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脐风张××,女,出生13天。本县西渡乡咸渡村人,1981年7月19日就诊。患儿生后丧母,因送葬感受风寒,复加护理不慎,尿液渗入脐部。初见气促嗜睡,四肢强直,随即高热,四肢抽搐,大便秘结,已历时五天,经治未效。查患儿呈苦笑面容,肚脐渗液糜烂,腹肌紧张,指纹青紫而滞,已达气关,舌红苔白。证属脐风,乃风寒犯表,化热动风所致。治疗:外用灯火灸法,温经散寒,祛风解痉(绕脐周灸六壮,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用生脉散加味治疗新生儿硬肿症14例,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钟×,男,出生七天。1984年12月23日因哭声无力,不吸乳,呼吸微弱两天而就诊。诊见患儿体形瘦小,体温不升,哭声低微,呼吸浅慢微弱。面颊、臀部、大腿皮下脂肪变硬肿胀,皮色青紫。指纹沉,色淡红已达命关。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难产,且适值雪天。证因胎禀不足,气虚感寒,阳气不能达于肌表所致。西医诊断:“新生儿硬肿症”。中药急用生脉  相似文献   

3.
马××,女,24岁。1990年10月6日诊。五天前被人用板凳砸伤左眼下缘,当即左眼及其眼眶周围肿胀、青紫、疼痛并失明。两天后找本村医生诊治,给以消炎止痛(药名不详)左眼包扎治疗,伤后第5天来我院诊治。刻诊:左眼眶青紫肿胀并疼痛,眼球积  相似文献   

4.
杜××,男,35岁。1971年1月15日诊。患肾囊风已八年,一月一发,中西药治疗均无效。遂取风湿膏剪成20mm~2大小若干块贴穴:大敦(双)、太冲(双)、蠡沟(双)、急脉(双)、中极,并由下而上悬灸,重灸蠡沟  相似文献   

5.
汪××,男,2天。1985年10月12日诊。患儿因难产、产钳助产,娩出后便窒息,经抢救后方有呼吸,但见囱门逐渐突起、头部随着肿大,面青唇紫,高热抽搐,呼吸微弱。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某院认为属不治之症而出院。初诊:囟门突起、头部肿大、面唇青紫、无神直视、瞳孔散大、四肢抽搐、气微  相似文献   

6.
贺××,男,6岁。1980年1月19日诊。十九天前患儿发高烧、头痛、呕吐,迭经三位医生治疗罔效。进某县医院医治六天仍不效,急求余诊。症见全身肌肉痿削,上下肢指趾不能曲伸,三级肌无力,皮肤痛温触觉消失,面  相似文献   

7.
陶××,女。1985年3月诊。其父母诉,婴儿系难产,出生三天,皮肤变硬,小便不通。西医诊断为新生儿硬肿症,治疗两天,病无起色。刻诊:全身肌肉板硬如木,皮肤冰冷,哭声低怯而嘶哑,气息微弱,仰头呼吸,关节僵硬,面目黯紫,吸吮困难,舌淡白,苔薄白而干,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硬肿症】刘××,男,出生三天。1985年12月15日诊。母诉;患儿早产月余,生后第二天,臀部、腹部、大腿等处皮肤变硬。现症,面色(白光)白,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  相似文献   

9.
乳癖治验     
朱××,女,28岁。1986年3月15日诊。患者于8个月前,月经来潮后2天,因淋雨至月经中断,全身不适,两乳房起疙瘩疼痛,经某医院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达5月之久,未见好转。刻诊:口干微苦,食少倦怠,  相似文献   

10.
署温治验     
曾××,男,17岁。1988年9月15日诊。高热、头痛3天,抽搐2天,伴神昏18小时。经某医院抢救治疗3天。确诊为乙脑。转中医就治。刻诊:神昏(?)语,颈项强直,呼吸气  相似文献   

