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患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通过30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患儿的临床护理过程回顾性整理分析和经验总结,针对患儿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30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出院时16例痊愈,14例好转;随访半年26例完全康复,4例明显好转。 结论在护理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患儿中准确评估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不完全川崎病(KD)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方法:选择我院儿科病房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不完全川崎病在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为其他发热性疾病,需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避免心脏不可逆性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结论:小儿不完全川崎病在儿科并不少见,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之间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科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慧  安新江  田静 《临床医学》2012,32(12):86-8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脉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前血浆的VEGF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检出冠状动脉扩张患儿.治疗组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应用[(1 g/kg·d),连用2d],治疗后相同方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浆VEGF水平.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完全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P<0.01),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P<0.01).结论 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川崎病炎症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VEGF增高可以作为诊断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一个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VEGF有助于IKD的早期诊断,可为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预防冠脉损害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总结1例丙种球蛋白不敏感川崎病合并不完全肠梗阻护理。护理要点:早期识别丙种球蛋白不敏感川崎病;病情监测;高热护理;药物护理;皮肤黏膜护理;胃肠道护理;家属及患者心理护理;出院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儿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利于早期诊断。方法对21例婴儿川崎病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20例1岁以上川崎病患儿对比分析。结果婴儿川崎病早期临床表现出现卡巴红斑,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增多,颈部淋巴结肿大较少,不完全川崎病发病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早期检验方面,PLT、CRP、ESR、ALB、CK-M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水平高,Hb水平低,肝损害及冠脉损害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川崎病中不完全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除了观察川崎病的主要表现,还应注意观察卡巴红斑、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等,监测WBC、Hb、PLT、CRP、ESR、ALT,适时完善心脏超声检查,以利于对婴儿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27例川崎病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7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患儿,可以预防冠状动脉损害及减轻其损害程度。在使用丙种球蛋白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是护理的关键,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重视远期随访,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儿川崎病3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30例川崎病患儿愈后良好,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及早确诊,早期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和对症护理,可提高川崎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儿童不完全川崎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红  洪晓琪 《华西医学》2008,23(2):266-267
目的:探讨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34例临床表现未达川崎病全部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儿发热均超过5天,在川崎病其他5项临床诊断特征中,仅具有3项者20例(58.8%),仅具有2项者14例(41.2%)。初次诊断误诊10例(29.4%),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易误诊,尽早诊断、正确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川崎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001年1-1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均完全治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川崎病系以全身皮肤、粘膜广泛损害及部分患儿心脏损害为特征,经临床系统观察,正确治疗和护理,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及早给予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发热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结果由于护理方法得当,所有川崎病患儿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等心脏并发症。结论加强对不完全川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及早识别,及早规范治疗及护理,并加强用药观察,并保证应用丙种球蛋白的连续性,有利于不完全川崎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