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脑膜瘤MR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 ,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且MR检查资料完整的病例 18例。结果 T1加权像均呈不规则混杂信号 ,以等低信号为多见 ( 16/18) ,T2 加权像以高等混杂信号为多见 ( 14 /18)。增强扫描 ,肿瘤均显著强化 ,且以不均匀强化常见 ( 15 /18) ,肿瘤形态多不规则 ,呈分叶状 ,部分或全部境界模糊。结论 恶性脑膜瘤除具有良性脑膜瘤MR表现外 ,还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脑肿瘤合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4%左右,主要见于转移性肿瘤与胶质瘤。脑膜瘤合并颅内出血者异常少见,至今也只有15例报告。本文报告了1例脑膜肉瘤并发硬膜下血肿。患者为36岁男性,因头痛、恶心、呕吐数周入院。CT扫描发现右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右中颅凹与外侧裂有高密度区。右侧脑血管造影发现一个很大的无血管区。手术钻颅吸出血性液体150毫升。术后数天再次复发,又行第二次钻颅术。术后8天开颅探查,右侧额顶颞区有一大的硬膜下血肿,而且有坚硬的包囊围绕。并发现一个源于蝶骨脊外1/3的肿瘤,部分瘤体穿过血肿内壁突入腔内。血肿腔内尚发现几个小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MR表现,以期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1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多发脑膜瘤2例,侧脑室脑膜瘤2例,完全钙化性脑膜瘤2例,囊性脑膜瘤3例,恶性脑膜瘤3例.结论 仔细寻找肿瘤的脑外生长征象,是不典型脑膜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不典型MR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脑膜瘤周围水肿产生的机理至今没人作专题研究,本文作者应用CT 对脑膜瘤水肿产生机理作了详细探讨。材料和方法:本文160例脑膜瘤有46.25%出现水肿,作者选出一系列观察指标(包括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形状和位置,肿瘤组织学特性及强化程度等)与水肿产生作比较,并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5.
6.
脑膜瘤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8例脑膜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1WI增强、T2WI及FA图上确定肿瘤、水肿、肿瘤邻近及对侧正常白质区.测量、分析这些区域的FA值和ADC值.结果脑膜瘤Ⅰ级:水肿区ADC值高于肿瘤实体区、肿瘤邻近正常白质区及肿瘤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FA值高于肿瘤实体区、水肿区(P<0.05).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膜瘤Ⅱ Ⅲ级:水肿区ADC值高于肿瘤实体区、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P<0.05),实体区和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ADC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邻近白质区FA值高于实体区和水肿区(P<0.05).脑膜瘤Ⅰ级肿瘤实体区、水肿区、邻近白质区ADC值与脑膜瘤Ⅱ、Ⅲ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邻近白质区FA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C图有助于区分肿瘤实体区和水肿区.FA图可清晰显示正常白质纤维和肿瘤的解剖关系,利于术前手术方案制定.结合常规MRI,DTI有助于脑膜瘤良、恶性分级.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MR灌注主要是描述脑微血管网中的血流情况。本文从MR灌注的基本原理及概念、成像方法,图像资料的后处理等几个方面阐明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成像方法的基本技术方法。通过对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成像正常人和脑膜瘤血供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介绍,阐明其在术前脑膜瘤分型及良、恶性鉴别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作者为了确定“硬脑膜尾征”——即在Gd-DTPA增强MR的T_1加权象上邻近颅内肿块周围的硬脑膜线样增厚和强化,对脑膜瘤的特异性,回顾了16例具有尾征的病例。13例组织学诊断为脑膜瘤,其它3例为绿色瘤、淋巴瘤和类肉瘤病。其中15例作了病理与MR表现的对照研究。所有的“尾征”均为邻近肿块处最厚,然后逐渐变细。作者回顾,New等于1982年首先描述了在增强CT检查中,恶性脑膜瘤肿块向周围延伸的肿瘤血管翳,称之为“蘑菇样”蕈征,认为在良性脑膜瘤中不存在此表现。Wilms等于1989年首次报道增强MR图象上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6例女性胼胝体周围脂肪瘤的病人,年龄13~16岁,其中2例在MR检查之前CT已提示诊断。采用1.5T超导型MR机,头线圈,T_1 加权成象(TR/TE=500/20)和T_2加权成象(TR/TE=2500/40,80),3或5mm层厚,0.75、1或2次激励。所有的病人均行T_1加权矢状成象。作者见到,脂肪瘤均位于胼胝体周围,T_1加权象上显示与皮下脂肪同样信号强度的薄带状影象。4例脂肪瘤围绕胼胝体的压部,2例位于压部的尾部,T_1加权象最宜证实这种解剖关系。