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家兔胫骨前肌的肌构筑和肌内神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家兔胫骨前肌的肌构筑与肌内神经分布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结果家兔胫骨前肌为梭形肌,肌重(2.39±0.13)g,肌长(3.08±0.03)cm,肌纤维长(2.00±0.01)cm,生理横切面积(1.13±0.07)cm2.支配胫骨前肌的神经分出3条初级神经支,即上、中、下支.上支到达肌的外上部;中支更多地密集在肌中部;下支发出两条次级支,即肌纤维支和肌腱支.上、中、下支的分支间存在吻合.结论家兔胫骨前肌是长肌,倾向于速度型设计;肌内神经分布和肌纤维空间排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入缝匠肌和股直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密度和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标志定位缝匠肌和股直肌神经入肌点;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肌梭分布;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肌内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主动肌肌止点联合拮抗肌肌腹针刺法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1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和联合针刺组,普通针刺组选取传统针灸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联合针刺组选取患侧上肢主动肌肌止点及拮抗肌肌腹进行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改良Ashworth评分、BI评分及患侧桡侧腕屈肌Hmax/Mmax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针刺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和Hmax/Mmax值显著下降(P<0.05),普通针刺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和Hmax/Mmax值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相比,联合针刺组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主动肌肌止点及拮抗肌肌腹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4.
笑肌、颧大肌、颧小肌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笑相关的笑肌、颧大肌、颧小肌的解剖学规律 ,为颜面部整形美容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年尸体 3 0例 ,解剖观察笑肌、颧大肌、颧小肌的形态 ,并测量其长度与夹角。结果颧大肌起自颧骨前面 ,止于口角皮肤 ,颧小肌起自颧骨 ,止于鼻唇沟下部附近皮肤 ,笑肌起自腮腺咬肌筋膜 ,止于口角皮肤 ;颧大肌、颧小肌、笑肌长依次为 5 5 .2± 2 .3mm、5 2 .3± 1 .8mm、5 0 .1± 1 .6mm ;笑肌、颧大肌、颧小肌长径与口裂间以及笑肌与颧大肌间的夹角依次为 8.9± 1 .1、3 2 .6± 1 .8、40 .1± 2 .5、2 4.6±2 .7度。结论为临床颜面部整形美容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郝茂林  邵丽 《医学综述》1998,4(12):652-653
<正>类肌强直性肌病(Proximal Myotonic Myopathy,PROMM)临床类似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二者常易误诊,但DNA研究显示与DM完全不同,是一种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我们对已报道的14个家系35例病例作一统计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缝匠肌肌构筑特征与肌内神经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缝匠肌肌构筑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缝匠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一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肌质量(97.9±13.3)g,肌长(47.3±4.3)cm,肌纤维长(40.0±3.8)cm,羽状角0°,生理横切面积(2.0±2.3)cm2;缝匠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发出分支支配肌的上部和中下部,且两部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相互独立。缝匠肌中下部肌内神经分支少,吻合少,区域性分布较明显。结论缝匠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下肢拇长屈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人下肢拇长屈肌为羽肌。肌内腱板长(15.52±2.30)cm,宽(0.68±0.24)cm,厚(0.18±0.06)cm。肌重(50.48±2.44)g。肌长(20.84±2.08)cm,肌纤维长(4.12±0.30)cm,羽状角(14.3±0.65)°,肌生理横切面积(11.34±0.45)cm2。支配下肢拇长屈肌的神经于该肌内侧缘分为上下两支1级神经入肌,上支较细,支配该肌上1/4部,下支较粗支,支配该肌下3/4部,神经入肌后于腱板前方进一步分成外侧支和内侧支,神经分支在肌内发出数目不等的次级支,继而向肌的深面和边缘发出终末支。结论人下肢拇长屈肌是羽肌,肌内腱板宽大厚实,倾向力量型设计,拇长屈肌可分为内侧和外侧两部份。  相似文献   

8.
成年男性股四头肌肌构筑、神经入肌点和肌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成年男性股四头肌肌构筑特征和肌梭分布,测定神经人肌点。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成人男性尸体股四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成人男性尸体股四头肌肌梭分布。结果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肌质量分别为(158.7±10.5)、(351.5±66.8)、(521.9±72.6)、...  相似文献   

9.
