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T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似乎都参与了炎症过程,然而,哪种细胞在此发生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仍不清楚。近年来T细胞及其亚群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267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35例(常规组)和PCT指导治疗组132例(PCT组).常规组由经治医师按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PCT组按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住院病死率、1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发生次数及住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及1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发生次数及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CT组的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及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0 882(3808~16 651)元、6934(2390~10 660)元、76.5%]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13 637(4650~19 730)元、8589(3144~12 117)元、87.4%](均为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老年AECOPD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COPD死亡率居全世界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在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疾病死亡原因中分别排第一位和第四位。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其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随着自然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态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发生心衰合并COPD急性加重的老年患者300例。按照年龄、性别分为男性61~65岁组、66~70岁组、71~75岁组、76~80岁组、81~85岁组、≥86岁组,女性分组同男性,各组均为25例。入院即检测总蛋白、白蛋白、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男性≥86岁组比较,男性61~65岁组、76~80岁组、81~85岁组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女性≥86岁组比较,女性61~65岁组、66~75岁组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白蛋白水平与CD4、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783、r=0.755,P<0.05),与CD8呈负相关(r=-0.520,P<0.05),女性患者白蛋白水平与CD4、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437、r=0.441,P<0.05),与CD8呈负相关(r=-0.562,P<0.05)。结论老年心衰合并COPD急性加重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其临床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6例,同期正常对照组46名,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A、IgM,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COPD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CD 3、CD 4、CD 8T淋巴细胞。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CP感染率为27.3%,慢性CP感染率为1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OPD患者中慢性CP感染组的CD 8细胞升高、CD 4/CD 8比值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急性CP感染组和COPD肺炎衣原体阴性组的CD 8细胞及CD 4/CD 8比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者性意义。结论CP感染与COPD密切相关;CP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CP感染特别是慢性感染是引起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尿酸肌酐比、肺功能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科因AECOPD住院患者共198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动脉血气分析、肾功能、肺功能检查指标及CAT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血尿酸肌酐比与氧合指数、FEV1实/预%、FVC实/预%存在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1,-0.312,-0.331,P值均<0.05.肺功能越差,缺氧程度越重,血尿酸肌酐比升高越明显.而CAT分值与血尿酸肌酐比、肺功能及缺氧程度也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尿酸肌酐比可作为AECOPD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CAT作为评估疾病对患者影响的简单量表,能较快速准确地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倡议(GOLD)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多的修订,为COPD的诊断、治疗带来新思路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COPD急性加重(AECOPD).AECOPD是指患者以呼吸系统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临床事件,其症状变化程度超过日常变异范围并导致药物治疗方案改变.AECOPD是COPD疾病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性加重可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使症状加重、肺功能恶化,需数周才能恢复,加速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特别在住院患者中,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AECOPD对于减轻COPD负担至关重要[1].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各类T淋巴细胞的亚群,了解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OPD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急性期COPD组患者CD3+T细胞及CD4+T细胞亚群下降,CD8+T亚群细胞升高,导致CD4+/CD8+比值下降并倒置;CD4+CD45RA+亚群、CD4+CD45RA+/CD4+CD45RO+比值下降,CD4+CD45RO+亚群上升;CD8+CD45RA+亚群、CD8+CD45RO+亚群和CD8+CD45RA+/CD8+CD45RO+比值均有所上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的CD4+CD28+亚群下降。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ECOPD患者的用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间6月间收治的AECOPD患者96名,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祛痰药、支气管扩张药、抗生素治疗,其中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6名患者排除,另外80名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观察组给予胸腺肽静脉给药2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等指标的差异,对胸腺肽治疗AECOPD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均有提升,观察组的FEV1和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FEV1/FVC之比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患者CD4+、NK细胞水平以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胸腺肽治疗AECOPD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升肺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可广泛应用于AE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现代研究普遍认为COPD是一种以炎症为中心、多种机制参与的疾病,有学者提出COP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部慢性非特异炎症被认为是COPD发展的基本病理改变,而T淋巴细胞作为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免疫状况与药物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免疫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5例来自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2004-02—2004-10住院的COPD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另有20名为健康组。在常规检查治疗一致的情况下,观察组加用非特异免疫调节药匹多的莫德片(Pidotimod),分别于第1、15、30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14、CD158b、CD3 、CD4 、CD8 、CD4 /CD8 的改变,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60例患者位于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60例痰培养阳性率占42·67%,外周血CD14、CD158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病人住院治疗2周后CD14、CD158呈下降趋势,CD14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后CD14、CD158b均呈上升趋势(P<0·05)。重症患者(肺功能FEV1%<50%预计值)与健康组对照CD4 下降、CD8 上升、CD4 /CD8 倒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经Pidotimod片治疗后,第15天CD4 、CD4 /CD8 上升(P<0·05),第30天时CD4 、CD4 /CD8 仍呈上升趋势,CD8 下降(P<0·01)。临床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快。结论COPD在急性期发作期间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免疫调节剂可改善免疫功能,加速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高渗盐水痰诱导的安全性。方法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对22例重度、极重度AECOPD患者进行痰诱导,在诱导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22例AECOPD患者在诱导前SpO2为(93.8±0.9)%,结束时SpO2为(91.7±0.8)%,较基础值下降了(2.1±0.4)%(P<0.01),结束后10min,SpO2恢复至基础值水平;诱导前FEV1为(0.70±0.19)L,结束时为(0.62±0.17)L,FEV1较基础值下降了(12.3±3.1)%(P=0.027),结束后10min,FEV1恢复至基础值水平。共有19例患者渡过了整个痰诱导过程,成功率为86%。结论在严密监控下,使用规范化的痰诱导流程,痰诱导法对AECOPD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4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达稳定期时再次进行血清PCT水平测定及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作为自身对照。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标准,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15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30例)。结果(1)45例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有21例(46.7%)痰培养出PPM,其中15例痰中PPM浓度≥107CFU/ml。稳定期时有9例患者的病原菌仍存留[2.8×106(1.3×106,1.9×107)CFU/ml],但细菌浓度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7.0×107 (4.5×107,7.1×108)CFU/ml,Z=-2.666,P=0.008]。(2)在急性加重期,A组血清PCT水平[0.24 (0.17,0.28)μgL]显著高于B组[0.13(0.10,0.18)μg/L,Z=-3.531,P=0.000]。A组患者稳定期血清PCT含量为0.12(0.10,0.14)μg/L,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0.24(0.17,0.28)μg/L,Z= -3.298,P=0.001];B组患者稳定期血清PCT含量为0.13(0.10,0.15)μg/L,与急性加重期[0.13 (0.10,0.18)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4,P=0.107)。在稳定期2组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0.382,P=0.703)。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干预与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辽宁省金秋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老年AECOPD合并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患者,按意愿分为营养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治疗8周。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营养治疗组给予专业的营养咨询、营养教育及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长(MAC)及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等。采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和实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的比值(实测FEV_1/预计FEV_1)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营养指标都有所改善(P0.05),但营养治疗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FEV_1、FVC及FEV_1A/FEV_1E均有改善(P0.05),但营养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GRQ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营养治疗组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合理地干预和治疗老年AECOPD患者的营养不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恢复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自然病程中的重要事件,不但可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而且还是与病死率和病残率升高、生活质量下降相关的主要因素。此外,因AE-COPD住院治疗可明显增加医疗费用。目前AECO-  相似文献   

