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用荧光薄层光密度法测定山东肿足蕨中肿足媛甙含量。生药经乙醚提取,薄层层析,荧光扫描定量。测得山东肿足蕨中肿足蕨甙含量为0.86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9%,变异系数为0.939%。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山东肿足蕨化学成分研究(Ⅵ)肿足蕨碱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金星蕨科植物山东肿足蕨(Hypodematium Sinense Iwatsuki)的全草分得一种新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二维核磁共振新技术确定其结构是一种具有苯基取代苯并氮杂环辛四烯新型骨架的生物碱,命名为肿足蕨碱(Hypodematine),又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生药中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硒、铬、钴,镍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柱层析配合制备薄层法:采用一次柱层析配合制备薄层分离提取山东肿足蕨有效成分,既省时,又省力,还节约试剂,减少污染,同时,分离效果也很好。具体步骤:将山东肿足蕨的粗提物经一次柱层分离后,一些性质相近的化合物仍混合在一起,再用制备薄层将这些性质相近的化合物进一步分离。首先,用小板找出合适的展开剂,而后制备1 6cm×2 0cm的薄板,板厚0 5~1mm ,自然风干后,在1 0 5℃活化30min备用。将分离样品用毛细管在距薄板下端1 5cm处点成一直线,斑点扩散直径0 4~0 5cm ,反复点几次,一块薄板可载样1 5~2 0mg ,晾干后,用展开剂展开,展开后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了山东肿足蕨中氨基酸并测定了含量。共含19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119μg/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用20倍量的70%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60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山东肿足蕨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从金星蕨科肿足蕨属植物山东肿足蕨(Hypodematiumsinense IwatsuKi)的全草分离出一种结晶的研究;经光谱和物理常数鉴定该结晶是对苯二甲二酸甲酯.从天然产物中分得此化合物,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13.
山东肿足蕨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山东肿足蕨为原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11.56~57.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2.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山东肿足蕨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VP-ODS,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25℃,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山东肿足蕨样品.结果 得到了山东肿足蕨HPLC指纹图谱.结论 用文中的最佳条件可较全面地反映山...  相似文献   

15.
山东肿足蕨化学成分研究 (Ⅳ)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山东肿足蕨中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含量为0.172g/100g 生药。  相似文献   

16.
17.
山东肿足蕨总三萜化合物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总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浓硫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化合物含量.结果 齐墩果酸在4.6~73.6 μ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4),测定样品回收率为100.6%,RSD为1.1%.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山东肿足蕨中还原糖、总多糖进行了鉴定和含量测定。还原糖检出葡萄糖,总多糖酸水解液检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总多糖含量:根33.8%、茎6.98%、叶10.8%。  相似文献   

19.
从竹灵消Cynanchum inamoenum的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白薇甙和白薇甙E,它们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抑菌和药效学研究[1~3]。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4],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出3个化合物,分别为:绵马酚(asp id ino l,Ⅰ)、十氢-5,5,8a-三甲基-2-亚甲基-1-萘甲醇乙酸酯(alb icanyacetate,Ⅱ)和α-杜松烯(-αcad inene,Ⅲ)。1仪器与材料X-6型熔点测定仪;核磁共振谱用V arian U-n ity INOVA 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质谱用VGA ut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