刘静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43+1845
目的:探讨和研究人体的缝匠肌和股直肌的肌内神经分布和临床意义,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大体解剖法对20具尸体进行解剖,对缝匠肌和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以髂前上棘为标志,定位神经入肌点分别利用H.E染色法和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对肌梭分布和神经分支分布进行观察。结果:缝匠肌是长肌束平行构建而成的带状肌,股直肌则是由短肌束构成的羽肌,两者的肌梭分布密度分别为38.04个/g和19.37个/g,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股直肌外上部和内下部三者距离髂前上棘的直线距离分别为(9.75±1.30)cm、(10.23±0.97)cm和(14.48±1.12)cm。结论:缝匠肌是带状肌,而股直肌是羽肌,了解两者的神经分布对于临床外科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胸大肌先天性异位罕见 ,目前国内尚未有报道。本科于 1 997年 7月收治一例 ,经背阔肌肌瓣移植整复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患者章某某 ,男性 ,2 6岁 ,壮族 ,教师 ,住院号 32 6898。因左胸壁先天性萎缩要求整形于 1 997年 7月到我科住院。入院体检全身发育基本正常 ,身高 1 .66米 ,体重 62公斤。因左侧胸壁明显萎陷 ,肋骨明显可见 ,直接触摸到肋骨表面之感。诊断为左侧胸大肌先天性缺损 ,拟作背阔肌岛状肌瓣移植整复。手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 ,先于腋后线作切口探查 ,找到入肌胸背动脉血管蒂后即延长切口(腋后线与髂脊连线 )牵开皮肤、皮下组…  相似文献   

11.
李鸿文 《华夏医学》2001,14(3):384-384
胸骨肌是胸前壁的一种异常肌 ,已有统计报道 [1 ] 。锥状肌是腹前壁的一种退化肌 ,甚至缺如 ,缺如报道也有 ,但胸骨肌合并锥状肌缺如未见报道。现将笔者所观察到的右胸骨肌并右锥状肌缺如一例作简单报道 :1 标本介绍老年男性尸体 ,死因不明 ,发育正常。右胸骨肌简况见表 1和示意图 ;左锥状肌 (位置、形态、神经支配 )未见异常 ,见示意图。表 1 右胸骨肌简况位置形态 肌全长( cm)肌腹长( cm)肌腹最宽径( cm) 起始抵止神经支配胸骨右侧曲行扁平 ,反“S”形 17.64 .8(第 3肋上缘至第 5肋上缘 )0 .9(右第 4肋软骨中部 )第 7肋软骨 ,为双腱 ,…  相似文献   

12.
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胸大肌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并观察测量人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及肌构筑特征。结果 :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各有单独的神经支配 ,胸肋部各肌齿均有细长的神经分支分布。 2 .胸大肌锁骨部肌重4 5 .9± 10 .8g ,肌长 18.5± 2 .1cm ,肌纤维长 10 .7± 1.4cm ,生理横切面积 4 .1± 1.1cm2 ;胸肋部上述指数分别为 2 2 0 .4± 4 4 .3g ,2 1.4± 1.6cm ,17.2± 2 .6cm ,12 .4± 3.1cm2 。结论 :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两个肌亚部 ,可单独取材用于肌移植 ,也可按肌齿 (条 )取材。 2 .胸大肌胸肋部产生的肌力是锁骨部的 3倍 ,位移幅度是锁骨部的 1.6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锯肌的构筑学特征,探讨该肌的生理功能,为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尸体10具,用肌构筑学方法研究。结果前锯肌上部肌重44.7±8.87g、肌长10.81±1.75cm、肌纤维长6.60±0.63cm、生理横切面积为6.41±0.35cm^2;中部肌重53.85±14.03g、肌长16.13±2.35cm、肌纤维长9.78±1.61cm,生理横切面积为5.17±0.93cm^2;下部肌重80.95±24.31g、肌长18.88±1.16cm、肌纤维长13.37±1.41cm、生理横切面积为5.73±0.70cm^2.结论前锯肌上中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胛骨的稳定,而前锯肌下部参与肩胛骨下角外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多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式。Ferkel首先报道了胸锁乳突肌延长成形的改良术式 ,我院自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4月采用该术式治疗 2 8例患儿 ,其中男 17例 ,女 11例。年龄 4~ 13岁 ,平均 7.4岁。