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有利于提升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满意度,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
刘仁莲  严雪诊  梁锦娣 《海南医学》2012,23(24):152-15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66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根据经验总结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烧伤患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烧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性及家属满意率,延长留置时间,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赵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605-26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0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并谈谈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患儿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各有34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留置针,观察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观察两组留置针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堵管及回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护士冲管次数显著较少,留置时间明显较长,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防逆流留置针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可有效减少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结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在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0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可减少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0月—12月收治的160例需要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儿采取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50%(P<0.05);试验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75%(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发生率,提高患儿主观能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洁 《吉林医学》2014,(21):4801-4802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输液小儿共200例。所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输液护理干预,做好对家属的接待、输液前准备、常规静脉穿刺方法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护理干预中实施有效的沟通技巧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患儿依从性及家属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儿中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81.0%。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率为93.0%;对照组患儿依从率为82.0%,观察组患儿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配合率为97.0%;对照组患儿家属配合率为88.0%;观察组患儿家属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输液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提高患儿对输液操作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谭会 《大家健康》2016,(1):272-273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中风险理念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新生儿输液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2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 ,实验组应用风险护理管理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输液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患儿护理后家长满意度为95.2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5% ,组间比较 ,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 );实验组新生患儿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4.29 ,% ,对照组新生患儿为52.39%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新生儿输液患儿应用风险理念管理 ,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 ,提高新生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应用与小儿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输液治疗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输液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小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住院患儿1 000例,上述患儿在治疗期间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均为首次使用静脉留置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2例、无意拉出3例、外渗4例、堵管0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4例、无意拉出12例、外渗8例、堵管7例。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不满意不接受静脉留置针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实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共185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等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利用率,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堵管,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记奖励法对外科手术住院患儿围术期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标记奖励法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穿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记奖励法应用于外科手术住院患儿的围手术期静脉输液治疗及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利于提高穿刺工作效率及成功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输液治疗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静脉输液前干预、静脉穿刺前干预、输液过程中干预、拔针与按压穿刺点干预。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输液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2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输液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升家长满意度及患儿输液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对肥胖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头皮和四肢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在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输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肥胖患儿按首次来院输液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32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在头皮及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常规护理模式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400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使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400例住院患儿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 运用PDCA循环组患儿留置时间较长,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能降低留置针使用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留置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如何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流程。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并采取静脉留置针方式治疗新生患儿371例,采取双盲对照方式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对照组185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186例,针对静脉留置针治疗特点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评估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将静脉炎发生率有效降低并将护理满意率有效提高,有临床推广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法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儿科实施FOCUS-PDCA法循环前61例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为常规组,2021年7月至12月实施FOCUS-PDCA法循环后61例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为观察组。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FOCUS-PDCA法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导管堵塞情况、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原因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常规组,留置针堵管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导致患儿静脉炎发生原因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FOCUS-PDCA法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较好,不仅可降低留置针堵管率,还可以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患儿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静脉输液患儿,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量化评估组和常规组各1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量化评估组给予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分析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发生液体外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量化评估组液体外渗率(5.83%)低于常规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干预前后常规组液体外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量化评估组干预后液体外渗率(5.83%)明显低于干预前(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5);量化评估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常规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0.05)。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静脉输液患儿发生液体外渗,同时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