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良性梗阻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致胆汁排出受阻;而恶性梗阻主要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是指肝内毛细胆管、肝胆管及肝外胆管的机械性阻塞,造成巩膜、粘膜及皮肤困胆红紊沉着所致的黄染。虽然黄疸是其共同的表现,但由于阻塞的病变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熟练地掌握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1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和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肝内梗阻性黄疸,仅占梗阻性黄疸的2%~3%,其特点是由于肝内胆小管的弥漫性病变所致,无明显肝外胆管阻塞,包括胆汁淤滞型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药物性肝炎等,临床上也称之为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属内科梗阻性黄疸,不宜手术干预;肝外梗阻性黄疸多指肝门部肝管汇合部以下的胆管梗阻,可通过有创干预,包括外科手术才能解除的黄疸,因此也称作"外科黄疸".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胆道本身或周围脏器的病变以及先天性异常等疾病.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良性梗阻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致胆汁排出受阻;而恶性梗阻主要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较多,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早期诊断困难较大,正确判断梗阻部位、发病病因并辨别良、恶性梗阻是决定治疗方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证据,现对其外科治疗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探讨PTC对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影像学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8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PTC的结果 ,以手术和病理为金标准 ,分析PTC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可靠性及各种影像检查中其重要价值。结果 胆管显影率 98% ,肝外胆管阻塞部位、原因、准确率 95 %。结论 PTC能准确显示阻塞部位各原因 ,与影像学其他方法B超、CT、螺旋CT胆道造影 (SCTC)、ERCP等检查对比 ,有其重要价值或是其他方法的补充 ,有其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帝国时期Saranus医生首次描述了黄疸和伴随肝外胆道梗阻时的临床表现 :陶土样粪便、深褐色尿和皮肤瘙痒。黄疸只是一种症状 ,在许多疾病中都可出现。胆管阻塞是造成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梗阻性黄疸的原因有肝外梗阻和肝内梗阻两种 ,而以前者为常见。胆管梗阻的主要临床所见是黄疸与阻塞上部胆管扩张 ,但临床表现常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同 ,有梗阻时不一定有黄疸 ,黄疸亦不一定代表梗阻。同样胆管扩张并不一定表示有机械性梗阻 ,而胆管梗阻时并无明显的胆管扩张亦是可能的。梗阻以上的胆管扩张及其程度 ,则视梗阻持续时间、胆管本…  相似文献   

7.
朱淑敏 《中国医刊》1999,34(2):54-55
由肝外或肝外胆管的结石、肿瘤或炎性狭窄等因素造成的胆管梗阻和黄疸称为梗阻性黄疸。这种梗阻性黄疸初期很少出现重症,但长期的胆管梗阻使胆管内胆汁淤积、胆管内压升高,造成肝功能损害并进行性加重,血中胆红素升高及组织中胆红素的沉积、胆管内胆汁成分缺少而造成消...  相似文献   

8.
肝外梗阻性黄疸,发生在主肝管或胆总管,从肝门的肝管到Vater氏壶腹的任何部位的肿瘤、结石、狭窄、寄生虫、痉挛及先天性畸形等,都可妨碍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引起胆道阻塞,使阻塞以上部位的胆管扩张,多需外科治疗.本文报告1994-2001年间B超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96例,以探讨B超在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学东 《当代医学》2009,15(26):72-73
梗阻性黄疸由肝内或肝外胆管的梗阻所致,可发生在肝细胞至壶腹部之间的任何部位。肝外胆管梗阻属于外科性黄疸。超声检查具有安全、便捷、准确、价廉等特点,能较完整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于肝外或胆内胆管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所引起,常常需要外科处理,故而通常又称外科黄疸。但是,肝内胆汁积淤也可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因而将梗阻性黄疸称为外科黄疸不甚全面。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甚多,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早期诊断往往有困难。为了摸清对这类患者的诊断规律,现将我院自1954年10月~1981年12月共362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外科梗阻性黄疸住院患者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 肝外梗阻性黄疸常需外科手术治疗,故又称外科黄疸。它一般可分为肝门部、胆总管中段、胆总管下段和壶腹部的梗阻。一、外科黄疸的病因梗阻性黄疸根据梗阻部位分为肝外梗阻和肝内梗阻两大类。 (一)肝外梗阻 1.胆管内:造成胆管内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可以为原发性的,亦可同时合并肝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其次是胆道蛔虫症。 2.胆管壁:急性重症胆管炎可由于胆管粘膜广泛炎性水肿而成造急性梗阻性黄疸;亦可由于肿瘤生长如胆管癌、壶腹部癌(包括乏特氏壶腹癌和乳头癌)  相似文献   

