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3):695-697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儿给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和评价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疗效按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评分值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月采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的评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GMFM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月观察组MBI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A型肉毒毒素辅助于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明显缓解其肌肉痉挛,改善其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组(埋线组)和电刺激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组(肉毒素组),观察治疗1月后患儿的踝背屈曲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结果肉毒素和埋线治疗1月后患儿踝背屈曲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埋线组对患儿踝背屈曲度的改善弱于肉毒素组(P〈0.05),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改良Ashworth法评分与肉毒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高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26-27
目的:研究低频神经肌治疗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功能训练,同时治疗半年,观察低频神经肌治疗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肌张力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在肌张力的缓解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GMFM评分有所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较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大运动评分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疗效优于单纯运动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4.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药》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辅助复健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6例,试验组1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复健训练治疗,试验组则给予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辅助复健训练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粗大运动(GMFM)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试验组的腘窝角、足背屈角、足外展角的活动范围相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辅助复健训练治疗儿童脑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再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及配带矫形器进行步态训练治疗3—6个月,并设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 经BTX—A注射后患儿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扩大,继续康复治疗及配带足踝矫形器训练,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步态得到进一步改善。BTX—A组显效41侧,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6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46.1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小剂量BTX—A神经阻滞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解痉快,不良反应小,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涡流气泡浴水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行涡流气泡水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在治疗1个与2个大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运用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构与家庭相结合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机构中应用头针、理疗、按摩及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家庭中采用运动疗法继续进行功能训练,比较6个月后及1年后治疗前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Ⅰ、Ⅱ、Ⅲ功能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Ⅳ、Ⅴ功能区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年后GMFM量表的5个功能区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机构与家庭相结合的医疗模式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缩窄术与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及副作用,探讨痉挛性脑瘫的最适治疗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3组患者均接受正规功能训练(每周5次,连续3个月以上),A组48例,给予周围神经缩窄术。B组28例,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C组42例,正规功能训练,(每周5次,连续3个月以上);观察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A、B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93.75%,B组总有效率为92.86%,均高于c组(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组有9例患者手术后肌力不同程度下降,4例患者肌肉痉挛不同程度复发,B组均出现暂时性不同程度局部疼痛。结论周围神经缩窄术与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结合患者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教结合对其粗大运动发育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由康复医师、学校康复老师、学科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训练;对照组由特殊学校康复老师、学科教师进行训练。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对D区、E区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GMFM-88评分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脑瘫儿童康教结合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中D区和E区得分、GMFCS评定等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中医体质分型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名纳入研究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PT,OT,ST等西医学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体质分型治疗。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月,采用北京Gesell发育商(DQ)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E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儿经过中医体质分型治疗,其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于治疗前后对比,脑瘫患儿在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语言能力提高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模式基础上予中医体质分型治疗脑性瘫痪,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物理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和独立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智力发育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提高独立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训练疗法,观察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项)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的功能进行评估,并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A区和B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月后,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的A区和B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比传统的运动训练方法能更有效提高、改善脑瘫患儿的坐位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针浅刺法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8月至3岁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多针浅刺法结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并运用粗大运动-66项(GM-FM-66)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治疗1月)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2组治疗前后GMFM-66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2组组间治疗前后GMFM-66积分增长幅度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针浅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点剌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107例脑瘫患儿进行编号及分组,单号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Bobath技术治疗,双号5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点刺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评价治疗前后总百分比和各能区百分比情况。结果2组均可提高GMFM-88总百分比,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A区月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治疗后B区、C区、D区、E区月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穴位点刺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定坐、爬、跪、站立、行走、跑以及跳等粗大运动功能,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改善患儿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