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CT定位锥颅抽血肿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 采用锥颅抽吸血肿加尿激酶溶解引流冲洗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80例。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及生存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 CT定位锥颅抽血肿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 ,并有对脑组织创伤小 ,可床边操作 ,无须贵重器械 ,简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CT定位颅骨钻孔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CT定位下,施行颅骨钻孔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并结合血肿液化剂的使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2例。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重残5例(15.3%),中残7例(21.2%),轻残12例(36.3%),良好9例(27.2%),死亡9例(21.5%)。结论 CT定位颅骨钻孔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降低部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减少高血压性脑出血 ( HIH)的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 CT引导简易定向快速锥颅血肿抽吸 ,冰盐水灌洗 ,尿激酶溶解 ,植入脑引流管血肿排空治疗 HIH,并设单纯保守治疗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抽吸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病人在入院时、治疗后不同时间、出院时、半年后随访 ,临床评分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1)。结论 :快速锥颅血肿排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提高痊愈率和生存质量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合适手术方法,评估各个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131例,其中开颅组64例常规开颅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锥颅组67例根据头CT选择血肿最大层面进行锥颅穿刺抽吸,尿激酶冲洗引流血肿.结果 锥颅组手术时间为(0.5±0.2)h,术后GCS评分锥颅组平均12.46±4.12,开颅组平均10.24±4.72,再出血率锥颅组13.43%(9/67),开颅组12.50%(8/64),锥颅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开颅组,植物生存及病死率低于开颅组,两组致残率接近.结论 早期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微创、操作简便、短时、安全有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额锥颅穿刺基底节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经额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对照组应用经颞部穿刺血肿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30 d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术后30 d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经颞部穿刺血肿引流术相比,经额锥颅穿刺基底节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可降低患者致残率、并发症,简单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廖颂明 《当代医学》2012,(28):43-44
目的比较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大脑皮质出血大于30mL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上不宜进行内科治疗的患者137例.根据患者家属意愿选择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58例,开颅血肿清除术79例.对两组患者脑功能恢复情况、病死率及其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近期脑功能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在致残率方面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好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组都显示手术进行的越早恢复效果越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强调越早期效果越好,两种手术方法诊断特殊的病情,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锥颅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根据头颅CT片定位 ,锥颅血肿抽吸加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 38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38例患者中生存30例、死亡 8例 ,病死率 2 1.0 5 %。结论 本法安全、损伤小、适应症宽、疗效显著 ,易掌握 ,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CT引导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引导下锥颅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通过CT引导下进行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分别于入院时、术后4周按统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2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实施微创术后,18例存活,按ADL分级:I级5例,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2例,5例死亡。结论:采用CT引导微创穿刺抽吸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途径,是一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更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清泉 《当代医学》2013,(24):102-102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探讨分析采用CT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法治疗该类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2月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CT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治疗后血肿块基本清除的患者17例,死亡6例,病死率25.00%,存活的患者生存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采用CT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法治疗高血压疾病患者脑出血症状疗效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患者的脑血肿,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脑组织受损伤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志敏  赵印印  曹继宽 《吉林医学》2011,32(15):3042-3043
目的:探讨CT定向锥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对68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CT定向锥颅穿刺抽吸血肿。结果:68例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良好51例,不良17例,其中死亡6例,良好占75%。发病至锥颅治疗时间2~48 h,平均32 h。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CT定向锥颅治疗能有效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合适手术方法,评估各个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共131例,其中大骨瓣组64例常规开颅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锥颅组67例,根据头CT选择血肿最大层面进行锥颅穿刺抽吸,尿激酶冲洗引流血肿。结果 锥颅组手术时间大为缩短为(0.5±0.2)h,术后GCS评分锥颅组平均12.46,开颅组平均10.24,再出血率锥颅组9/67(13.43%),开颅组8/64(12.50%),预后GOS评分锥颅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开颅组,植物生存及死亡率低于开颅组,两组致残率接近。结论 早期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微创、操作简便、短时、安全有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曹屹东  姜雪  贾栋 《中外医疗》2013,32(21):76-76,7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施行锥颅血肿腔置管体外引流的的临床疗效,提出高血压脑出血的锥颅手术的指征。方法应用CT片三维定位对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10个月,手术有效率94%,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3%无颅内感染、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施行锥颅血肿腔吸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能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7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根据血肿的形态及血肿量,在CT引导下体表定位穿刺点及穿刺方向、深度,并锥颅穿刺置管.结果79例患者均精确穿刺成功,血肿清除,无死亡病例,血肿清除时间3-5天.随访半年到3年,以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发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Ⅰ级35例(44.30%),Ⅱ级23例(29.11%),Ⅲ级13例(16.46%),Ⅳ级8例(10.13%).结论锥颅穿刺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损伤,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NIHSS评分评估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11%(41/45)比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NIHS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5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55例患者中,恢复效果达Ⅰ级者7例,Ⅱ级者9例,Ⅲ级者18例,Ⅳ级者10例,Ⅴ级者5例,死亡6例,患者恢复有效率为61.8%。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的血压略有降低(P〉0.05),血肿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钻颅抽吸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爱军  赵永阳 《广东医学》2001,22(12):1142-1143
目的 观察CT引导钻颅抽吸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CT定位避开脑功能区是近血肿处常规钻颅,穿刺血肿置16/18号硅胶引流管抽吸血肿并持续外引流治疗20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术后即近全清除或大部清除(血肿清除量大于80%)7例,拔管时(术后3~5d)血肿近全清除或大部清除18例。随访3个月至3年,GOS优6例,良9例,中3例、差及死亡各1例。恢复优良率达75%(15/20)。结论 CT引导钻颅抽吸高血压脑出血外引流术具有安全、简捷、微侵袭、确切有效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且便于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88-1789
目的观察CT定位微创抽吸结合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CT定位,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抽吸引流,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 52例患者经微创治疗,恢复良好22例(42.3%),好转15例(28.8%),无好转5例(9.6%),死亡10例。结论 CT定位,微创抽吸结合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概率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56例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例,对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两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为35.7%.两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水平、出血量和性别是影响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意识水平(P<0.05)和出血量(P<0.05)是危险暴露因子,而患者性别则是保护因子(P<0.05).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概率的简易预测模型为Logt P=-5.789+1.441X意识+0.053X出血量-2.0480X性别.应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该模型灵敏度为94.4%.结论意识水平、出血量和性别是影响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由此建立术后30 d死亡概率预测模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有琦  李静梅  杨小华  严建东  杨荣东  左翃  何国英 《西部医学》2012,24(12):2334-2335,2338
目的对比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6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锥颅组100例于神经内科采取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治疗,开颅组106例于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血肿<60ml,术前GCS>7分者采用简易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或脑室引流术的病死率低于和预后优良率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其重要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本研究显示其并发症锥颅组明显低于开颅组,其中肺部感染锥颅组发生率(11%)低于开颅组(60%,P<0.05)。结论简易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或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但疗效确切,而且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或避免了已有并发疾病的加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74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予以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观察两组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两组术后GCS、ADL评分高于术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可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术后GC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