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足三柱理论在跖跗关节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38例,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7.1岁;左侧16例,右侧22例.开放性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27例;新鲜损伤34例,陈旧性损伤4例.按解剖三柱分类:单纯内侧柱损伤5例,内侧柱与中间柱损伤13例,中间柱与外侧柱损伤8例,单纯外侧柱损伤5例,三柱完全损伤7例.其中合并舟骨骨折6例,骰骨骨折5例,楔骨骨折12例,跖骨骨折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4 d,平均9.2 d.闭合性损伤依据跖跗损伤程度行空心钉或钢板固定,开放性损伤采用克氏针或结合足部微型支架固定.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6.5个月(12~25个月)随访,除2例开放性损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给予二期皮瓣修复外,其余创口均一期愈合.X线评估30例患者足部三柱长度与横弓恢复良好,8例出现足弓塌陷.7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后主诉负重疼痛.根据Hardcastal足部功能评分评估疗效:优18例,良11例,一般5例,差4例,优良率为76.3%.结论 中足三柱理论对跖跗关节损伤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术中需依次重建并牢固固定内侧柱、中间柱,外侧柱需弹性固定,同时必须注意对楔骨与骰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隐匿性跖跗关节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隐匿性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09年7月,收治47例隐匿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19~66岁,平均35.6岁。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11例,运动伤6例,压砸伤3例。左足18例,右足29例。单纯内侧柱损伤6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24例,中间柱伴外侧柱损伤13例,三柱损伤4例。患者均存在跖骨基底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21 d,平均8.6 d。手术采用1~2个足背侧纵形切口,复位后用小钢板、螺钉、骑缝钉、克氏针固定内侧柱及中间柱,外侧柱均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封闭式负压引流2周后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创面;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75个月,平均28.3个月。骨折于术后9~15周愈合,平均12.3周。末次随访时,15例出现中足骨关节炎表现,但无需行关节融合术。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标准评价疗效,获优9例,良16例,一般4例,差3例,优良率为78.1%。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跖跗关节再脱位。结论对跖骨基底部骨折应给予足够重视,术中探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跖跗关节损伤,应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及伴发损伤,采用合理的固定方式,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可靠固定,重建中足内在稳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舟骨外移截骨并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3例Müller-Weiss病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行足舟骨外移截骨并周围关节融合术。术中显露距舟及舟楔关节囊,松解足舟骨周围组织,完整取出舟骨。咬除舟骨外侧骨性组织留作植骨材料,以钢板及螺钉行距-舟-楔关节融合,观察其疗效。结果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18.2±3.3)个月。术后均获得成功融合,未发现感染、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P<0.05),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升高(P<0.05)。结论足舟骨外移截骨并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可靠,并减少植骨步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5采用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23例(27足)足拇外翻畸形。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9(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第1跖楔关节均骨性融合,未出现螺钉断裂或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第1跖趾关节外翻角为(16.2±2.4)°,第1、2跖骨间角为(8.5±1.0)°,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为(8.5±1.2)°,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88.2±4.7)分,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第1跖楔关节松弛的中、重度足拇外翻患者效果良好,但该术式对术者要求较高,特别是行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时一定要把握截骨的分寸。  相似文献   

5.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注意点.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1~56岁,平均38.1岁.跖跗关节损伤分型:单纯内侧柱损伤2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5例,外侧柱伴中间柱损伤3例,三柱损伤9例.跖骨骨折:跖骨干骨折8例,颈部骨折7例,跖骨基底部骨折19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未见皮肤坏死等情况.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2.8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患者平均AOFAS评分为(84.500±8.553)分,其中优4例,良9例,一般3例,差3例.患者平均术后6.4个月恢复日常生活.3例患者存在轻度骨关节炎表现.结论:无论采用何种固定方式,尽量达到解剖复位重建足弓,恢复维持足部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形态是治疗关键.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重建足弓,保证足受力点支架完整性,避免了因足底受力不均而引起的疼痛和破行.跖跗关节和跖骨的解剖复位对足部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渐增多,复杂中足损伤在临床并不鲜见。由于损伤涉及多个中足解剖结构,目前的治疗依然棘手。目的:回顾分析复杂中足损伤的三柱辅助关节分区的临床分型治疗,评价其临床分型与疗效关系并总结治疗要点。方法: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复杂中足损伤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2.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按照三柱分型进行治疗,并区分损伤累及的跖跗关节、跗中关节、跗横关节,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并采用AOFAS中足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2个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也未发生接骨板螺钉松动、脱出、断裂及异物反应等与内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2例患者行走时仍有足部不适感,1例发生轻度创伤性关节炎,长时间行走疼痛。根据AOFAS评分标准: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结论:三柱辅助关节分区分型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复杂中足损伤的临床治疗,术中依次重建固定内侧柱、中间柱及外侧柱,并分别处理跖跗关节、跗中关节及跗横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7.