2例瘤体延伸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的MR信号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MR信号特征在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类型、瘤体质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脑膜瘤患者,将其MR信号特征与病理学类型及其瘤体质地的关系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5例血管瘤脑膜瘤表现最典型,在T1WI上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质地软。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二种脑膜瘤在T2WI上有一定的特征性,22例纤维型脑膜瘤17例(77.3%)呈现为低及稍低信号,质地硬,17例上皮型脑膜瘤11例(64.7%)呈现为等信号,质地较硬,过渡型脑膜瘤介于其两者之间。结论:脑膜瘤的T2WI信号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膜瘤病理学类型及瘤体的质地,对指导神经外科医生的制定治疗万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CT和MR在鉴别巨颅症婴儿伴发的良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和硬膜下积液中的作用,作者研究了19例CT发现有脑周围积液巨颅症婴儿的MR表现,男10例,女9例,年龄平均7.7±4.1月。增强前后分别有19例和10例做了横断面扫描,后颅窝层厚为2.0mm,幕上为8.0mm。使用1.5T超导MR设备,均做横断面T_2加权(SE2500/90/1[TR/TE/激励次数])和质子密度象(SE2500/22/1),还做了矢、横和冠状面的T_1加权象(SE600/15/1)。脑周围仅显示一层液体则诊断为良性蛛网膜下腔扩大,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硬膜内神经根在颈部神经根撕脱损伤的MR影像特征,对27例病人行钆剂增强。男性25例,女性2例。年龄16~51岁。所有病人均为摩托车意外造成。颈椎MR影像由矫正外科医生做术前评估。各种检查在损伤6个月内和臂丛手术前完成。所有病人经一系列的神经科检查,常规脊髓造影,和/或CT脊髓造影检查。25例病人经臂丛外科  相似文献   

15.
MR灌注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对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MR灌注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管瘤型4例,上皮型11例,纤维型10例,混合型5例.分析其MR灌注曲线和伪彩图像特点,测量肿瘤实质区域相对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理类型脑膜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负性增强,上升支与下降支不对称,增强后基线水平较增强前呈缓慢上升;其中血管瘤型灌注曲线的下降支陡峭,上皮型和混合型次之,纤维型最平缓.上皮型、纤维型和混合型脑膜瘤的灌注曲线显示在信号强度恢复前出现一小的再下降波形.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的rCBV和MSD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MTT和MSI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灌注成像测量rCBV和MSD值对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鞍区脑膜瘤的MR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50例,对其临床和MR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位于鞍区的病灶数为52个,22个病灶中心位于鞍上,30个位于鞍旁。肿瘤多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略高或低信号,41例行Gd-DTPA增强呈明显强化。结论MR对鞍区脑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恶性脑膜瘤的CT、MR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1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探讨CT、MRI诊断恶性脑膜瘤的临床价值。结果:11例恶性脑膜瘤中,顶部镰旁4例,额部镰旁3例,颞极1例,大脑凸面3例。边缘光滑者4例,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者7例;密度及信号均匀者4例,混杂密度及信号者7例,内部可见囊变、坏死。灶周无水肿2例,轻度水肿2例,中度水肿4例,重度水肿3例;增强后见硬膜尾征4例,形态光整1例,结节状增厚3例;邻近颅骨破坏3例;1例胸腰椎多发转移,骨质破坏。结论:恶性脑膜瘤CT、MRI具有较为特殊的影像学特点。术前正确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成髓细胞瘤常好发于儿童小脑蚓部近中线处,占小儿中枢神经肿瘤的15%~25%,而只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成人的成髓细胞瘤发生于小脑半球的多于蚓部,组织学上可表现出促结缔组织生成的特性。 作者报道了1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脑成髓细胞瘤的神经影象学和临床资料。年龄18~53岁,男9例,女6例,均经CT和MR检查,并着重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肿瘤的范围以及与小脑幕、硬脑膜的关系、周围水肿的程度、肿瘤内部有无囊变、出血和坏  相似文献   

20.
神经节胶质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约占0.5%)。CT和MRI的表现包括囊性变(35%~55%)、钙化(35%~40%)和增强效应(50%)。肿瘤边界清晰,有时也表现为侵袭性,如软脑膜浸润。外科全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因此,术前用PET或MRI确定肿瘤的性质对预后十分重要。PET依其代谢活性可精确检测肿瘤的恶性程度。此文的目的是:①找出神经节胶质瘤的PET典型征象。②比较PET和PET同MRI融合的诊断价值。6例患者(女5例,男1例;年龄1~31岁),肿瘤均位于颞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