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MI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80例,心功能均为KillipⅢ~Ⅳ级,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多巴酚丁胺组与米力农组,每组各60例。多巴酚丁胺组及米力农组均在控制心力衰竭、治疗AMI的基础治疗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治疗;多巴酚丁胺组给予多巴酚丁胺的起始剂量2.5μg/(kg·min),随后根据血压情况上调多巴酚丁胺剂量,最大剂量用至10μg/(kg·min)。米力农组给予米力农负荷量50μg/kg,10 min缓慢静脉滴注,以后0.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5 d为1个疗程。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排血量(CO)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对BNP、LVEDD、LVEF和CO的影响较基础治疗明显,而米力农组治疗后患者BNP、LVEF、HR水平的变化较多巴酚丁胺组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3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较基础治疗更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心功能,且短期、小剂量持续应用米力农治疗AMI后心力衰竭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变化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巴酚丁胺与含镁极化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0例,常规卧床、休息、吸氧、限盐、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基础上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加用多巴酚丁胺80~100mg,含镁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15ml,25%硫酸镁10ml,胰岛素8u)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用5~7天,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对照组40例,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不用多巴酚丁胺及含镁极化液,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根据临床上心功能改善程度来进行分析并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多巴酚丁胺与含镁极化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持续与间断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现间断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用药时间短,输入液体少、仍可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及临床心功能状况,并可避免持续用药所产生的耐药性,且副作用小,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上更优于持续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衰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2007年难治性心衰住院患者50例,观察和记录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血压、尿量等变化。结果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8/50)。结论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能够有效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应激引起的ST段抬高临床意义仍有争议 ,根据以前的研究其可能反映了梗死面积较大、左室功能降低、左室室壁瘤、应激引起的动力障碍、残存心肌的缺血或受损区有存活心肌 ,是否在多巴酚丁胺试验时引起短暂性ST抬高预示心功能恢复尚不清楚 ,作者这个研究的目的是 :①确定在多巴酚丁胺试验时ST段抬高与室壁运动的相关性 ;②评价AMI后应激引起的ST段抬高预示心功能恢复是否有用。讨论  3 8例首次AMI病人在发病的早期 ( 5± 2 )d ,进行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 ,多巴酚丁胺输注的剂量从 5增加至40ug kg m…  相似文献   

7.
运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检查可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但是,运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引起的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狭窄的严重性和部位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论.该研究旨在评价冠脉狭窄的严重性和解剖部位与运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因为潘生丁可引起局部的灌注差异,而多巴酚丁胺导致节段性左室室壁运动减低,所以灌注显像(目前指核素或PET扫描,当然将来是超声心动图)最适应于潘生丁试验,而超声心动图(或MRI)可选择性应用于多巴酚丁胺试验。由于缺血并不一定产生局部的灌注差异,故潘生丁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探查比多巴酚丁胺的室壁运动显像具更高的敏感性。多巴酚丁胺导致的节段性左室室壁运动受损依赖其所诱发的缺血,  相似文献   