16.
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训练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及症状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34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包括呼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康复治疗前和6个月后分别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及6MWT运动距离;并进行症状评价。结果(1)运动训练后,6MWT运动距离[(357.5±16.6)m]较运动训练前[(326.2±19.3)m]提高,其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2)与运动训练前相比, FVc、FEV1.0、MVV等指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训练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70岁以上老年COPD患者进行低强度、简单的运动训练,可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但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nd study objective

Infections are major causes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hich result in significant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The primary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microbiological spectrum including atypical agents in acute exacerbations. The secondary aim was to evaluate resistance patterns in the microorganisms.

Methods

The sputum culture of 75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clinic from January 1, 1999 to December 31, 2002 was evaluated prospectively, for aerobic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serologically for Chlamydophila pneumoniae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Sensitivity patterns in potential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PPM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An infectious agent was identified in 46 patients, either serologically or with sputum culture. Pathogens most commonly demonstrated wer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30%), Chlamydophila pneumoniae (17%),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9%). Mixed infections were diagnosed in 9 patients. PPMs showed a high resistance rate to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Conclusion

We have shown that microorganisms causing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 are not only typical bacteria (46%) but also atypical pathogens (26%), with unpredictable high rates. Typical agents showed a high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COPD急性加重(AECOPD)发生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并研究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因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208例,年龄50~ 82岁,平均(62±12)岁.入院24 h内进行CT肺动脉造影及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肺栓组69例和无肺栓塞组139例.均检测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和内皮素-1.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者占33%( 69/208);合并肺栓塞组和无肺栓塞组卧床≥7d者分别占21.7%( 15/208)和13.7%( 19/208),双下肢不等粗≥1 cm者分别占34.8% (24/208)和15.1% (21/208),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分别占37.7% (26/208)和12.2%( 17/208),晕厥者分别占11.6% (8/208)和0.06%( 9/208),心电图表现为SⅠQⅡTⅢ综合征者分别占11.6%( 8/208)和0.04% (5/208),PaCO2下降≥5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分别占27.5% (19/208)和9.3% (13/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32~6.79,均P<0.05).合并肺栓塞组D-二聚体水平[(760±152) μg/L]高于无肺栓塞组[(253±56) μg/L],内皮素-1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5.4 ng/L( 1.6~6.9 ng/L)]高于与无肺栓塞组[1.8 ng/L(1.3~4.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 2.946和-2.532,均P<0.01).卧床≥7d、双下肢不等粗≥1 cm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COPD合行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值为2.31~3.24,均P<0.05).结论 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易合并肺栓塞.卧床时间长、双下肢不等粗和深静脉血栓是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敏感性检测手段应用的发展和普及,病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期间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这引起人们对病毒感染与AECOPD关系的重视.现就病毒与AECOPD的关系、病毒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以及病毒相关AECOPD的临床预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