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在控制胰腺癌患者疼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100例采用腹腔神经丛阻滞的胰腺癌患者,采用简明疼痛问卷测量患者采用腹腔神经丛阻滞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腹腔神经丛阻滞前患者的疼痛得分为(6.67±1.12)分,阻滞后得分为(2.11±0.49)分,疼痛影响得分术前为(5.81±2.19)分,术后为(1.9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腹腔神经丛阻滞可以有效控制胰腺癌患者的疼痛,减少疼痛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35-138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胰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采用CT腹腔神经阻断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进行治疗,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腺癌疼痛控制效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缓解度,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从疼痛缓解程度来看,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把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应用到胰腺癌的治疗和疼痛缓解当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胰腺癌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晚期常出现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升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癌性疼痛的治疗越来越迫切。2001—03~2004—01我科对18例中晚期腹部恶性肿瘤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治疗顽固性疼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在控制晚期胰腺癌疼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其进行止痛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d、14d、30d、60d、90d的疼痛评分,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综合评价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在控制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效果。结果经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术后1d、14d、30d、60d、90d的疼痛评分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疼痛的总有效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可以有效控制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38例上腹部癌性疼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临床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于癌性上腹痛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采集38例顽固性上腹部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均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强止痛药效果不佳。在CT引导下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结果经3个月随访观察,2周,1月,2月,3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89.47%,85.71%,84.84%。结论CT导引下行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确实有效,适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双侧阻滞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处理和预防。方法观察42例腰丛神经阻滞并发双侧阻滞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观察健侧肢体恢复运动的时间。结果 42例患者并发双侧阻滞后,血压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无明显呼吸困难,健侧肢体恢复运动和感觉时间为40~90min。结论腰丛神经阻滞易并发双侧阻滞,应积极预防,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顽固性胰腺癌疼痛患者应用腹腔丛毁损术联合电针治疗的疼痛干预有效性.方法:设置实验研究,选择在我院进行顽固性胰腺癌疼痛治疗的2017.5-2020.5入院患者,入组病患共计100例,对患者采用双盲式分组,共分成2组,联合组采取治疗方式为腹腔丛毁损术联合电针治疗,一般组则采用腹腔丛毁损术治疗,分析观察指标:不同时...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晚期癌症腹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PN)治疗晚期癌症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彩超引导下进行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观察病人腹痛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2、4、8天后病例疼痛缓解率分别为56.7%、93.3%、96.7%,12周疼痛缓解率为72.7%,24周疼痛缓解率为54.5%.结论 在彩超引导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是治疗由晚期胰腺癌、腹腔转移癌等引起的剧烈腹痛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局麻药混合液中添加地塞米松与单用局麻药混合液施行重复腋路臂丛阻滞 ,观察麻醉效果。方法两组200病例中 ,臂丛阻滞1000次。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均使用2 %利多卡因20ml(400mg)与0 5 %布比卡因20ml(100mg)混合液 ,其中A组添加地塞米松1ml(5mg)。结果在作用完全时间、维持时间和阻滞完全方面 ,A组显著优于B组 ,而且A组整个手术期间和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局麻药液中添加地塞米松 ,作用完全时间不受阻滞次数的影响 ,并能显著延长作用维持时间 ,阻滞次数愈多 ,麻醉效果愈能显示出地塞米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DONG Bing-wu 《临床医药实践》2008,(Z2)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44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锁骨上3 cm处垂直向后进针1.5~3 cm,B组为传统组,即在前中斜角肌间沟底部向尾端进针1.5~3 cm,两组用药均为0.375%布比卡因20 mL。结果:A组优良率明显大于B组(P<0.01),并发症也较B组少。结论:改进后的臂丛阻滞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行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时间的影响和术中镇静效果。方法拟B型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实施臂丛阻滞后,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后按0.5μg/kg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min后以0.2μg/(kg.h)维持。对照组(F组):静脉注射1 mL氟芬合剂后,按D组输注方法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评价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0)、输注负荷量即刻(T1)、持续输注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T6)的MAP、HR、SpO2及BIS值。观察并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术中主诉疼痛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1 mL,仍因疼痛不耐受手术的患者改为全麻。结果无一例患者使用补救用药或更改麻醉方式,D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5);在T2~T5时间点,两组MAP、HR、BIS值、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为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提供充分镇静,而且明显延长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自制一根用于将直型静脉留置针金属针芯尾部与神经刺激器负极连接的导线。选择60例臂丛神经阻麻醉下行上肢或锁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留置针组和神经刺激器专用针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人路穿刺。记录定位时间、麻醉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定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用于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丙泊酚(P组,n=20),分别记录进入手术室、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5、30、45min和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心率(HR)、BIS值,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芬太尼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MAP比较,除了手术开始时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D组HR都明显比P组慢(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术中芬太尼用量(61.2±22.3)μg、术后苏醒时间(27.4±5.3)min,与P组的(112.5±25.6)μg、(13.1±6.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18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9例,分别使用不同的神经定位阻滞方法(Ⅰ组为传统的解剖定位法,Ⅱ组为超声引导定位法),两组均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使用0.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氯普鲁卡因合剂。比较两组神经阻滞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局麻药的用量。结果Ⅱ组的麻醉效果较好,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局麻药用量较少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