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前牙反牙合是乳牙列及混合牙列时期的常见问题,对其早期矫治不但能改善患儿美观,也能提升牙牙合功能,并可防止或降低前牙反牙合对牙、牙周组织及骨生长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区分反牙合是牙源性、功能性还是骨性。临床上应首先在下颌静止及功能性运动状态下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并结合X线影像结果进行鉴别诊断,然后采取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测量分析25例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完成的前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19个相关测量项目进行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分析矫治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上、下颌骨相对矢状向位置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前牙反(牙合)解除.SNA、ANB、颌凸角、U1-SN、U1-NA角、前牙覆盖及上唇到E线的距离均增大,差异显著(P<0.05).SN-PP、SN-OP、L1-MP、L1-N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有关的2个测量项目ANS-PNS和Cd-Gn线距,治疗后男性及女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结论:舌刺能有效纠正舌不良姿势位,同时促进上颌骨发育,配合头帽颏兜纠正下颌骨前移位,是阻断性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牙合)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改良型Bionator矫治器矫治早期反牙合颅颌面的改变。方法 采用改良型Bionator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88例 ,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头影侧量分析研究。结果 矫治后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 ,上切牙唇倾 ;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 ,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 ,乳牙反牙合改变最明显 ,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后仍遗留骨骼异常 ,骨面型仍属Ⅲ类 ,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 ;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 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牙合 ,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 ,抑制下颌生长 ,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骀患者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的颅面特征,及两种骀位头影测量的差异。方法将39名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男21,女18,年龄7.1~12.4岁)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的17项头影测量项目分别与正常值比较并相互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1)习惯性(牙合)位时仅MP/SN,MP/FH,MP/PP和U1/SN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下颌后退对刃位时SNB,U1/SN,ANS-Me,ANS-Me/N-Me,SL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时SNA,U1/SN,L1/MP,ANS-Me/N-Me,SE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牙反(牙合)患者习惯性袷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头影测量均可能在某些方面夸大或掩饰骨性错(牙合),应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并尽可能参考不受(牙合)位变化干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恒牙初期1个及两个侧切牙同时反(牙合)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76例恒牙初期侧切牙反(牙合)患者颅面硬组织形态选用DOWS分析法和Steiner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一个侧切牙反(牙合)对上颌骨发育无影响,对下颌骨发育有一定影响,而两个侧切牙同时反(牙合)时,上下颌骨发育有显著影响.结论侧切牙反(牙合)宜早期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6.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早期安氏Ⅲ类前牙反He的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琼  周香 《口腔医学研究》2002,18(5):352-353
  相似文献   

7.
改良反式Twin-block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反式Twin-block治疗Angle Ⅲ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反式Twin-block矫治前牙反(牙合)8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6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形明显改善,反覆盖、反覆(牙合)得以纠正.结论:改良反式Twin-block是矫治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0例恒牙(牙合)前牙反(牙合)及50例正常(牙合)进行了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及其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一)恒牙前牙反(牙合)群体表现出明显的Ⅱ类骨面型及软组织凹面型,(二)该错(牙合)形成的主要机制为上颌后缩和下颌前突兼而有之;(三)与早期前牙反(牙合)的其它同类研究相比,证明前牙反(牙合)的骨性异常随生长发育而进行性加重。就此作者强调了前牙反(牙合)早期阻断矫治的重要性。并对恒牙(牙合)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T—N矫正器给合Ⅲ类牵引矫治成功的50例前牙反(牙合)、早期骨性下颌前突的矫正器设计、矫治方法、效果及矫治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十项X线头影测量结果。论述了矫治产生的牙、颌方面的变化和机理。50例中74%三个月解除反(牙合)、疗程半年、疗效稳定。作者指出T—N细丝弓固定矫正器、配合Ⅲ类颌面牵引是矫治恒前牙反(牙合)及早期骨性下颌前突的一种高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观察FR3矫治前牙反的效果,尤其是矫治疗后颅面形态的改变。方法采用FR3对17例乳牙期和10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进行矫治,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其矫治前后的变化及矫治后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FR3能促进上颌生长发育,唇倾上切牙;使下颌后退,有效地改善异常的间关系,乳牙期反矫治后,除下切牙舌倾、颏角尖锐外,基本恢复Ⅰ类骨面型,矫治效果好。替牙期反由于骨骼异常较严重,因而矫治后虽面型得到很大改善,但仍然遗留部分Ⅲ类骨面型。结论用FR3矫治前牙反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与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磁电转换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13例恒牙初期前牙反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下颌边缘运动范围及轨迹进行观察记录,发现:治疗前后下颌边缘运动范围发生了明显改变,后退的垂直及水平相滑动均减少,侧移的对称性增加,边缘运动轨迹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下颌功能性移位(Mandibular functional shift MFS)在前牙反诊断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测量60例前牙反患者的AOBO值、切牙代偿度及前牙反覆度,绘制散点图,测量22例伴有MFS患者的下颌前移量。结果 出现MFS的患者群其AOBO值范围明显小于未出现MFS的人群。随着AOBO的增大、切牙代偿度也随之增大,在近似条件下,有MFS的患者群反覆明显大于无移位的患者群,下颌前移量一般不超过2mm。结论 患者是否出现MFS同AOBO值、切牙代偿度、前牙反覆程度密切相关。下颌前移量通常较小,对诊断影响有限,MFS的存在不能用于判定治疗难度,但可用于对治疗结果的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3.