11.
周××,女,13岁。1990年4月23日诊。患者10日前突感周身麻木,全身肌肉之内如虫乱行。继而出现头痛身困重,四肢酸楚,烦躁,周身刺痒难忍,夜不能眠。曾服西药(解热止痛剂)无效来诊。诊见:神清,四肢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杨××,男,50天。1985年2月22日诊。患儿出生后就出现泄泻,伴见呕吐,食欲差。经中西医治疗,不但证情未减。反而出现腹胀、抽搐。刻诊:手足蠕动,头仰项强。腹胀,大便失禁,小便少,昏睡露睛,目光滞钝,气息微弱,面色(白光)白,肢冷唇青,舌淡苔白滑,指纹青紫而滞。证属脾肾阳衰、寒乳积滞、虚风内动。治宜温阳导滞、  相似文献   

13.
患儿鲍××,男,13天婴儿,1977年12月7日诊。病婴出生正值寒冬,胎盘滞留约一小时,致赤身卧于羊水中,待胎盘娩出后才断脐包裹。于第七天出现口噤,不会吮乳,哭声不扬,面颊青紫,全身肌肉板硬,手足拘挛,脐周肿起,二便不利,体温偏低(36.8℃)。晚上应诊,经××医院,断为新  相似文献   

14.
王×,女,1岁6月。1987年10月12日诊。患儿几天前肚脐周围出现几粒小疹子,时痒而搔抓。今日下午,突然全身起包块,发热,烦躁,乃前来诊治。刻诊:全身皮肤  相似文献   

15.
文××,男,37岁,务农。1982年8月13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感全身疲乏不适,十天前出现畏寒、发热(39.4‘℃)全身肌肉酸痛,尤以小腿肌肉为甚,咳吐血痰。检查:双眼球结膜充血,双侧颈及腹股沟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双下肢腓肠肌有明显压痛。血色素10克,白细胞16400,红细  相似文献   

16.
例1.王×,男,1岁半。1987年9月20日诊。患儿哭闹不安一天,呕吐三次。经西医检查确诊为肠套叠。因惧西医治疗,求吾针灸施治。刻诊:精神不振,间有呕吐,大便稀,略呈酱色,量少,右上腹触及条形包块,压之则哭剧。选至阴穴(双),交替强刺激,同时加灸20分钟,配内关、下脘,并揉按腹部包块处。治达一小时之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例重症乙脑留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流涎、失语、下颏震颤、上肢瘫痪等严重恢复期症状的患者,用针刺治疗27天,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病史摘要于×女6岁学生住院号55875入院日期:1981年8月4日,出院日期1981年9月22日患儿于1981年7月15日中午突然发热,3天后出现头痛、嗜睡、神志不清,伴有全身抽搐。在当地公社卫生院就诊,拟诊;流行性乙型脑炎。住入××地区人民医院,住院第2天(7月21日)进入深昏迷,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8.
杨××,男,36天。1982年11月10日诊。其母诉:三天前患儿感冒发热,呕吐,腹胀,全身发黄,县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胆道狭窄。”服西药后感冒发热好转,但全身黄疸明显加深,建议手术治疗,其家属不愿接受,遂来我处就诊。患儿精神萎靡,巩膜及全身皮肤发黄,色泽鲜艳,面部、手指枯瘦如柴,惟腹部胀大如蛙腹,青筋显露,不矢气,大便不  相似文献   

19.
李××,女,10岁,学生。1986年8月21日诊。患儿于3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9℃),并伴全身风团,搔痒甚剧,彻夜难眠。经某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先后给予退热、抗感染、抗过敏等治疗,病情未见减轻,而前来我科医治。诊见壮热(体温39℃)头痛,面红汗多,口干烦渴,肌肤灼  相似文献   

20.
柳育泉 《新中医》1992,24(12):20-20,10
一、麻出即收杨××,男,2岁,1983年3月12日诊。患儿身热已4天,曾用青、链霉素和中药荆防败毒散,热势反剧,麻疹出至头面,忽而隐没,病情危急,遂深夜2时叩门延诊。刻诊:人事昏沉,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呼吸喘促,鼻煽胸高,四肢冰冷,壮热无汗,体温达41.3℃,舌红苔白,脉疾数。证属热邪壅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