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显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997-99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积累而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因新生儿出生后,胎盘循环中断,大量红细胞破坏,体内胆红素生成增多,而新生儿摄入不足,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肠蠕动差,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肠肝循环增加,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排泄差,从而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是新生儿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低下,肠一肝循环增加所致。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粪便色黄,尿色正常,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并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临床治疗黄疸,除换血以外,光照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以往我科多采用双面蓝光箱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其疗效确切,但对患儿及护理人员有一定副作用,如患儿发热.腹泻、皮疹.不显性失水增加,护理人员在护理蓝光箱的患儿时会出现眼花.视物模糊等。绿光光疗毯是我科新引进的仪器,属冷光源,便于母婴同室时使用,不必额外补充液体。本文对两种光疗设备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核黄疸系高胆红素血症引起,主要为间接胆红素沉积于脑细胞中所致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新生儿过度溶血,间接胆红素增多,超出肝脏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的能力时,就产生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具有脂溶性和亲脂性,当它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后可影响神经细胞代谢的酶系统,使脑细胞的线粒  相似文献   

4.
林惠香  史建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99-2799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unconjugatedhyperbiliru-binemia),较为常见,为多种病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低下,肠-肝循环未胆红素升高为特点(亦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皮肤、巩膜黄染,粪便色黄,尿色正常,血胆红素升高为特点(亦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血中过高的间接胆红素可通过未成熟的血脑屏障与富含脑磷脂的脑组织亲和,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蓝光治疗(光疗)作为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光疗主要是通过护理…  相似文献   

5.
围产因素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影响(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翠芬 《广西医学》2008,30(1):125-126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多种因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而肝脏改造能力不足所引起,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候群,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β2微球蛋白、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新生儿(P<0.01);两组患儿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存在明显的肾功能损伤,与肌酐、尿素氮相比,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以早期、敏感地反应新生儿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胆红素含量的变化与离子钙血红蛋白浓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岚  龚蔓子  疗旭东  胡怡 《重庆医学》1999,28(3):192-193
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负荷过重:红细胞容量相对较大且肠肝循环活动致胆红素生成量及肠壁重吸收量较多;另一方面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消除能力较差:系由于肝细胞摄取与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未成熟。因此约有60%~80%的正常新生儿可能在出生后2~3日出现黄疸,历时约1~2周,自然发生,自然消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它可以是新生儿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并可引起脑损害。因此本文将对新生儿不同黄疽的胆红素、血清离子钙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自…  相似文献   

8.
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为常见,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低下,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为多种病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黄染,粪便色黄,尿色正常,血清胆红素升高为特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是最常应用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当光疗失败时,采用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时高间接胆红素与高胆汁酸并存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归.方法 对1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照射为主的综合治疗前后化验血清胆红素、胆汁酸、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对各种不同因素所致的间接胆红素与血胆汁酸程度进行比较,将间接胆红素与血胆汁酸、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水平做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间接胆红素分别与血胆汁酸、白蛋白存在相关关系(P<0.05),与谷丙转氨酶无相关关系(P>0.05);溶血所致黄疸的血清间接胆红素[(285.8±63.3)μmol/L]、胆汁酸[(22.6±11.2)mmol/L]水平较围产及母乳两因素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102例(80.6%),好转21例(16.6%),平均住院时间(5.5±3.4)d,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无一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黄疸中常见高间接胆红素与高胆汁酸并存,与肝脏暂时清除能力不足有关,转归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肝功能及心肌酶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心肌酶的各项指标变化,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否存在肝脏、心肌损伤以及损伤程度.方法 抽取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的静脉血(无明显肉眼可见溶血),分离血清,测定28例患儿入院时和治疗后血清肝功能及心肌酶.结果 治疗前后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球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胆汁酸亦有明显变化(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胆碱酯酶和白蛋白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以上结果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道功能可能有异常,肝脏处理胆汁能力下降,血浆蛋白合成与消耗受影响.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肝脏的某些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肝细胞损害少.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产生不同程度心肌损伤和肝脏某些功能的异常改变,但此损伤为可逆性,及时治疗后肝功能及心肌酶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疗法提供细胞免疫学基础理论。方法采用美国RD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运用间接荧光法和SP法,检测高胆新生儿换血前、换血中、换血后血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与换血中、换血后比较,除了换血中CD8外,其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后各种免疫细胞的变化,证实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是迅速的、科学的、临床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法。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疗法充实了免疫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为多种病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以皮肤、巩膜黄染、粪便黄染、尿色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点(亦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不经及时正确的治疗会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因此该病虽然较为常见,但在基层医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在基层医院应重视该病伯诊治。我对2年来收治我科的20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发现围产期窒息及感染为其重要的发病因素,应引起重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出生后,胎盘循环中断,大量红细胞破坏,体内胆红素生成增多,而新生儿摄入不足,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肠蠕动差,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肠肝循环增加,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排泄差,从而导致黄疸发生,这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但大多数于生后2-3 d开始出现,4-6 d最明显,10-14 d内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四周消退,而且大多数足月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症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检测43例ABO-HDN患儿(观察组)及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对两者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未发现观察组间接胆红素与心肌酶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并未提示患儿心脏受损。结论ABO-HDN患儿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增高,高间接胆红素的增高不足以提示患儿有心肌损害,应结合临床及心电图检查综合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治疗探讨周明琪,杨锡英,王宏,陈彤(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东营市257034)关键词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1985~1993年我科收治新生儿败血症174例,其中合并高间接胆红素血症53例(3...  相似文献   

16.
白银松 《四川医学》2004,25(10):1127-1127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根据病因分为感染、围生因素、溶血、混合、其它5组。并依据黄疸出现时间、达峰值时间、胆红素峰值描述其特点。结果:感染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第一位因素;溶血组黄疸出现最早,进展最为迅速;围生因素组胆红素峰值最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感染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发病原因。黄疸的出现时间、进展情况、有无围生期致病因素及感染征象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指导意义。黄疸指数的绝对值高低对鉴别病因指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由于其红细胞、肝脏及胃肠道的功能不成熟,较正常足月儿更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且程度较重,延续时间更长[1].国内资料表明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内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0%~65%,甚至高达87.6%[2].  相似文献   

18.
林兰芬 《现代实用医学》2016,(12):1673-1674
新生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新生儿后天出现智力低下以及出现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对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存在严重的威胁。有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主要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过度聚集引起,黄疸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增多以及肝功能不正常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4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情况。结果:导致新生儿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主要有围产因素、溶血因素、母乳性黄疸及感染因素,114例患儿经蓝光治疗,有97例患者治愈,17例患者好转。结论:积极做好围产期工作,能够将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并且对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光疗停止指征和反跳分析)LeoraLazar,etal光疗是新生儿间接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对光疗开始有指征,但无停止指征。本研究在平均生后90小时开始光疗,28名足月儿和30名早产儿非溶血性间接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