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学谊  闵姜勇 《浙江医学》1996,18(6):347-348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常发生心律失常,且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也不少见。本文收集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衰者的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情况,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20例扩张型心肌病有VA,其中35%频发室早,55%有非持续性室速。常规心电图示40%有VA,其中20%有频发室早,未检出VT。VT组与非VT组心功能、血K^+、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成对室早及多源室早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VT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增大,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频发室早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
5.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肆花 《右江医学》2006,34(1):21-2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心律失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和心功能Ⅲ~Ⅳ级组,比较两组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按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无伴发复杂心律失常组和伴发复杂性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间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住院中猝死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在伴有复杂心律失常的DCM患者较无复杂心律失常者其心功能分级远重于后者(P<0.05),其LVEDd明显增大,LVEF也显著较低,均P<0.01;住院中猝死患者均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DCM病人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旨在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室性心律失常(vA)与临床诸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月华 《吉林医学》2013,34(9):1654
目的: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正确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最终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措施,并同时给予阿替洛尔药物治疗;研究组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与阿替洛尔给药措施后,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经稳心颗粒与阿替洛尔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单一使用阿替洛尔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0.6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DCM)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发生率,而恶性心律失常常引起猝死。本文测定33例DCM患儿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旨在分析心电图QTd增加与DCM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 ,病因未明。主要特征为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治疗和护理的重点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各种心律失常。 2 0 0 1年 1~ 12月我科收治了 2 5例DCM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病人中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15~ 70岁。心功能Ⅲ级者 9例 ,Ⅳ级者 12例 ;心律失常者 2 0例 ,包括心房纤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2 护理体会2 .1 一般护理( 1)…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eardiomyopathy DCM)在疾病的过程中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猝死。且可发生于任何阶段,尤其是当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时,药物治疗常难奏效,目前国内外的医学界都在寻找治疗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从1995年-2003年8月用双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春 《吉林医学》2000,21(1):9-10
为了寻求扩张型心肌病 (DCM)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采用体表心电图 ,对 42例 DCM病人入院时无心律失常者不同导联 QT间期、JT间期进行测定 ,同时设立对照组 ,分别计算 QT间期离散度 (QTd、JT间期离散度 (JTd)。离散度。经 30日观察 ,结果得到 QTd、JTd大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而 QTd、JTd小者和对照组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P<0 .0 0 1。结论 :QTd和 JTd可作为 DCM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或门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A组(n=37)与B组(n=72),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n=53)。分析各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及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A组与B组HRV各项指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HRV降低较B组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V降低与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是一项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电资料对10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与左室后壁厚度(LWT)之比(LVD/LWT)和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59、0.63(P均<0.05)。提示LAD和LVD/LWT对判断扩张型心肌病易发室性心律失常者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心钠素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受损广泛和心脏明显扩大 ,强心药不仅疗效差 ,而且病人耐受量低 ,易出现毒副作用 [1 ] 。近年来 ,我院用心钠素治疗 (DCM)并心衰 ,发现患者的心胸比例、EF值、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我院住院经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 DCM患者 32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42~ 6 3岁 ,平均 5 4.6岁。心功能 级 7例 , 级 2 0例 , 级 5例。1.2 治疗方法 :32例患者经强心、利尿治疗效果欠佳 ,仍有心…  相似文献   

16.
17.
美心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心力为注射用环磷腺苷(CAMP proinjecation),是一种新型非强心甙类强心药物,其药理作用温和,毒副作用小,对充血性力衰竭有效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8-02- 2000-09对6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30例应用美心力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60例入选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经心脏三位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年龄54.7岁。按NYHA心功能分级,其中心功能Ⅳ级者29例,心功能Ⅲ级者31例。1.2 给药方法 全部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王宏娟 《中外医疗》2014,33(1):104-10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室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黄芪合剂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室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黄芪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治疗的形式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变化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结果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黄芪心律失常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57.9%),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25.4%),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黄芪合剂能够有效的控制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QT离散度变化与室笥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92例患者与90例正常对照组的QT离散度,按有无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QTd、QTcd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合并严重室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合并严重室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均大于无严重室生心律失常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  相似文献   

20.
郭筱燕 《广西医学》2006,28(4):518-52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脏结构、心律失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43例DCM患者分为存活组(33例)与死亡组(10例),回顾分析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等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与存活组对比,死亡组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扩大(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降低(P<0.0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Lown氏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5);NYHA标准心功能Ⅳ级患病率高(P<0.01);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明显延长(P<0.01).结论DCM的左房左室明显扩大、左心功能严重损害、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以及QTd、QTcd明显延长是DCM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