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 10年间明显增加了 1倍 ,根据 1995年WHO的报道 ,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约 2 5 0 0万 ,每年新诊断的患者约 2 0 0万以上。我国尚缺乏心力衰竭现患率的流行病学资料。目前 ,慢性心力衰竭(CHF)的 5年病死率是 5 0 %左右 ,与恶性肿瘤相近。除了泵衰竭引起死亡外 ,CHF患者的心性猝死率是正常人的 6~ 9倍。最近 ,尽管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死亡率正在下降 ,但CHF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负担却呈增加趋势。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轻 中度CHF的预后。而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正在临床观察中。有关CHF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病学亟待解决的难题.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美国每年有55万人新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约有500万.全世界每年新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约200万,总患者人数达2240万.2003年我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74岁人群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现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我国人口基数和医疗现状推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数至少在40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为各种不同原因的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是心泵功能不正常以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代谢的病理生理过程.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9%,其中男0.7%、女1.0%,现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因此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心力衰竭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力衰竭患者88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BNP水平;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末内径(LVDD)的关系,比较治疗1周前后血浆BNP水平与病情关系。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血浆BNP水平与LVEF成负相关,与LVDD成正相关;患者血浆中BNP越高病情越重,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浆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战场,根据2019年最新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全国调查结果,35 岁以上居民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估计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约890 万,与2000 年调查结果比较,患病人数增加了近500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近年来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6.
2008年心力衰竭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备受关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控制心力衰竭的高发率及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是医学界面临的一项挑战。现对心力衰竭相关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一介绍。 1 新的心力衰竭定义和分类 2008年ESC心力衰竭诊治指南对心力衰竭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对心力衰竭定义时,加入了目前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最新认识。认为心力衰竭是  相似文献   

7.
<正>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占心力衰竭总数的50%[1]。来自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的数据表明,美国每年新诊断850 00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一半为HFpEF。China-HF研究纳入国内132家医院13 687例心力衰竭患者数据分析显示,LVEF≥50%心力衰竭患者占心力衰竭总数的46.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HFpEF患病率正在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仍处于极低水平。由于高血压的危害,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的病变增加。因此,尽快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当前我国高血压人群的根本目标。现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药物积极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充分利尿、扩血管和强心。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对效果仍不理想者应考虑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机械辅助、心脏移植等。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我国60岁以上老年CHF患者将会不断增加[2].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3].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老化,器官功能的衰退,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改变,加之并发病的存在,使病情与治疗更为复杂化,常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患者停药,药物治疗顺从性差[4].本文就老年CHF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逐渐增加,已成为高龄老人病死的主要原因。然而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仍有很大的难度,因为部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体弱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的体征经常被体弱症状所掩盖,即各种组织器官的老化引起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机体调节能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和体能储备的不断降低~([1])。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由于其居高不下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一直是影响我国的国民健康的重大医疗问题,心力衰竭常引起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增加心力衰竭诊疗难度,进一步降低患者预后,增加患者死亡率。心肝相互作用已被证实,心源性肝损伤产生的相关化验检查异常结果也许对心力衰竭有一定预后价值,本文就对心衰有预后价值肝纤维化评价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会增加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及其他一些并发症,从而加速病情进展及增加病死率。房颤引起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期或失代偿期需要积极改善血液动力学,缓解症状;在稳定期,从防止、延缓和逆转心肌重构的机制出发,口服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1].2012年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纳入了一些基于循证医学的新的药物治疗观点[2].图l显示了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策略,其中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成为关键的神经激素受体阻滞剂之一[2].此外,在有症状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对经最佳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心率仍≥70次/分的患者,建议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MRA的基础上加用超极化激活通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3].我们对目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药物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参加我院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患者306例的知晓率及药物依从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知晓率低(P<0.01),药物依从性低(P<0.01)。结论不同心衰阶段的患者采取不同内容的宣教和指导,采取医院和社区相结合的模式,完成慢性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攀升。全球心力衰竭负担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心力衰竭患者达6430万,较1990年3350万,增加了91.9%,并且70~89岁老年心力衰竭患病人数是40~59岁人群的3.7倍[1]。中国2000年35~74岁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2015年的心力衰竭调查患病率为1.3%,提示中国心力衰竭患病率增长了44%[2-3]。  相似文献   

17.
改善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其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不同.此外,继2007年对罗格列酮潜在心血管风险的认识之后,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传统药物中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但必须警惕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第二代及第三代磺脲类促泌剂及非磺脲类促泌剂并不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新型药物中并没有看到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有利或不良影响,是否增加心力衰竭风险目前结果并不统一.而胰高血糖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可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并降低死亡率;但由于数据有限,仍需要更广泛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正>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医学技术的发展,使既往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得以存活。美国Framinghan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发病率在50~59岁为1%,50岁以后,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倍;心力衰竭是≥65岁老年人住院的主要原因;老年心力衰竭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25%~50%,低于多数的恶性肿瘤,也是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猝死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1])。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其中≥80岁者占13.9%,≥80岁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近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些年,随着经济及科学的迅猛发展,人口年龄分布趋于老龄化,各种慢性疾病的诊断检出率提高,心力衰竭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逐年增加。200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显示,抽样调查我国10个代表省市的20个城乡共16 000人,结果显示我国成人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0.9%,在我国预计35~74岁成年人约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1]。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影响全世界约1.21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而期前收缩则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临床常用"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心律平"在使用时有局限性(如致心律失常作用),导致有心力衰竭患者禁忌使用,无心力衰竭患者亦因其长期使用可增加病死率而不能长期使用.加之患者在认识上的差异(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无毒副作用)而导致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