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宁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另分析其一致性、64-SCTA检查瘤体部位符合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测定脑动脉瘤大小及诊断时间。结果:62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中经DSA检查确诊58例为脑动脉瘤,且均为单发;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64-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4.83%、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90.63%;Kappa检验显示:64-SCTA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值=0.566,P=0.000);瘤体部位符合率为94.83%,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SCTA和DSA两种检查瘤体短轴、瘤体长轴、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4-SCTA检查诊断时间为(15.84±3.02) min,短于DS...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破裂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26例,按照病情不同分组,已经破裂的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组75例,未发生破裂的脑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CT诊断过程与意义。结果:研究组瘤体表面欠光滑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已破裂脑动脉瘤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有46个,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有34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有23个。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断中安全可靠,且创伤小,能快速检出脑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及大小,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两种方法在显示血管形态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瘤壁血栓伴钙化导致的血管狭窄,MIP与DSA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择25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SCTA检查,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结果:25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代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2.68%、88.89%、7.32%、11.11%.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7.
对临床怀疑的15例脑动脉瘤患者(后均经手术或DSA证实)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工作站上将其薄层容积采集数据用MIP、VR等软件技术进行三维重建。15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16个,15例为单发,1例基底动脉检出2个动脉瘤。15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16个,手术证实为17个。MSCTA显示的脑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周围血管的关系与手术基本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4%。MSCTA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高,其周围血管关系显示良好,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是发生于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瘤,相对少见,其发生率仅占人群的0.1%~2%[1],但由于其具有潜在的破裂危险,瘤体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75%~80%,因此近年来VAAs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重视。VAAs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其 相似文献
9.
施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9):195-19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4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检查,以得到原始的检查数据,通过重组、重建以及容积再现技术进行干预,对数据进行再处理,最终对病情进行确诊.同时41例患者接受数... 相似文献
10.
11.
16层螺旋CT 3D-MSCTA容积重建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 3D-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3D-MSCTA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V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同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辅助检查。结果:在36例患者中3D-MSCTA发现动脉瘤39个(3例2个动脉瘤),其中大脑前动脉3个,前交通动脉11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9个,后交通动脉9个,基底动脉环1个,椎动脉1个。VR图像上所测动脉瘤大小为1.1~14.7mm不等。DSA和手术证实20例共21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VR所测动脉瘤大小与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9,P>0.05)。VR所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及是否为狭颈或宽底的结果与DSA基本相符。结论:3D-MSCTA V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清晰,可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种快捷、经济和有效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双能量颅脑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脑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双能量颅脑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得到MIP、MPR和VR等重组图像,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诊断,并将CT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能量颅脑CTA与DSA测得的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的大小。结果 CTA诊断32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均经DSA检查或手术证实,另有一枚后交通动脉瘤漏诊,诊断符合率达97.50%。双能量颅脑CTA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20±1.69)mm、(4.12±1.68)mm、(3.21±1.60)mm,DSA检测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33±1.73)mm、(4.30±1.70)mm、(3.25±1.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能量颅脑CTA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中脾动脉瘤27个(46.6%),肝动脉瘤6个(10.3%),肾动脉瘤10个(17.2%),肠系膜动脉瘤7个(12.1%),腹腔动脉瘤8个(13.8%),3个破裂(5.2%),8个合并显示载瘤动脉狭窄(13.8%).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及伴发或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收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27例,所有的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19例行手术治疗,8例行DSA检查。结果27例患者均单发,MSCTA发现动脉瘤24个,其中大脑中动脉10个,大脑前动脉7个,大脑后动脉4个,颈内动脉2个,椎动脉1个。3例颈内动脉瘤漏诊。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5—22mm。手术及DSA所见与CT动脉造影CTA所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基本一致。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间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MSCTA采用GE 16排螺旋CT,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对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瘤颈、管壁钙化及瘤内血栓等方面进行显示,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对比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 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100%,显示动脉瘤的平均直径为8 mm,最小动脉瘤直径为3.41 mm;清晰显示瘤颈43例,瘤壁钙化26例,瘤内血栓13例;DSA显示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 mm,清晰显示瘤颈33例,瘤壁钙化6例,瘤内血栓5例.MSCTA对于动脉瘤周边邻近骨质结构及瘤内血栓、管壁钙化及瘤颈的显示与DSA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 MS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较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2-2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1)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均为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为100%,MSCT结果显示98例患者为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为98%,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层螺旋CT显示情况分析:对于冠状动脉1~3级分支MSCT均能够清晰显示,但在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效果较差。结论:MSCT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1~3级和4级部分分支,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8.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又名螺旋CT血管造影(helical CT angiography,HCTA)或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是一项新的微创神经影像学技术,其通过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采用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对颅脑进行连续薄层容积扫描,并由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可快速、无创伤地显示脑血管的三维立体结构。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有很高价值,近年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对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阑尾炎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4例阑尾炎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以0.75mm薄层行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发现8例阑尾增祖、增大,其中2例伴有粪石,2例内见小气泡影,2例伴有局部脂肪间隙模糊;2例回盲部软组织块影伴有小肠低位梗阻;2例盲肠壁增厚,腔内见密度不均的软组织样影,邻近见多个淋巴结;2例仅见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清晰的显示阑尾炎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附6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进行MSCTA检查,并与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MSCTA检出动脉瘤其66个,7例未检见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动脉瘤,2个瘤灶者7例,3个瘤灶者2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者26个,大脑中动脉15个,颈内动脉12个,大脑前动脉4个,后交通动脉4个,小脑后下动脉3个,基底动脉2个。最大瘤体直径为18mm,最小瘤体直径2mm。经DSA和手术对照,MSCTA诊断准确55例,漏诊3例,动脉瘤位置判断不准3例,假阳性1例。MSCTA诊断动脉瘤敏感性883%,特异性100%,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71.4%。结论MSCTA可安全、快捷、无创性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指向、轮廓)、瘤颈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推荐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