,1例自动出院。结论:肠外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维持内稳态和营养支持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引流,应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多数能自愈。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囊式肠外瘘治疗器的临床应用崔文正,高天恩,戚阳海,陈玉敏本溪钢铁公司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外科,本溪钢铁公司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内科(117000)关键词瘘,治疗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自行研制了多功能囊式肠外瘘治疗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满意,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肠外痿的病死率高达40%~60%。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策略与方法均有明显的改变与发展,死亡率降至10%~20%,但与现代医学中其它外科疾患相比仍属较高,为改善这一临床难题的治疗,本文简介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进展。1治疗策略的改变肠外瘘发...  相似文献   

8.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发生大量体液和营养的丢失,肠外瘘需放置各种引流管致使活动受限,给预防褥疮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肠瘘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发生低蛋白血症,加上高原地区氧分压低,创面愈合慢。一旦发生褥疮不易修复愈合,同时又可加重病...  相似文献   

9.
虽然现代化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 ,但肠外瘘的发病率无明显降低 ,治疗水平的提高使预后已大为改观 ,但总体上讲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死亡率在 10 %~2 0 % [1] 。我国在肠外瘘的治疗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在基层医院肠外瘘的发生率较高 ,治疗也不完善 ,为了提高对肠外瘘的认识 ,现对肠外瘘的发生原因及治疗作一简要综述。1 发病原因绝大部分肠外瘘的发生与手术有关 ,仅少数是由先天性畸形等原因造成的。1.1 手术 手术是造成肠外瘘的主要原因 ,黎介寿统计了 6 6 1例肠外瘘 ,有 5 0 9例是手术后并发症 ,占 770% [2 ]。肠外瘘多发生于胃肠…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肠外瘘在临床工作中偶有发生。本人遇到4例为右半结肠切除术后,伴发单纯性肠外瘘。采用小于半径乳胶管系牵引线内置肠腔,行闭瘘。此具有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治疗期短等特点,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TPN加生长抑素对肠外瘘保守治疗的作用朱少俊,许家熔肠外瘘由肠吻合口或缝合口破裂、手术损伤和肠外伤等引起的肠损破、肠液外溢至腹腔、腹壁外所致。由于消化液大量丢失导致营养不良及腹腔感染,其病理改变复杂且重,治疗难度很大,因此病死率较高。近年来,由于采用...  相似文献   

12.
陈庆泳 《医学文选》2006,25(2):344-346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往往危及生命。肠瘘是指肠与肠以及肠与腹腔、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它常继发腹部手术及创伤,也可以出现在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等)、放射性肠炎、重症胰腺炎、肿瘤的并发症及一些先天性疾病中。而继发于术后的肠瘘约占75%~85%。20世纪70年代肠外瘘的病死率高达50%-60%。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策略与方法有明显的改变与发展,病死率降至10%~20%,但与其他外科疾病相比仍属较高。现就近几年来肠外瘘的诊治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疾病人的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病人产生原因、诊疗情况。结果:42例病人产生的局部原因中,吻合口、残端及病理性胃、肠穿孔修补术后愈合不良22例,占52.38%;手术误伤15例,占35.71%;切口感染、裂开时,对腹内肠管保护不当3例,占7.14%;腹内脓肿及引流管压迫2例,占4.76%。全组治愈34例,占80.95%;死亡6例,占14.29%;因经济原因未愈要求出院2例,占4.76%。结论:手术后肠外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局部原因,重在预防;其治疗原则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抗感染并建立有效通畅的引流、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确定性手术治疗及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4.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感染、败血症及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病程长,病死率高[1].肠外瘘分:管状瘘、唇状瘘、单个瘘、多发瘘、高位瘘、低位瘘、断端瘘、高流量瘘、低流量瘘等.病因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之分,主要病理变化是内稳定失衡、营养不良、感染.近年来,随着肠内外营养治疗的发展和生长抑素等药物的应用,肠外瘘的治愈率明显增高.但患者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极其痛苦,因此在对肠外瘘患者的治疗中除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一下我对肠外瘘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马犇 《西部医学》2012,24(5):1025-1026,1029
小肠肠外瘘(small intestinal external fistula)是最常见的肠外瘘,占肠外瘘总数的75%以上。目前小肠肠外瘘的诊断方法有造影、CT检查、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结肠镜(CTC)和CT小肠造影(CTE)等。通过围手术期的治疗,根据肠外瘘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行早期确定性手术,不但可以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缩短病程,而且对小肠肠外瘘的治疗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肠外瘘44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瘘的治愈率也逐步提高,但其死亡率仍高达10%左右。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治疗肠外瘘44例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肠瘘治疗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早期处理非常重要,抓好肠瘘的局部处理,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肠瘘发生3个月后,手术方式用瘘口部肠段切除吻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死亡率在 2 0 %左右。在临床医疗工作中 ,手术所致的肠外瘘约占 80 %左右 ,其中以肠粘连分离、肠切除吻合、胃大部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最为常见。肠外瘘处理不当 ,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都产生不利影响 ,我院 198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共收治2 1例肠外瘘患者 ,现就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12~ 71岁 ,平均 36岁。术后至发生消化道瘘的时间为 4~ 2 0天 ,平均7 3天。 2 1例肠外瘘共有瘘口 2 2个 (有 2处瘘口者 1例 ) ,胃肠吻合口瘘 5例 ,十二指肠瘘…  相似文献   

18.
赫鹏  白立炜  闫争强  王雷 《河北医学》2005,11(11):1008-1009
目的:探讨肠外瘘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术后肠外瘘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3例,其余3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死亡2例,其余40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5%.结论:保持引流通畅,合理胃肠内、外营养、加强抗感染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肠外瘘的关键 ,大部分肠外瘘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9.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肠道连续性的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肠道的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一旦发生,病程迁延,自愈率低,病死率高,而且治疗的费用昂贵。然而随着对肠外瘘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重症监护治疗技术的进步,营养支持的改进和治疗策略的改变,其疗效得到明显的改善,病死率已由过去的40%~65%降低到5.3%-21.3%。随着肠外瘘治疗理念的深入贯彻,使许多病人在基层医院得以治愈,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4月收治肠外瘘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肠外瘘是腹部外伤、感染和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60年代肠外瘘病死率为40%~50%。近些年,由于对肠外瘘认识的提高及治疗方法的改善,特别是胃肠内营养(TEN)和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病死率降至20%左右。现将本组18例肠外瘘的营养支持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