背景:成人Ⅱ期获得性扁平足的治疗在临床上是难点。由于Ⅱ期获得性扁平足分型复杂,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分型制定手术方案。目的:探讨足外侧柱延长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成人ⅡB期获得性扁平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采用足外侧柱延长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的23例ⅡB期获得性扁平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19~72岁,平均52.6岁;左足12例,右足11例。致畸原因:胫后肌腱功能进行性不良。其中14例行趾长屈肌腱转位加强术,6例行三角韧带修补术,3例行跟舟韧带修补术。外侧柱延长时,7例应用Evans截骨延长法,3例应用Hintermann截骨延长法,9例应用跟骨“Z”型截骨延长法,4例应用跟骰关节撑开融合延长法。术后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足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6.5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足评分为70~100分,其中优6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89%(17/19)。所有患者前足外展畸形、足弓高度均得到良好恢复,能穿普通鞋,可正常行走,术后X线片测量扁平足特征角度明显改善(P<0.01)。弓高平均增加约11 mm,侧位距跟角减少约18°,前后位距跟角减少约12°,侧位第1跖距角减少约15°,跟骨倾斜角增加约11°,距舟覆盖角减少约7°。18例患者畸形纠正满意。1例患者术后5个月因跟骰关节炎而发生足外侧疼痛。未发生伤口感染、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ⅡB期伴有前足外展畸形的成人获得性扁平足,跟骨截骨外侧柱延长术联合足内侧软组织修复重建术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几乎所有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方法都集中在第一跖骨和第一近节趾骨.在本文中作者采用了第一楔骨的开放楔形截骨纠正不同程度(足母)外翻畸形. 在(足母)趾趾间关节背内侧的近端作一切口,关节囊作指向近端的"V"形切开,手术结束时行"Y"形缝合.在第1趾蹼背侧作一既能松解(足母)收肌止点又能切开外侧关节囊的纵形切口.将(足母)趾与跖趾关节外侧关节囊完全切断,并用力翻向内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中足三柱理论以指导临床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方法白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36例.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24例。闭合性损伤根据骨折粉碎程度应用空心钉或微型钢板固定,开放性损伤急诊应用克氏针及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Hardeastal足部功能评分评估疗效:优18例,良9例,一般6例,差3例,优良率为75%。结论中足三柱理论对指导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中足损伤应在充分了解功能解剖、创伤病理的基础上早期手术,重建及解剖复位中足三柱、同时牢靠固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针对中足的内侧柱、中间柱需坚强固定,外侧柱则需弹性固定,术中必须注意对楔骨与骰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可控加压骑缝钉联合钛合金自攻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可控加压骑缝钉联合钛合金自攻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跖跗关节损伤14例,其中单纯关节脱位4例,关节脱位伴骨折10例.按Myerson分类:A型2例,B型8例(B1型1例,B2型7例),C型4例;单纯内侧柱损伤2例,单纯中间柱损伤3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2例,中间柱伴外侧柱损伤5例,三柱均损伤2例,2例患者同时伴有骰骨骨折.结果 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4周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2~16周拆除内固定后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拆除内固定物后22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所有患者术后获得平均8.7个月(4~14个月)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为83.7分(75~91分). 结论可控加压骑缝钉联合自攻空心加压螺纹钉能灵活有效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短期的临床随访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67例闭合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35例.通过X线及CT检查明确诊断,闭合或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访,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本组有135例获得12~7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26例,术后AOFAS评分48~75分,平均67分;其中16例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2例因疼痛明显、行走受限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单纯跖跗关节损伤109例,术后AOFAS评分70~95分,平均82分,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17例中5例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单纯跖跗关节损伤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者术后AOFAS中足评分82~95分,平均87分,与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5).结论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预后比单纯跖跗关节损伤的差,而准确诊断、实现复合体各个部分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Lisfranc损伤的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二期矫形关节融合的疗效。方法:对27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行一期切复克氏针、螺钉或钢板内固定,对23例患者行二期畸形矫正关节融合术。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及AOFAS中足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OFAS评分一期切复内固定组平均84.9,二期融合组平均71.5。Maryland评分一期切复内固定组平均87.2,二期矫形关节融合组平均72.3。一期切复内固定组术后5.1个月(3~12个月)恢复正常生活,二期矫形关节融合组术后6.3个月(4~1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切复内固定组6例并发骨关节炎,融合组出现1例延迟融合。结论:Lisfranc骨折脱位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功能改善更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二期融合也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同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15例,骨折脱佗按Main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Ⅴ型4例.对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内同定,使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恢复维持足内外侧柱的长度.术后指导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拆除内、外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获得11~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3例失访.术后3个月AOFAS评分为(68.6±3.9)分,术后6个月为(72.9±2.6)分,术后1年为(77.5±4.6)分,所有患者均能自丰行走,无需进一步治疗. 结论 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除了使骨折脱位解剖复位外,更应注意恢复足内外侧柱的长度.  相似文献   

14.
