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鼻咽癌调强放疗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慢性损伤。方法鼻咽癌初治患者7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38例,Ⅲ期35例,Ⅳ期3例. 全程调强放疗,总剂量69.4~73.6Gy,每次2.3 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8~29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7%、94.9%,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3.6%,91.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3%,84.6%。最严重的急性毒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为21.8%、42.3%、30.0%、1.2%。晚期毒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2.1%,2级7.7%,3级3.8%。 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毒性不良反应轻,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实施,观察近期疗效,并分析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8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3例,Ⅱ期52例,Ⅲ期86例,Ⅳ期29例;鼻咽和上颈淋巴引流区作IMRT,原发灶GTV照射中位剂量72.6Gy(70.4~83.6Gy),2.2 Gy/f,下颈淋巴引流区予颈前切线野照射,50~70Gy/2Gy/f.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12~4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4%,1、2年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4%、93.3%,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3%、97.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6.6%、43.8%、23.3%、1.1%.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37.2%,Ⅱ级7.3%.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方法: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调强放疗设定7~9个适形野,靶区剂量2.2Gy/次。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和口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Ⅲ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Ⅲ级。适形调强放疗的轻度急性反应(Ⅰ级)要明显多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组中重度急性副反应(Ⅲ、Ⅳ级)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口腔咽部溃疡、咽痛、吞咽困难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鼻咽癌的急性放射反应和临床疗效。 方法 筛选2012年6月-2014年11月72例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治的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观察组接受调强放疗,化疗方案均采用PF方案(顺铂30 mg/m2,d_1~d_3;5Fu 500 mg/m2,d_1~d_5),同步化疗和辅助化疗,放疗均为每天1次,5次/周,观察2组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和生存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干、吞咽疼痛、听力下降及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63.9%、52.8%、38.9%、50.0%,对照组为94.4%、69.4%、52.8%、72.2%,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9、4.800、4.503、4.800,P<0.05);黏膜损伤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86.1%,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2,P>0.05);截至2016年1月,观察组无局部复发患者,1例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1例局部复发患者,2例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 结论 调强放疗可有效地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急性放射反应,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调强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南召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单纯调强适形放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疗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方案,可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 价调强放疗在鼻咽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疗配合同步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配合辅助化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2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毒副反应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调强放疗可有效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其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控制肿瘤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调强适形放疗进行阐述,探讨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日后临床治疗初治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上的分类方法,Ⅰ期患者共有4例,Ⅱ期患者共有18例,Ⅲ期患者共有57例,Ⅳ期患者共有51例。根据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病理特征等,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最严中的急性不良反应集中在放射性黏膜炎,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证明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临床康复明显,未来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结论: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治疗初治鼻咽癌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今后临床治疗,需要注意远处转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8.
李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0-40
目的观察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以比较两者此方面差异。方法将33例早期鼻咽癌(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17例)和常规放疗组(13例)观察放疗后2组副反应如口干、粘膜反应及皮肤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调强适形放疗进行阐述,探讨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日后临床治疗初治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上的分类方法,Ⅰ期患者共有4例,Ⅱ期患者共有18例,Ⅲ期患者共有57例,Ⅳ期患者共有51例。根据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病理特征等,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最严中的急性不良反应集中在放射性黏膜炎,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证明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临床康复明显,未来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结论: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治疗初治鼻咽癌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今后临床治疗,需要注意远处转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规范化护理及其疗效。方法:将9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化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规范化护理组在放疗前后由高年资护士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社会家庭支持、健康指导等方面实施全程肿瘤规范化的护理。放疗结束3个月后通过临床观察,血清学检测和随访等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疗效。结果:规范化护理组的皮肤、口腔黏膜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进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研究护理干预对于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皮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11年7月-2013年1月收治鼻咽癌初治患者并行适形调强放疗86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护理干预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放射野皮肤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对放射野皮肤采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放疗后皮肤反应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放疗后因皮肤损伤而导致治疗中断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减轻了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皮肤反应的发生程度,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临床疗效、口腔黏膜反应和 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免疫学改变对临床疗效及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于佛 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鼻咽放疗1科治疗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两组均先进行常规化学治疗,再进行放射治疗。