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皮肤疾患是脏腑阴阳与气血盛衰表现于外的证候,"有诸内,必形诸外",治疗上必须重视对脏腑功能的辨证调护。传统医学治疗损容性皮肤病,尤其是对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中收效显著。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审症求因、审因论治的基本原则,从肺脾论治,结合病案,探讨肺、脾二脏的生理特点及其与损容性皮肤病的联系和脏腑辨治。  相似文献   

2.
药物外治法是将中药制成一定的剂型,用于体表的某一部位,使药物通过肌肤、经络的传导,达到病所,起到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对药物外治法非常重视,不仅为后世创立了外治的理论依据,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说:“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达脏腑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与内治机理一致,殊途同归。在对患儿的治疗中,因服药困难,采用外治方法,更为便当。笔者近年来,对小儿几种常见病,采用吸、吹、敷、洗等法,疗效较为满意,现录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外治法在外科杂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除具备丰富的内治经验外,古今医家还总结了各种各样的外治疗法."治虽在外,无殊治内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中医的外治与内治法一样,均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窍、俞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于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皮部理论是经络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内经〉.〈素问·皮部论〉中说:"皮有分部"、"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说明皮部是依据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范围而划定的体表分区.由于皮肤一络脉-经脉一脏腑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治疗皮部可从皮部影响到相应的经络和脏腑,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进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皮部理论为外治疗法提供了中医学理论基础[1].推拿按摩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方法,要想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必要重视皮部理论在其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本用于心下痞,按之濡,阳热郁结之证。而我在此方的基础上化裁成二号液,外治一切皮肤红肿热毒,内治脏腑实热以及  相似文献   

6.
中医推拿美容保健是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阴阳平衡,通过内调外治,双向调节的方法,实现营养皮肤和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损害性疾病以及延缓皮肤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中医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下称膝痹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多"以痛为腧"进行痛点外敷,并未建立系统的膝骨关节炎外治辨证体系。这不利于提高中医药外治的疗效。膝痹病内治法的辨证(即内治之理)是以气血脏腑、三焦卫气营血等整体辨证为主。然而膝痹病多以局部病变为主,或仅表现为局部病变。故我们认为在指导外治上,应正确理解"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重视发挥局部辨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药物经皮肤、俞穴、五官九窍渗透吸收,或配合手法、器械从外取治疗内部脏腑疾病的中医“内病外治”疗法,由于它具简、便、廉、验等特点和无胃肠反应及肝肾损害等毒副作用,日益为国内外医药界所重视,它是祖国医学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杏苑上一朵奇葩,占有重要的地位,现笔者简述“内病外治”的历史渊源、治疗方法、作用机理及发展前景等,供同道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治法在乳腺增生病中的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李琳宋爱莉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外治综述中医外治的过程既是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指导下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进行整体调节的过程,又是使药物及物理因子直接快捷地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渗透、粘膜吸收、...  相似文献   

10.
邱立新 《光明中医》2009,24(8):1546-1547
介绍了<福寿丹书>中贴敷法等九种外治法,其特点有适应病种广泛,涉及多种养生,遣方有单有复,外治内治理同法异,外治与内治、气功治疗结合,脏腑经络理论定给药途径,药遣厚味,重视补肾,大量使用动物药,以雌雄动物药分治阴阳,守方缓图,制剂、剂型独特多样,成药贮存有法.  相似文献   

11.
张虹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7):554-554
采用手法治疗与中药内服相结合治疗腰背疼痛综合征 95例。此法基于内治与外治的辨证关系 ,既重视局部变化 ,又不忽略脏腑气血的盛衰。松解、复位、调理诸手法合一 ,配合中药内服 ,直达患处  相似文献   

12.
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是人体内在阴阳失衡、气血失和、脏腑失调的外在表现,这也正是《丹溪心法》"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具体表现。中医皮肤学科的文质学说是文与质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概括为由外察内、由内推外;内治调外,内外通达;外治调内,内外兼治;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四个方面。只有医学理论完善,临床技能全面,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提高临床疗效才是中医学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皮肤浅表性溃疡的治疗多集中于外治法,而近年来内外合治皮肤浅表性溃疡的方法开始被重视,若能将中西医各自优势加以整合,以中医外治为主,将合理的西医治疗作为重要补充,必能增强疗效。本文从皮肤浅表性溃疡的内外治疗方面着手,整理回顾相关的治疗研究成果,并作论述。参考文献44篇。  相似文献   

14.
皮肤为身之表,玄府、毛发散布其上,内合于肺,与多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肺、脾、心、肾等多脏腑经络失调可在外表现为皮毛疾病。通过观察皮肤色泽、皮肤触感、毛发疏密、汗出情况等,也可推测内在脏腑功能变化、气血阴阳多少。调节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可用于治疗多种皮毛相关疾病,应用汗法也可疏散外邪,发越水气,通阳展痹,透邪排毒,用治多种脏腑经络疾病。  相似文献   

15.
脐疗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冰  陈以国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766-768
脐疗是指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填敷脐部 ,利用脐部皮肤结构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特点和经穴刺激作用 ,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 ,利用药物对脐的刺激 ,达到行气活血 ,疏通经络 ,调整脏腑功能 ,治疗疾病的目的。脐疗以其简便易操作和疗效显著的特点近些年来在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广泛应用。1 儿 科脐疗法在儿科中因能最好地发挥其特色得到广泛的应用。程玉芳[1] 根据“外治之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这一理论 ,应用中药敷贴脐部治疗儿科部分疾病 ,每获良效。药用 :公丁香、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义表证概念的剖析,认为广义表证应包括皮肤经络之外表及脏腑内表两部分,而喻氏逆流挽舟治下痢正是通过治疗脏腑内表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故败毒散实为治疗脏腑内表的一首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7.
朱金土教授在黄褐斑的治疗中注重整体观念,以调理气血和通畅经络为基础,内治调脏腑,外治消瘀滞,综合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汤明慧 《四川中医》2008,26(7):23-24
根据多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经验,对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进行归纳总结。慢性盆腔炎的病机特点主要是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正气亏虚,临床上除依据这些病机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外,还应注意辨病论治。重视脏腑及整体功能的调节、治湿与治瘀并重、祛邪与扶正间的平衡、外治与内服的有机结合等治疗原则,临证时首先要通过妇科检查、B超、实验室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咳嗽多为外邪侵袭,肺气失宣所为,也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凡由外感受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一般起病多较急,病程较短,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证,当以疏散外邪,宣肺理气为治。凡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为内伤咳嗽,一般起病较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和其它脏腑失调的证候,当以调理脏腑为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肝肾-经筋”理论,探讨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分期综合治疗。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以《内经》藏象、经筋理论为指导,根据“治未病”、“杂合以治”为依据,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分期综合治疗。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早期以局部经筋痛变为主,中后期除经筋病变外,尚有脏腑病变尤其以肝、肾为主。辨证治疗在分期的基础上,采用经筋辨证和脏腑辨证,早期以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为主,中后期当辨证论治内服汤药综合配合外治两种方法。通过分期综合治疗,提高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