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以3mm和0.8mm标准微球作为内参对其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微粒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微粒略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微粒检验是预测和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迎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55-375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160例健康体检者和患者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患者血小板微粒量检测结果。结果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血小板微粒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患者(P<0.01),但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中微粒检测可作为血栓性疾病临床诊断,以及血小板预测和活性判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峰 《中外医疗》2014,(10):20-21,2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以及血液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ITP患者52例,根据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型组(AITP组,21例)和慢性型组(CITP组,31例),分析ITP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液检验指标特点。结果AITP组的男性发病率为57.1%,显著高于CITP组的22.6%;平均年龄为(20.6±11.6)岁,显著低于CITP组的(47.1±3.6)岁;皮肤黏膜出血率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85.7%、42.9%,显著高于CITP组的71.0%、25.8%;PLT以及Hb均显著高于CITP组,而PAIgG显著低于CITP组(P〈0.05)。结论 ITP患者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且急慢性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早期准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以及病情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阐述仪器法血小板计数质量保证的要点和血小板数减少时的检验对策。方法根据仪器计数血小板时所呈现的直方图形和报警符号特征实施过程控制。比较分析各类仪器对血小板减少样本的计数结果。结果当直方图异常和出现报警符号时,必须以草酸铵法复检;对于某些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样本中非血小板颗粒的辨别,宜制作血涂片染色观察。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是确定疾病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仪器法对于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必要时仍需与经典方法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贫血患者血压检验结果,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贫血患者和行健康体检者各100例,均行常规血液检验,比较两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RDW水平明显更高,MCH、MCV水平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RDW、MCH、MCV值可作为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指标,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梅芳 《吉林医学》2011,(30):6443-644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方法:选取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1 89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通过临床检验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探讨原因,总结对策。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血液标本945份,其中血清645份(68.25%),血浆226份(23.92%),全血74份(7.83%)。其中不合格标本62份,占总标本的6.56%(62/945)。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5.81%,11.29%,9.68%,40.32%以及12.90%。结论: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准确的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质量控制。血液分析仪目前我国已相当普及,它不仅提高了临床检验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促进了检验方法标准化和结果的可比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检验的精密度和标准性。现就如何使用血液分析仪与提高临床检验质量谈一衅体会。  相似文献   

10.
血液分析仪是检验常用的设备,以能简捷和快速地检测血液中的多种项目而被广泛应用。但笔者发现,由于操作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血小板的检测结果易出现较大的误差。对此,笔者进行了追踪观察分析,找出了纠正误差方法,报告如下。患者女,46岁,因患急腹症行血常规检测。采血后立采用稀液法以日本SYSMEX KX-21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检测。结果,其它项目尚无疑意,唯血小板数仅为51×109个/L。因患者无血小板减少病史,因此,3 min后再次进行检测,其结果为122×109个/L,为确保其准确性,又进行手工计数,其结果为118×109个/L。结合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血液标本采集规范的操作方法及完善的工作制度。方法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送检、接收等人员的培训及管理。结果使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为临床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姜丽芳 《当代医学》2022,28(9):28-30
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并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500例患者临床血液生化检验中,检验准确率为96.40%(482/5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联合骨髓涂片在血液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血液疾病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0例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小板参数与骨髓细胞形态,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研究组各类型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小板相关参数与骨髓涂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血液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小板参数联合骨髓涂片对血液疾病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血液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急性白血病组(AL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ITP组)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组),每组30例;同期选取30例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比组,均给予血小板参数和骨髓涂片检验,比较各组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变化、巨核细胞数及类型、骨髓增生程度,比较骨髓涂片结果中各组的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对比组MPV、PLT、PCT水平与AL组、ITP组、A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PLT水平均低于AL组、ITP组(P<0.05);AA组MPV水平低于ITP组(P<0.05);ITP组MPV水平高于AL组,而PLT水平低于AL组(P<0.05)。AL组骨髓增生程度非常明显,属于极度活跃的状态,巨核细胞数量在0~35个之间,属于幼稚型;ITP组骨髓增生程度明显活跃,巨核细胞数量在8~120个之间,属于幼稚型;AA组骨髓增生程度为极度减少,巨核细胞数量在0~1个之间,属于幼稚型;对比组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巨核细胞数在9~32个之间,属于成熟产板型。在骨髓涂片检查中,AL组、ITP组、AA组的血小板分布呈现单个偶见,而对比组的血小板分布呈现成堆分布,差异明显。结论为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联合骨髓涂片检验,能有效了解血小板具体形态,并通过骨髓增生情况判断血液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岚 《基层医学论坛》2015,(8):1075-1076
目的:分析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60例贫血患者,采集其空腹静脉血分离之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外周血与血液生化情况,应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温、长时间标本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短时间、低温度标本管理。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查结果较准确,做到及时抽检、及时检验,对贫血检验结果影响不大,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贫血检验中,应用有效的血液检验手段,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究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运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接收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RDW、CK-MB及c Tn I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CT、MPV、PL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指标中RDW、CK-MB及c Tn I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中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时间、恢复时间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病例9例,血液灌流病例70例,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20例,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的数量,观察出血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CVVH中1例在治疗第27h发生,血小板计数最低10×109/L,停用肝素48h血小板恢复正常;血液灌流中1例在治疗1h后发生,血小板最低67×109/L,停用肝素60h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血液净化应用肝素抗凝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监测血小板,对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外,必要时应用皮质激素和止血药物,间断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血液标本采集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右江医学》2001,29(4):366-366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临床检验结果日益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抢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人们大多认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检验人员和设备 ,这只是一方面的认识 ,其实临床护理人员对标本的合理采集、送检方法和时间同样非常重要。为了不影响标本检验结果 ,我们就标本容器、采血时机和方法及标本的采集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标本容器的准备 采样容器的合理选择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 ,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生标本容器不当而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