随诊时间 1~ 5年 ,平均 2 .4年。 9例以胸骨头紧张为主 ,5例以锁骨头紧张为主 ,14例胸骨头和锁骨头均紧张。手术方法 :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内外缘间、锁骨上 1.0cm处作横行切口。分离出胸骨头及锁骨头 ,胸骨头“Z”形切断 ,锁骨头自止点切断 ,将头颈置于中立位。如上部肌仍紧张 ,于乳突下作一弧形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查清人颞肌的肌构筑学特征 ,了解颞肌前、后两部的生物力学属性 ,阐明其生理功能。方法 对人 10侧颞肌的肌构筑指数进行了测算和量化分析。结果 颞肌前部为多羽肌 ,内部有两个与肌表面平行的腱板 ,肌纤维排列较垂直 ,从浅深两面附着于腱板上 ,后部肌纤维较长 ,呈前后水平走向附着于腱膜上。前、后两部各构筑指数比较 ,除生理横切面积外 ,均有显著性差异。颞肌后部肌重大于前部 ,但生理横切面积与前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相反 ,前部肌的生理横切面积 /肌重比率却明显高于后部肌 ,后部肌的肌纤维长 /生理横切面积比率高于前部肌。前、后两部各项构筑指数在左右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颞肌前部属力量型肌 ,后部较前部倾向于速度型肌。前部肌在维持下颌位置和产生咬合力上起主要作用 ,后部肌在下颌后退和侧移位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人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神经入肌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查清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和分布以证实肌亚部的划分;确定神经入肌点的位置,为临床提供肌形态学特征.方法①用经甲醛固定1a以内的童尸5具(2~10y)及成人尸体5具(20~50y),取下腓骨短肌,采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②用经甲醛固定成人尸体20具(男17,女3),共40侧.以腓骨小头为骨性标志,测量腓骨短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①腓骨短肌肌神经在肌内腱板上方分出2支一级神经支,分别支配肌的前部和后部;②腓骨短肌前部、后部的神经入肌点分别在腓骨小头下方13.98±3.16cm,16.71±2.74cm处.结论①腓骨短肌可分为前、后两个亚部;②腓骨短肌前、后两个亚部的神经入肌点在肌上1/3段处浅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兔指浅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 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结果 家兔指浅屈肌外观长肌,实为双羽肌.FL/CSA与CSA/MW的比值分别是1.80和0.70.肌内神经分为4条初级神经支,主要分支分布于肌的近端和中部;肌内可见神经吻合.运动终板带呈倒“V”型.结论 家兔指浅屈肌构筑设计属于速度与力量共存型,其肌纤维排列决定了肌内神经分支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颈部肌筋膜瓣行晚期喉癌术后整复的可行性。方法 在广泛除病变的基础上,设计制作颈阔肌肌膜瓣及胸舌骨肌肌筋膜瓣,与残喉断缘粘膜缝合制成新喉腔。结果 治疗22例,术后全部病例均恢复以口进食,均获得不同程度的会话能力,20例拔管后恢复经口鼻呼吸功能。拔管率90.9%,3a生存率72.2%,5a生存率63.6%。结论联合应用颈阔及胸舌骨肌筋膜瓣行晚期喉癌术后整复是可行的,有助于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清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直肌神经入肌点;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5具童尸股直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股直肌是由短肌纤维和肌内腱板构成的羽肌。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行于肌内腱板两侧,分别支配肌的外上部和内下部。股直肌外上部、内下部的神经入肌点分别距髂前上棘10.23±0.97cm和14.48±1.12cm。结论①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支配有一定的区域性。②股直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③股直肌的神经入肌点集中在股前部上2/5区内。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胫骨中段或中下1/3段骨折钢板螺丝针内固定术后感染或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病人,我科从1995年3月采用比目鱼肌瓣转移游离植皮的手术方法治疗了5例这样的病人,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