前牵引矫治前牙反对颅面硬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前牵引矫治Angle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一种新的稳定的头颅参考系统,对15例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片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结果15例前牵引治疗的患者侧貌改善较慢,前牵引对上前牙及对上牙槽的作用大,对上颌骨矫形作用并不大。下颌Go点及Pg点位置几乎没有改变,下颌骨发生向后下的顺时针旋转。结论前牵引产生的主要变化在上颌,主要是牙槽改变和较少的骨矫形。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ephal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Class III malocclusion to those of children with normal occlusion during the deciduous dentition phase.Materials and Methods: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of 27 children (mean age: 5.03 years) diagnosed with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ere compared with 32 children (mean age: 4.85 years) diagnosed with normal occlusion in the following four categories: sagittal skeletal analysis, vertical skeletal analysis, dentoalveolar analysis, and soft tissue analysis.Result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seen in all categories except vertical skeletal analysis. Sagittal skeletal measurements included ANB (Class III group: −0.91 ± 1.60; normal group: 5.28 ± 1.29), facial convexity (Class III group: 0.47 ± 4.32; normal group: 13.65 ± 3.44), Wits appraisal (Class III group: −5.54 ± 2.36; normal group: −0.84 ± 1.91), and A to N-perpendicular (Class III group: −2.94 ± 3.05; normal group: 0.78 ± 2.53). Dentoalveolar measurements included U1 to NA (Class III group: 11.98 ± 5.25; normal group: 8.12 ± 5.43), IMPA (Class III group: 81.34 ± 7.40; normal group: 86.57 ± 5.67), and interincisal angle (Class III group: 152.65 ± 8.82; normal group: 145.03 ± 7.34). Soft tissue measurements included soft tissue convexity (Class III group: 2.47 ± 4.20; normal group: 12.71 ± 3.95), nasofacial angle (Class III group: 22.68 ± 4.22; normal group: 26.24 ± 3.84), and upper lip to esthetic plane (Class III group: −0.65 ± 2.74; normal group: 3.07 ± 1.90).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raniofacial patterns of normal children and those of children with Class III malocclusion that can be identified with cephalometric analysis as early as the deciduous dentition phase.  相似文献   

15.
颏兜是安氏Ⅲ类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通过作用于下颌骨以改善安氏Ⅲ类患者的错(牙合)畸形,颏兜可以对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及下颌骨生长产生作用,本文就近年来颏兜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 ,从临床易诊断的前牙反病例中提取诊断所需要的信息 ,将其用于不易明确诊断的病例。方法 从明确诊断的 85例前牙反病例中随机抽取 70例 ,依据其头影侧位片建立 31项测量值 ,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提取其中 6个指标。用其余 15例检验判别函数式 ,计算各指标的贡献率 ,建立牙性与骨性集合 ,构造模糊数学模型。据此模型计算个体病例在两集合中的得分值并根据其值大小确定分类。结果 该模型对 2 2例边缘病例可给出明确诊断。结论 该模型设计较合理 ,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前牙反(牙合)矫治中应用一种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后退下颌,评价其矫治Angle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治疗反(牙合)328例.在打开咬合的同时后退下颌,同时粘固上下颌托槽进行排齐整平.结果:患者侧貌在戴用后退位(牙合)板后明显改善,下颌的有效后退使反(牙合)的矫治变得简单化,治疗时间较传统矫治明显缩短.远期随访疗效肯定.结论: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适用于下颌可适度后退的前牙反(牙合)病例,可快速矫治前牙反(牙合).是较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更为理想的装置,结构更小巧,制作更简便,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锁牙合是指上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颊斜面相咬合,或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舌尖的舌斜面相咬合,咬合面无接触,以正锁牙合更为多见。锁牙合主要表现在牙弓后段,早期不影响美观,常常不易被家长或患者本人发现。而多数牙正锁牙合所表现的牙齿颊舌向、垂直向及近远中方向的异常,易引起颞下颌关节异常、咬合平面偏斜以及颜面部不对称等。多数牙正锁牙合侧咀嚼功能较非锁牙合侧低,且这种错牙合畸形并不能随生长发育自行调整和改善,久而久之会增加骨性畸形程度和正畸治疗难度。多数牙正锁牙合早期通过简单装置将牙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可建立良好的咬合诱导,建立口周肌肉平衡,以诱导下颌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口颌功能与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