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对27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采用立体定向选择杏仁核进行毁损.结果术后综合疗效评定优2例,显进10例,进步13例,无效2例.BPRS及各因子分析显示BPRS、ANDP、ACTV、HOST手术前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脑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评价难治性精神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对难治性精神病人的神经生理、记忆、智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对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选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等脑内不同靶点进行单靶点或多靶点联合毁损,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医学心理、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照分析,同时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BPRS及各因子分析对照。结果难治性分裂症通过BPRS及各因子分析,其中BPRS、ANDP、ACTV、HOST手术前后对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综合疗效评定:痊愈2例;显进64例;进步41例;无效20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技术对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精神病靶症状疗效是肯定的,手术对患者记忆、智能及脑电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7年 3月~ 2 0 0 4年 3月间应用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的 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对术后超过 10年的 15例患者设立非手术对照组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大体评定量表 (GA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D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等对治疗结果和远期预后进行评定。结果  39例手术患者优 3例 ,显著进步 16例 ,进步 14例 ,无效 4例。手术前后GAS、BPRS、CG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长期随访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BPRS中的激活因子分、PANSS中的攻击危险性和偏执 /好斗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余各项评分及SDSS和ADL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手术对患者的社会和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2008年间接受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于术前、术后3周及术后8~10年进行访视。结果:完成访视26例,累积再住院率61.5%(16/26例);服药不规律者再住院率100%(7/7例);平均再住院次数为0~17次(中位数7次);使用抗精神病药折合氯丙嗪等效剂量术前、术后3周及末次访视时分别为[(595.2±107.9)、(208.2±101.0)、(396.4±276.3)mg/d]。术后3周及末次访视时BPRS总分及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较术前显著下降(F=8.671~79.552,P均0.01或P0.001);末次访视时SDSS总分、ADL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术前显著下降(t=5.295~7.049,P均0.001)。术后访视未见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立体定向术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手术安全性好;但再住院率较高,仍需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的82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回访超过5年的348例患者设立非手术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对远期预后进行评定。结果长期随访,手术组与非手术组(BPRS)中的激活因子分、PANSS中的攻击危险性和偏执/好斗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SINS和ADL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立体定向手术对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靶症状疗效是肯定的,对患者的社会和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MRI定向下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MRI定向下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MRI定向下脑内单靶点或组合靶点射频毁损术治疗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术后6月依据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1990年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应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及各因子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8例患者术后6月恢复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2例,无效3例,加重0例,有效率92.1%;15例次术后出现早期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简明精神量表BPRS总分及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因子分均明显下降,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脑立体定向技术对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手术方法和手术机理。方法  1998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0月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I型精神分裂症 180例 ,随访最短 6个月以上。结果应用国际标准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依据量表减分率评定标准 ,180例患者中 ,显著进步 92例 ,进步 6 8例 ,无变化 2 0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术后出血 6例 ,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脑立体定向技术微创、安全 ,是难治性精神病治疗的有效补充方法 ,手术治疗后应注意药物等手段的综合康复。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量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立体定向方法对1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手术,其手术前后采用BPRS、GAS、CGI进行量表评定,经统计学分析,P≤0.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性,说明脑立体定向手术对精神分裂症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失败的原因及二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已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效果欠佳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分析原因,再次行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手术治疗。应用CGI、WISC、BPRS、PNSS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23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5例,进步5例,无变化3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无智商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二次多靶点定向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手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手术对军人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方法:以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手术组,43例条件相匹配的非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400(N400)、失配性负波(MMN)和关联性负变(CNV)检查,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手术组CNV潜伏期M1缩短,命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出现率下降,N400潜伏期缩短(P均〈0.05),MMN各指标变化不明显;手术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除阴性症状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N400、MMN、CNV和PANSS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改善了军人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床延长固定板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05-2012-09神经外科手术配合人员1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手术床延长固定板进行术前准备期的应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 实验组在术前准备时间,麻醉安全性及体现节力原则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体位的潜在危害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手术床延长固定板有效缩短手术术前准备时间,为提高手术开台率及加快手术运转奠定基础,体现了节力原则,减少医护人员的腰椎损伤,保证患者麻醉安全,提高各环节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1例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2例诊断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经相应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钠血症纠正.结论 鞍区肿瘤手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前者主要是补钠和补充血容量,后者却需限水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其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解剖形态,提高鞍区病变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经Yasargil翼点入路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施行鞍区肿瘤手术,数字影像采集系统收集手术图片,观察术前和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形态变化,分别测量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长、宽径与颈内动脉直径的比值,并进行术前、术中数据对比.结果 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共分为三角形、梭形和裂隙形,在术中不同形态所占比例可因肿瘤压迫解除而发生变化.与手术前比较,手术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长、宽径与颈内动脉直径的比值分别为2.58±0.86对1.08±0.87,1.28±0.52对0.49±0.48,术中测值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P=0.000;t=7.030,P=0.000).结论 了解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术中解剖形态变化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位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700/10万左右,患病人数超过800万人,我国每年为此所花费的医药费用高达上百亿元.  相似文献   

15.
In several theories of the function of the cerebellum in motor control, the mossy-fiber-parallel fiber input has been suggest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used in the control of ongoing movements whereas the role of climbing fibers is to induce plastic changes of parallel fiber (PF) synapses on Purkinje cells. From studies of climbing fibers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we have gained detailed knowledge about the zonal and microz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cerebellar cortex and the information carried by climbing fibers. However, properties of the PF input to Purkinje cells and inhibitory interneurones have been largely unknown. The present review, which focuses on the C3 zone of the cerebellar anterior lobe, will present and discuss recent data of the cutaneous PF input to Purkinje cells, interneurons and Golgi cells as well as novel forms of PF plasticity.  相似文献   

16.
17.
18.
A patient is described with a severe encephalopathy and hyperammonemia in absence of liver dysfunction, attributed to urine absorption into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due to suture line breakdown after bladder dome resection. At autopsy characteristic Alzheimer type II astrocytes were found in the basal gangl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经上颌窦入路行海绵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结合经上颌窦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5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了相关的解剖观测。结果经上颌窦入路手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有:眶下孔、眶下神经、上颌神经血管、颈内动脉、第Ⅲ、Ⅳ、Ⅴ1、Ⅵ颅神经。结论了解这些解剖学参数,可指导经上颌窦入路海绵窦手术,避免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在颈动脉管内口(破裂孔)处,有可能控制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同期和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与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9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同期行VPS和颅骨成形术47例(同期组),分期行VPS和颅骨成形术32例(VPS后间隔至少3个月进行颅骨成形术;分期组)。术前、术后7 d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价认知功能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GCS评分、GOS评分评定病人意识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7 d,两组FIM评分、NC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同期组明显高于分期组(P<0.05)。术后半年内,同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7%,6/47)明显低于分期组(31.25%,10/32;P<0.05)。术后3个月,同期组GCS评分[(12.02±2.87)分]明显高于分期组[(10.09±1.81)分;P<0.05),但是GOS评分[(4.24±0.75)分]与分期组[(3.97±0.7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同期和分期行VPS与颅骨成形术,均可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和预后,而同期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