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凡 《医学综述》2011,17(4):542-544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的特殊功能。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表明,DC在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以及DC疫苗等方面在临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其作为肿瘤治疗手段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刺激并致敏初始型T细胞启动早期免疫反应,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DC的生物特性制备肿瘤疫苗成为目前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热点并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DC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递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当有危险信号刺激时可迁徙至淋巴器官,并递呈抗原给T细胞进而激发免疫应答。大量事实证明,DC浸润程度与许多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DC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也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原因之一。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实验方法的不断涌现,其在肿瘤免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DC疫苗在临床上应用(尤其是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的研究展现出光辉的前景。它已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抗肿瘤手段,成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继手术切除、放化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后又一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DC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功能、体外培养方法和临床应用策略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孟冉冉  张宁 《医学综述》2013,19(7):1214-1217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处于启动、调控、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C已成为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技术的发展,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其主要功能为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B淋巴细胞,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有别于其他APC,DC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DC在肿瘤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及递呈过程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DC疫苗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其他组织中。DC是肿瘤细胞免疫中主导力量T细胞增殖和应答的诱导者,能促进CTL(cytotoxicTlymphocytes)和Th(thelpcells)的生成,一个DC细胞能诱化100~3000个T细胞。肿瘤患者体内DC功能往往存在缺陷,不能有效递呈肿瘤抗原,导致免疫无能或免疫耐受,使肿瘤得以发生、发展。所以DC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即结合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相关文献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使肿瘤的细胞治疗成为继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方法之后又一个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发现使肿瘤免疫治疗在经历了过继免疫治疗阶段后,进入了主动免疫疫苗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原加工提呈、抗原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duced killercells,C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而成,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就近年DC与CIK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 c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成熟DC表面高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等)和黏附分子(LFA-3、ICAM-1等),而有效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T细胞与DC结合后,大量分泌IL-12,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有利于肿瘤清除。DC尚能分泌多种趋化因子,作用于初始型T细胞,增强T细胞的激活,使DC具有高水平抗肿瘤免疫功能,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和研究方向,并获得快速发展。现将近期DC肿瘤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且惟一能激活静息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它能有效摄取加工肿瘤抗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活化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DC的功能活性,增加肿瘤抗原免疫原性,有助于诱导机体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树突状细胞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方法 利用SEA分别致敏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将致敏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攻击感染6周后计数成虫和肝脏虫卵。结果 SEA致敏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诱导27.3%的减虫率和41.5%的减卵率,明显高于SEA致敏巨噬细胞组(22.0%和30.7%)和未致敏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组(16.3%,27.3%和11.7%,17.0%),血清抗体水平于第6周达高峰。结论 SEA致敏树突状细胞具有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黏附、趋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细胞移行是其接受抗原刺激、激发T细胞免疫反应的基础,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影响。从血液中的前体细胞到次级淋巴器官中成熟细胞的转化的过程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黏附分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使树突状细胞得以精确迁移,发挥抗原递呈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分别来自法国、美国和加拿大的3位免疫学家Jules Hoffmann、Bruce Beutler和Ralph Steinman,以表彰他们对免疫应答包括先天免疫及获得性免疫中关键环节的揭示。他们的工作为疫苗改进,癌症及炎性反应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林雅宁 《医学综述》2013,19(13):2352-2355
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但放疗在对肿瘤细胞杀伤的同时,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树突细胞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参与肿瘤免疫的数个关键环节,对打破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诱导肿瘤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具有强大的协同作用。该文就放疗和树突细胞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放疗联合树突细胞治疗肿瘤的研究与应用状况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谢晓原  陈俊辉 《医学综述》2007,13(12):896-898
肿瘤疫苗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疫苗、肿瘤多肽疫苗、肿瘤基因疫苗和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等,通过接种引起细胞免疫,激发人体自身的天然抗肿瘤反应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本文从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的阐述出发,对各类肿瘤疫苗的作用特点、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瘤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作者阐述了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机理、树突状细胞瘤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的效果,提出树突状细胞瘤苗的临床应用应遵循的医学伦理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转染含人癌胚抗原(CE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CEA的人树突状细胞(DC)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因子rhIL-4和rhGM-CSF诱导培养法制备人外周血DC并用Lipofectamine向人DC转染pcDNA3-hCEA.RT-PCR检测转染细胞hCEA的表达,观察DC-hCEA细胞诱导的致敏的T淋巴细胞(CTL)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杀伤效应.结果:DC-hCEA诱导的CTL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杀伤效应强于DC(P<0.05).结论:编码CE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人DC能够诱导较强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8.
某些化疗药物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还能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原性死亡,通常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该过程主要为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上调某些特征蛋白(如钙网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细胞表面表达,从而诱导未成熟的树突细胞发育为成熟的树突细胞,并将肿瘤抗原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最终激活肿瘤特异性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研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为肿瘤免疫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肺癌细胞裂解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制备肺癌疫苗并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其疗效。方法利用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用A549(人肺腺癌细胞系)细胞冻融抗原对其进行冲击诱导自体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产生。通过细胞毒试验及ELISA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和CTLs杀伤活性。制备荷瘤裸鼠模型,不同分组裸鼠经过一次或多次皮下注射CTLs。结果 A549冻融抗原致敏的DCs增加CTLs增殖,诱导的CTLs对A549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经过一次及多次接种后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减缓,并且肿瘤变小及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结论通过实验证实了肺癌细胞裂解物抗原来刺激树突状细胞治疗肺癌A549荷瘤裸鼠模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为临床应用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肺癌疫苗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寻常型天疱疮(PV)是一类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黏膜病,以往认为PV的发生与体液免疫有关,目前认为,除了B细胞的功能异常产生致病性抗体外,T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异常介导了PV患者出现病理性免疫应答。文章介绍了与PV发病相关的HLA-II类抗原,Dsg3特异性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最近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