12.
肝癌肝外胆管瘤栓致梗阻性黄疸──附5例报告沈阳军区第202医院外一科(110003)蔡相军,张龙石,佟纯正,刘秋珍,张国芳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徐萍肝癌组织侵入肝内胆管生长和扩展致肝外胆管形成瘤栓致梗阻性黄疸,临床少见。我院1987年12月至19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磁共振对梗阻性黄疸治疗效果评价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MRI及MRCP图像,对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通过测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梗阻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直径及治疗后4周肝内外胆管直径差异,评价治疗疗效。所有患者严格按体重及合理扫描序列进行SAR值管理,评价超高场强磁共振安全性。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治疗4周后肝内胆管直径,轻度(3.2±0.206)mm;中度(4.13±0.687)mm;重度(3.95±0.268)mm。良性梗阻性黄疸治疗4周后肝外胆管直径,轻度(7.06±0.476)mm;中度(8.03±1.283)mm;重度(10.55±0.499)mm。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4周后肝内胆管直径,轻度(4.17±0.126)mm;中度(6.17±0.197)mm;重度(8.10±1.750)mm。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4周后肝外胆管直径,轻度(7.02±0.597)mm;中度(10.28±1.572)mm;重度(14.12±2.919)mm。治疗前后肝内外胆管直径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及MRCP影像表现可以直接显示肝内外胆管在治疗前后的胆管直径的变化,为梗阻性黄疸疗效提供可视性影像依据。经严格科学的SAR值管理,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进行腹部3.0T磁共振扫描时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脂餐试验对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总结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的特点。方法收集92例肝外胆管扩张患者进行超声脂餐试验,脂餐前后分别测量左肝管、右肝管、胆总管内径,按有无黄疸分为黄疸组和无黄疸组对比观察脂餐前后变化。随访半年取得患者最终诊断。结果空腹时黄疸组左肝管、右肝管、肝外胆管内径均明显大于无黄疸组(P〈0.01)。脂餐后黄疸组全部病例肝内外胆管进一步扩张(P〈0.01)诊断为梗阻性胆管扩张,经手术病理证实;无黄疸组中44例肝外胆管内径缩小(P〈0.01),2例无变化,共46例诊断为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经CT、内镜、临床观察证实。4例脂餐后肝外胆管进一步扩张,发现梗阻病变,诊断为无黄疸性胆管扩张,手术证实。结论超声脂餐试验对非梗阻性胆管扩张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导致胆汁排泄不畅所致皮肤黄染[1]。此病的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CT技术的发展及更新,尤其是能谱CT高质量图像,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更为准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宝石能谱CT图像质量,提高对病变显示的优势。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进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2008年7月~2010年9月在超声引导下行支架置入术78例,在围术期给予有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仪器检测7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测量胆管内径,观察胆管内回声,做出初步诊断,以后行治疗性ERCP检治,以取出结石或手术病理为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752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B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治疗性ERCP及手术证实符合率90.96%,其常见的原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及胆管癌、壶腹肿瘤、胰头肿瘤等。结论:高分辨率实时超声可以完整显示肝内外胆管且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对病变的部位、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显示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ERCP术前肝外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8.
1 梗阻性黄疸及其分类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发生黄染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按其来源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3类. 梗阻性黄疸根据阻塞的位置可分为肝内和肝外梗阻性黄疸,前者常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如肝内胆道结石、肝肿瘤、寄生虫、胆道闭锁、胆道发育不全等;肝内胆汁淤积,如毛细肝管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胆汁淤积等,属于内科性黄疸范畴,一般仅需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胆汁淤积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胆管梗阻引起的组织及血中胆汁潴留。临床上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皮肤瘙痒和心动过缓。根据病因可分为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和肝内梗阻性胆汁淤积。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的梗阻部位在肝外,主要涉及左右肝管至Vater壶腹之间的胆管。胆管结石是最为常见的病因,如结石嵌顿,梗阻部位多在Vater壶腹。胆管炎症造成的狭窄也是梗阻性胆汁淤积较为常见的病因,多由原发病胆总管结石引起。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也能引起梗阻性胆汁淤积,但单纯累及肝外胆管者仅占15%,多为肝内外胆管同时受累。另外Vater…  相似文献   

20.
采用磁共振胆道成像(MRC)显示胆道狭窄部位和程度及扩张胆管,检查病人45例(梗阻性黄疸15例,其他病人30例)。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重T_2加权成像技术及三维图像处理。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示阻塞部位及扩张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显示胆总管及左、右肝管起始段,胆道术后病人见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说明MRC能显示胆道狭窄部位、程度及扩张的胆管,与磁共振(MRI)结合能更准确地诊断胆道阻塞部位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