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1993年初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00例,其有效率为100%,优良率为92.5%,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术前护理及准备1.1 心理护理:①长期疼痛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使病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对治疗失去信心,不少病人甚至有轻生念头,护理人员应以热情亲切的态度对待病人,同情关心患者,主动了解病人的思想,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尽力帮助病人解决困难,并做好解释工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 2 0 0 2年间 ,我科采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周围分支温控射频热凝治疗门诊和住院三叉神经痛患者 4 0例 ,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4 2~ 72岁 ,平均 6 2 .1岁。病程 4~ 15年 ,平均 4 .7年。左侧 19例 ,右侧 2 0例 ,双侧 1例。疼痛分布 :三叉神经第一支 (V1) 2例 ,V2 2例 ,V3 2 0例 ,V1+V2 2例 ,V2 +V3 13例 ,V1+V2 +V3 1例。 1例系桥小脑角胆脂瘤手术后 ;2例疼痛为持续性烧灼样疼痛 ,3例治疗前疼痛部位伴有持续性麻木、感觉减退 ,其余均为发作性…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晋  陈军 《西南军医》2009,11(2):379-379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种剧烈阵发性疼痛疾病。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先进方法之一,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射频电热对三叉神经感觉根的痛觉纤维凝固变性而止痛,公认为是一种简易、可靠、安全、显效、痛苦小的好方法。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共18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应用栅栏定位器射频温控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取仰卧位采用Hartel入路穿刺法,利用双栅栏定位器联合CT半冠位扫描,进行卵圆孔及半月神经节定位穿刺.结果 81例患者卵圆孔穿刺手术成功率为100%,80例(98.8%)疼痛即刻消失,1例无效.术后面部明显麻木80例(98.8%),咀嚼无力2例(2.5%),角膜反射减退3例(3.8%).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时间1~4年,复发6例,复发率为7.5%.结论 CT引导下应用栅栏定位器使卯圆孔穿刺成功率达100%,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率较低,取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定位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耳-床线定位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以耳—床线为基线定位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卵圆孔穿刺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验证性资料16例。在穿刺侧向上、X线球管向头侧倾斜20°角度摄取的头颅侧位片上勾画出耳—床线,通过观察耳—床线与射频针之间的关系及测量耳—床线与射频针尖的距离进行穿刺定位。结果:16例穿刺均成功,定位准确,疗效满意;穿刺针与耳—床线基本成垂直关系(肉眼所见),穿刺针与耳—床线之间距离最小6mm,最大10mm,平均8.06mm。结论:我们在X线解剖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耳—床线这一基线,并提出采用观察穿刺针与耳—床线的关系以及测量穿刺针针尖与耳—床线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射频治疗时的定位方法,是一种简便、客观、实用可行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是疼痛临床的常见病之一,疼痛剧烈。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是疼痛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准确定位是保证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我们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行半月神经节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 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 联合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在术后7、14、90、180 d对患者进行住院或门诊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并计算临床优良率。采用简化马克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不适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的表达水平。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咀嚼肌无力、面部感觉减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VAS、SF-MPQ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联合组治疗后7 d和180 d VAS、SF-MP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14 d和180 d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8.