9.
运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检查可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但是,运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引起的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狭窄的严重性和部位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论。该研究旨在评价冠脉狭窄的严重性和解剖部位与运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多巴酚丁胺是1980年代兴起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类药,并在近几年广泛应用于心衰的治疗。我科从1988年开始应用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人心衰28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5~75岁。风心病8例,心肌病6例,冠心病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R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多巴酚丁胺组和联合治疗组(接受多巴酚丁胺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多巴酚丁胺组(86.7%比60.0%),P=0.0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均显著降低,LVEF和SV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1.58±0.78)分比(1.02±0.47)分]降低更显著,LVEF[(42.61±7.10)%比(50.21±7.82)%]和SV[(57.62±14.63)ml比(64.21±15.12)ml]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低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 因为双嘧达莫(潘生丁)可引起局部的灌注差异,而多巴酚丁胺导致节段性左心室室壁运动减低,所以灌注显像(目前指核素或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扫描,当然将来是超声心动图)最适应于双嘧达莫试验,而超声心动图(或MRI)可选择性应用于多巴酚丁胺试验。由于缺血并不一定产生局部的灌注差异,故双嘧达莫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探查比多巴酚丁胺的室壁运动显像具更高的敏感性。多巴酚丁胺导致的节段性左心室室壁运动受损依赖其所诱发的缺血,故其室壁运动显像对于已确诊冠心病且输出量依赖缺血的患者更具有预后价值。因此,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与双嘧达莫核素心肌灌注扫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狗的动物实验,研究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引起冠状动脉血管反应的交感机制。认为多巴胺主要通过交感神经突触后α_2受体的作用使冠脉收缩,多巴酚丁胺对冠脉舒缩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究注射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EMbase、MEDLINE检索国外文献,收集有关左西孟旦对比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试验,对纳入的6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99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以上所有纳入文献均为多中心国外研究,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左西孟旦对比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后,前者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上优于后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效果优于多巴酚丁胺,且前者可能通过抗炎途径发挥心功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儿茶酚胺,主要作用于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激活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使心肌细胞内CAMP水平增高,Ca~(2+)内流和肌浆网释放Ca~(2+)增加,而加强心肌收缩力,是一种公认的强力变力制剂,对α和β_2受体也有较弱的作用。本文仅就多巴酚丁胺在充血性心衰中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做一简单综述。一.多巴酚丁胺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多巴酚丁胺有很强的选择性正性肌力作用,已被广泛用于充血性心衰的治疗。许多作者对常规治疗(血管扩张剂、利尿和洋地黄类药物)而心衰难以纠正的患者,短期静滴多巴酚丁胺后发现:心脏指数(CI)和心搏指数(S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压力上升速率(dp/dt)等心肌收缩力指标较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实验性心力衰竭 (CHF)大鼠在用多巴酚丁胺治疗之后 ,继用咪利酮或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对左心室舒缩功能 ,血浆血管紧张素 (Ang )和红细胞内 Ca2 +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 CHF模型 ,将 4 0只 CHF大鼠随机分成 (1) CHF组 (2 )多巴酚丁胺治疗组 (3)多巴酚丁胺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组 (4 )多巴酚丁胺 +咪利酮治疗组 ,另设 (5 )正常对照组。给药治疗 10 d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浆 Ang 及红细胞内Ca2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CHF组 ,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度 (± dp/dtmax) ,左心室收缩压 (L VSP)显著下降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L VEDP)、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时间常数 (T)、血浆 Ang 及红细胞内 Ca2 +显著增加 (P均 <0 .0 1)。与 CHF组相比 ,多巴酚丁胺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组 ,± dp/dtmax,L VSP升高 ,L VEDP降低 (P<0 .0 5~ 0 .0 1) ,血浆 Ang 明显降低 (P<0 .0 5 ) ,红细胞内 Ca2 + 下降。多巴酚丁胺 +咪利酮组 ,+dp/dtmax及 L VSP升高 (P<0 .0 5~ 0 .0 1) ,血浆 Ang 降低 (P<0 .0 5 )。各用药组相比 ,多巴酚丁胺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组 L VSP,- dp/dtmax,L VEDP,Ang 浓度及红细胞内 Ca2 +与多巴酚丁胺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多巴酚丁胺与?  相似文献   

17.
多巴酚丁胺磁共振负荷实验与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诊断心肌缺血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多巴酚丁胺、西地兰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2例济南钢铁总医院二区分院(250100)陈红王和梅近来,我们将多巴酚丁胺与西地兰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2例,效果较好,现摘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80岁。因心慌、胸闷、双下肢浮肿2年,加重40天入院。查体:T3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降纤酶、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9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使用降纤酶配多巴酚丁胺可以明显促使临床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0.
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45例吴红萍我们应用小剂量酚妥拉明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收集1991年4月至1994年10月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83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男住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