陈建良  张龙君  叶锋  郑晓东  王晓  许勇 《中国骨伤》2011,24(10):869-872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复合体(TJC)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6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男12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4.1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左侧7例,右侧9例,均为直接暴力所伤,其中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7例。楔骨间脱位11例,舟楔关节脱位3例,骰骨骨折2例。跖跗关节损伤均为三柱损伤。根据手术探查和稳定性破坏情况,通常跗骨间关节,内侧、中间柱跖跗关节用螺钉固定,外侧柱用克氏针固定,对跖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和骰骨压缩性骨折等用跨关节微型钢板固定以达到解剖复位、有效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从疼痛、功能、对线方面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按AOFAS评分:疼痛为(29.3±5.9)分,功能为(32.4±5.6)分,对线为(12.9±2.6)分,总分为(74.6±10.4)分。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皮肤坏死,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3例患者因后期出现骨性关节炎,疼痛明显,行走困难,Ⅱ期行关节融合术。4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骨性关节炎,但临床症状(疼痛)较轻,继续观察随访。结论:解剖复位有效稳定内固定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关键要素,Ⅰ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利于Ⅱ期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开放复位内固定和二期关节融合术治疗35例跖附关节损伤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22±1.5)周,骨折愈合时间16~28(18±2)周。术后12周33例患者能穿平常鞋子在各种地面上行走,步态基本正常。按AOFAS评分:优11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结论解剖复位、牢靠固定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基本原则。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是稳定的关键,并且需要重视对跖跗关节的整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鲜闭合跗中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4月,收治73例(75足)新鲜闭合跗中关节骨折脱位,行闭合整复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56例(58足),女17例(17足);年龄19~62岁,平均35.8岁。高处坠落伤35例,扭伤4例,机器皮带绞伤5例,重物砸伤9例,交通事故伤20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 h 30 min~48 h,平均4.5 h。跗中关节损伤根据Main等分型标准:纵向压缩型6足,内侧移位型33足,外侧移位型17足,跖屈型9足,碾压损伤型10足。合并中足骨折脱位34足,舟骨骨折6足,骰骨压缩骨折18足,跟骨骨折8足,距骨骨折7足,胫距关节脱位2足,距下关节脱位2足,内踝骨折1足。合并足急性筋膜室综合征3足。结果术后65例(67足)切口Ⅰ期愈合,8例(8足)Ⅱ期愈合。62例(62足)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7年11个月,平均3年6个月。术后26足步行时足部疼痛,36足步行时自觉伤足僵硬或不适。X线片复查示,59足跗中关节骨折脱位及其合并伤均复位良好,无再脱位及骨折不愈合发生;3足发生足舟骨坏死,继发扁平足,均行关节融合术。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标准评价足功能,为77~90分,平均88.6分。结论根据术前对损伤的评估,采用手法整复结合内固定(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存在不同合并损伤的跗中关节骨折脱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形成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20例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21~49岁.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按照Myerson分型: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4例.17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3例行关节融合术.术后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4年(平均27个月)随访,2例失访.18例患者术后无内固定断裂、再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66~96分,平均85分;其中优3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疗效欠佳的主要表现为中足疼痛、活动度减少. 结论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治疗不及时、方法选择有误等均可能造成陈旧性Lisfranc损伤.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重建足弓、恢复维持足部内外侧纵弓及横弓解剖形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alonavicular dislocation is a rare injury. It usually occurs in conjunction with a variety of midfoot and hindfoot injuries. Isolated medial or lateral talonavicular dislocations without disruption of subtalar joint are known as medial or lateral swivel dislocations respectively, both being extremely rare. We describe a case of neglected medial swivel dislocation with articular impaction injury of talar head, which was manag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arthrodesis with two 4 mm cannulated cancellous screws. At 6 months follow-up, patient was pain free and walking full weight bearing. All movements were painless and there was no footwear related problems. Radiographs showed sound arthrodesis of talonavicular joint. Although a rare injury, good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prompt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In neglected cases, arthrodesis of the talonavicular joint is a viable option, especially if articular injury is pres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皮肤损伤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踝部皮肤有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61(39.6±0.2)岁;采用后外侧为主的手术入路使用钢板固定,并辅助使用空心钉三维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踝部伤口及受伤时软组织挫擦伤愈合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手术伤口及皮肤挤压擦伤均愈合。按照Burwell-Charnley标准,解剖复位22例,不满意2例,差1例。AOFAS踝-足评分为90.2±7.5,结果优20例,良3例,可2例。结论:后外侧入路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皮肤损伤Pilon骨折可以完全避开前内侧损伤的皮肤及软组织,骨折固定牢固,有效地避免了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