王春来  尚景瑞 《武警医学》2018,29(5):456-458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技术(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6-01收治的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术21例(射频组),伽玛刀治疗25例(伽玛刀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控制率、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46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根据巴罗(BNI)疼痛量表评定,射频组术后Ⅰ级17例(81.0%),Ⅱ级2例(9.5%),Ⅲ级1例(4.8%),Ⅳ~Ⅴ级1例(4.8%),有效Ⅰ~Ⅲ级20例(95.2%);伽玛刀组术后Ⅰ级12例(48.0%),Ⅱ级4例(16.0%),Ⅲ级6例(24.0%),Ⅳ~Ⅴ级3例(12.0%),有效Ⅰ~Ⅲ级22例(88.0%)。术后两组比较,射频组Ⅰ级优于伽玛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射频组面部麻木发生率(81.0%)明显高于伽玛刀组(9.5%),咀嚼肌力下降、口角流涎、角膜炎发生率等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组、伽玛刀组复发各1例。结论 射频热凝和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射频治疗起效快,恢复优良率高,但有一定的侵袭性和并发症;伽玛刀治疗无创,并发症少且轻,相对更安全,缺点是起效较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否安全应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麻醉。方法 40例择期行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诱导时、烧灼时、术毕清醒时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体动、呼吸暂停次数及丙泊酚使用量。结果Ⅰ组在烧灼时心率及血压明显上升,与Ⅱ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组丙泊酚使用量较Ⅰ组明显减少。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是应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晨军  王晋  朱宏卫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19-132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V波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热凝术前后的变化意义。方法对2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热凝术前后BAEP的V波值进行测定,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射频治疗前后,患侧V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双侧V波潜伏期差、双侧Ⅰ-Ⅴ波间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AEP的V波值在临床上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对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以1%利多卡因在A点行局部麻醉后在C型臂X线引导下取22G10 cm射频针进针,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并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手术护理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临床手术护理效果优22例,占61.11%,良10例,占27.78%,差4例,占11.11%,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并且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三叉神经痛行射频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综合、精心、全面的优质服务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射频热凝组和药物毁损组,射频热凝组患者83例,药物毁损组患者82例.射频热凝组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毁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表阿霉素化学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 射频热凝组优良率明显优于药物毁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射频热凝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低,且远期疼痛情况稳定,总体治疗效果突出.结论 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显示卵圆孔,并以C臂引导穿刺针至正确位置,行射频热凝治疗。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治愈41例(89.13%),复发5例(10.87%),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16.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2008年收治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3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所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共发生各种并发症1588例,出现面部感觉异常626例,咀嚼无力582例,脑膜刺激征208例,面部肿胀159例,动眼神经损伤11例,角膜炎2例。结论射频热凝术是一种疗效肯定、损伤轻并可重复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但也发生诸多并发症,个别并发症后果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PRT)和球囊压迫术(PBC)治疗眼支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46例原发性眼支TN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PRT治疗26例(射频组),接受PBC治疗20例(球囊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NRS)变化并评估安全性。结果 射频组术前、术后3天、3个月NRS评分分别为(6.96±0.66)分、(0.54±0.51)分、(1.58±1.64)分,球囊组术前、术后3天、3个月NRS评分分别为(6.85±0.59)分、(0.15±0.37)分、(0.65±0.75)分。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N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射频组术后NRS评分均显著高于球囊组(3天,P=0.006;3个月,P<0.001)。射频组术后出现角膜麻痹2例,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眼支TN患者,PBC较PRT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夏栋才 《人民军医》2012,(11):1077-1078
目的:观察臭氧注射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盘内臭氧注射联合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盘内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2%(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1.19±0.9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0.90)分(P<0.05)。结论:采用臭氧注射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行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ITN Ⅱ+Ⅲ支患者,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疼痛评价表(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评估疗效,观察术后第1天有效率及并发症,随访2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术后2年疗效。结果 术后第1天总有效率为96.7%,术后2年总复发率为41.8%;Ⅱ、Ⅲ支分组进行疗效曲线比较Ⅱ支疗效优于Ⅲ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颜面肿胀16例(28.07%),Ⅱ支麻木48例(84.21%)、Ⅲ支麻木34例(59.64%)。 结论 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是一种高安全性、高选择性、高精确性的治疗Ⅱ+Ⅲ支ITN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134例经临床和影像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先行射频热凝治疗,后行椎间盘内、盘外注射臭氧.结果:134例患者治疗后3~6个月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级,优85例,良36例,可8例,差5例,总有效率96.3%,优良率为90.3%,无1例并发症.结论:CT引导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