根据其放 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IMRT,随访记录 两组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完成放射治疗后参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织(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 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标准对患者口腔黏膜进行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无区域复发生存 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对照组1级、2级、3级、4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分别为8.00%,20.00%,12.00%和7.00%,观察组分别为 7.00%,22.00%,15.00%和1.00%,两组患者1级、2级、3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 组4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8+,CD4+/CD8+和CD4+T 细胞亚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使用IMRT的效果较常规放射治疗更加显著,可相对减少严重的口腔 黏膜急性反应(4级),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255例初治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帅  王仁生  黄素宁  戴刚毅  马姗姗 《重庆医学》2012,41(5):442-444,448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IMRT,将照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原发灶肿瘤区(GTVnx)、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区(GTVnd)、临床靶区1(CTV1)及2(CTV2),平均剂量分别为78.4、65.8、67.7、61.4Gy。其中172例接受了诱导化疗加同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6.1%、95.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8%、94.5%、94.5%。1、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4%、87.8%、8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年龄、N分期与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 IMRT技术对初治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鼻咽癌常规放疗(CRT)和逆向调强放疗(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12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用3DTPS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CRT和IMRT计划。根据靶区V95%、D5%、D95%、D5%/D95%、靶区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和正常组织受量(D50,D33,D5、Dm ax和Dm ean等)来比较这两种计划剂量学的差异。结果两种不同计划中的靶区分布,GTVnx、GTVnd和CTV1差别不大,但对于亚临床区CTV2和某些正常组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鼻咽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在亚临床病灶方面,IMRT比CRT包含靶区更好一些,且IMRT减少了腮腺、颞叶、垂体和颞颌关节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7例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IMRT组),在制定IMRT计划的同时利用放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一套CRT放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95%靶区覆盖率(95% target volume dose,V95)、放射生物模型预测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NTCP)评价两种放疗计划的临床剂量学特点。为了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该差异,另外收集47例同期行CRT的鼻咽癌患者(CRT组),比较和评价其与IMRT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差异。结果:计划比较中,IMRT计划的各靶区V95均超过96%(96.83%~99.99%),尤其是亚临床病灶靶区的V95明显优于C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脑干和脊髓等正常器官受照剂量明显低于CRT计划。临床观察结果显示,IMRT组的局部和完全缓解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均优于CRT组。IMRT组的3级急性放射反应亦明显少于CRT组。晚期放射反?khgr;?IMRT组未出现≥3级的口干反应,而CRT组1年后仍有21%患者有≥3级的口干反应。结论:IMRT能提高鼻咽癌靶区剂量,较CRT能有效地减少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减轻急慢性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IMRT)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量70Gy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直方图和所需照射的总跳数。用X射线能量为6MV的加速器实施放疗计划。根据方野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和总跳数,估算射野外不同距离正常组织所受辐射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28Gy的体积是常规放疗的1.43~1.81倍,而高于35Gy时,受照体积仅为常规放疗的0.73~0.30倍;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照射剂量的估计值约为常规放疗的2倍。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相比,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具有成倍差异,调强放疗漏射线和散射线是常规放疗的2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 I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ynam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dIMR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5例鼻咽癌患者的定位CT影像,分别采用IMAT和dIMRT方式设计同步推量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IMAT的95%靶体积受到的剂量(D95)与dIM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上的靶区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和受照107%以上处方剂量的体积(V107%)高于dIMRT(P<0.05);脊髓、视神经、晶体、颞颌关节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IMAT的Dmax高于dIMRT (P<0.05)。左、右腮腺IMAT的Dmean和50%腮腺体积的受照剂量(D50)高于dIMRT(P<0.05)。IMAT受照小于800 cGy的正常组织体积[定义为体表轮廓区域的体积减去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用B-P表示]高于dIMRT(P<0.05),受照1200~4500 cGy的体积比dIMRT低(P<0.05)。IMAT比dIMRT的单次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62.7%,单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60.1%。结论: 两种计划剂量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能满足临床要求。IMAT减少了正常组织受量,显著降低了机器跳数,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Ⅲ、Ⅳ a期鼻咽癌放疗后程同步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放疗后程同步化疗对Ⅲ、Ⅳa期鼻咽癌局部控制率(CR)、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口咽黏膜急性放射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998年3月~2002年3月共收治的7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A组(对照组)治疗方式为:放疗、化疗同步开始(化疗用DF方案),放疗结束后辅助化疗2、3周期。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面颈联合野放疗完毕时再同步化疗1周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鼻咽病灶3年局控率76.92%,66.67%(P>0.05);颈部转移灶3年局控率76.92%,64.10%(P>0.05);3年生存率74.35%,71.80%(P>0.05);远处转移率23.08%,25.64%(P>0.05)。两组比较均差异没有显著性。但是放疗后程同步化疗组比对照组鼻咽部、颈部3年局部控制率均提高了10%。口咽黏膜反应情况,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放疗后程同步化疗有助于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的3年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9.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 2001年8月~2002年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6例,孔雀系统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每周3~5次,每次3~3。5 Gy,总剂量(归一到常规分割)49~70 Gy。结果: 95%等剂量曲线包绕PTV,均匀度指数(最大剂量/处方剂量)平均1。158,重要器官的平均受量均低于其耐受剂量(TD5/5)的50%。结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能较好地保护周围敏感器官,放疗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调强放疗宫颈癌不同治疗模式改变及缩短总治疗时间的可行性及急性反应差异.方法 107 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外照射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37 例、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26 例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44 例.3D-CRT 外照射40Gy/4 周后加后装放疗,1 次/ 周,总治疗时间9-10 周;IMRT 和HT 组外照射3 周后加后装放疗,2 次/ 周,总治疗时间为6-7周;后装放疗均为6-7 次.结果 放疗期间膀胱Ⅰ级反应发生率在3D-CRT 组、IMRT 组和HT 组分别为56.76%、23.08%和18.18%,3D-CRT 与其他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13,P<0.05) ;直肠Ⅰ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49%、53.85% 和29.5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0.37,P<0.01).结论 外照射采用常规IMRT 和HT 技术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比3DCRT缩短治疗时间2-3 周,且放疗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