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莉  王宝珏  孙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47-4349
目的:了解开胸术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对其分析,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26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心电图观察分析。结果:98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其中ST-T改变,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结论:开胸手术对心电图有一定的影响,应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预防和减少对患者心脏的影响及心电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初步分析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52例患者开胸手术后心电监护观察发现,65岁以上、术后缺氧、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术式对肌体破坏较大、瘁痛、血钾较低等因素与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有关。要做好心脏监测,及时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3.
陈怡霏  陈伟  谢燕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3,(6):22-22,24
目的通过分析916例胸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术中连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有创动脉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间断血气分析,并记录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胸科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大于72%,其诱发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心脏原发病、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低、手术操作、电解质异常相关合并症等,麻醉期间应予重视。结论胸科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发生心律失常发生概率较高,术前应积极纠正病因,术中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诱发因素等是防止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汤轶  朱广肖  高明 《河北医学》2012,18(4):444-44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28名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病历资料,以研究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28名高龄术后患者中,心律失常52例,发生率为22.8%,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时,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因重视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赵辉  施巩宁  车建波  粱冰  贺飞 《医学争鸣》2008,29(7):653-653
0 引言心脏直视术后,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衡等因素,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严重时可明显影响循环功能甚至导致休克、心脏骤停等[1-2].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以房颤和室性早博最为常见.我们对2003-09/2006-10心脏外科手术336例后发生心律失常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以加强对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对1115例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癌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塞(AMI)4例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心脏代偿功能减退及胸部大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是术后并发AMI的重要因素,无典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并发症率高是老年AMI的特点,选择合适病例,做好术前准备及加强术后心脏功能监护是预防术后AMI及降低老年人开胸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1115例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塞(AMI)4例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心脏代偿功能减退及胸部大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是术后并发AMI的重要因素,无典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并发症率高是老年AMI的特点。选择合适病例,做好术前准备及加强术后心脏功能监护是预防术后AMI及降低老年人开胸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接受开胸手术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3例患者中,术后发现心律失常患者37例,发生率为44.6%;手术创伤、高龄、术后缺氧和机体内环境紊乱是引起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结论对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讨论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62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62例开胸手术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过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有58例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完全效果;其余4例患者经有针对性处理后,心律失常症状消失,全部患者都康复出院.结论:就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应充分的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解,且尽早给予护理干预,由此降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5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208例,发生心律失常的4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利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依次为高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支肺气肿、术后低氧血症。结论: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为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常见的高危因素为:高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支肺气肿,术后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1.
陈波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81-81
目的探讨普胸开胸术后心率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从2009年到2011年间228例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24例(10.5%)并发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 70岁以上心律失常发生率49.8%,术后SO2<93%者心律失常发生率53.2%,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术前合并心肌缺血者心失发生率65%。结论术后发生心率失常与高龄、电解质紊乱、心肌供血不足、疼痛、低氧血症等因素有关。术前及时改善内环境紊乱和脏内功能状态是减少开胸术后心失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160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周围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过冠状动脉造影以及是否口服过ACEI/ARB类药物进行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判定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①本组30例患者术后并发ARF,发生率为2.59%;②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力衰竭以及术前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与术后并发ARF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尿酸、术前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衰是并发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众多,术前1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高尿酸、心力衰竭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适当延长冠状动脉造影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间隔时间,术前纠正心功能衰竭,治疗高尿酸血症,可降低并发ARF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创伤 ,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现对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2 38例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38例 (15 .96 % )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行非心脏手术开胸术 2 38例 ,38例在术后 10 d内发生心律失常。38例中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6~ 73岁。年龄≥ 6 5岁 14例 ,占 33.33%(14 / 4 2 ) ,血氧饱和度 <96 %者 9例 ,占 32 .14 % (9/ 2 8) ,术前有心血管疾病 13例 ,占 37.14 % (13/ 35 ) ,术后有…  相似文献   

14.
刘洪  袁培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19-120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手术前后常规心电图检查,术中心电图连续监测。结果:术前心电图异常6例,术中术后心律失常10例,心律失常常出现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开胸探查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多为弓上吻合者。结论:术中心律失常的预防关键在于精细解剖,轻柔操作,减少对血管、心脏的刺激,避免任何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全面评估患者基本情况,补充电解质,吸氧,疼痛护理,持续心电监护等方法。结果: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96%,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8.96%,护理干预有效,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律失常并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老年开胸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或控制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间92例高龄肺癌开胸手术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律失常68例(74.0%)发生在术后3 d以内,经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术后6 d内绝大部分被纠正.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风险较高, 术前积极完善检查、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心电血氧监测、充分给氧、有效止痛、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等是防治高龄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患病情况等,并以同期接受开胸手术治疗,但术后未发生肺栓塞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类型、既往患病史、吸烟史、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对肺栓塞发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年龄>50岁、伴发恶性肿瘤、伴发心肺疾病、伴发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伴发深静脉血栓、术后卧床时间≥3d等是影响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影响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把握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对于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的制定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的降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年7月~2009年7月间37例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9%(37/356);发生于1~3天者32例(86.5%),4~7天者5例(13.5%).37例患者治疗3天内心律失常均消失.结论 术前心电图异常,既往心律失常史,FEV1/FEV2<70%,术式,术中失血>600ml等因素是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预防其发生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收集194例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术前有无高血压、术前有无心律失常、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肺部感染、术后有无胸腔积液、术后有无气胸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心律失常、手术切除范围大、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500 ml、术后肺部并发症,5个因素与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纠正术前心律失常、减少全肺切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等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347例≥65岁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97例,肺叶切除术219例,楔型切除术24例,开胸探查术7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13例,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2.6%,吸烟史、心律失常史、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方式、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01).结论 老年人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对手术损伤及缺氧的耐受力降低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其发生率.对于高危患者,术前应着重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中应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应加强心电监护、充足氧供、减轻疼痛和有效排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