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心脏外科患儿应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我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50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回顾分析,对微量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反应进行判断、评估、评价,总结微量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归纳其管理要点。结果:出现血压波动者4例,循环不稳定5例,发生静脉炎10例,外渗者4例,发生静脉炎及外渗者均为外周浅静脉置管者。无严重心血管意外发生。结论:应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是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调节改善心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稳定、控制血压、纠正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通过加强用药观察,规范操作,做好相关健康教育,能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炬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818-1819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手术中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管理。方法对2009年1-12月52例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整个手术期间,通过使用微量注射泵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血管活性药物的配置,除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血流动力学有波动外,基本保证了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结论准确合理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准确配制血管活性药的浓度,规范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总结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肺高压患者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 施行瓣膜置换的术后患者52例,术后入住ICU监护,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动脉血压、CVP、肺动脉压变化,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结果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7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呼吸衰竭6例,心脏破裂1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死亡2饲,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监测体征变化,加强气道管理,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肺高压,对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肺高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对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临床上常应用微量泵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注,以期达到精确、有效地用药[2].通过介绍微量泵泵用耗材的选择,不同的泵入途径,微量泵的移动方式,微量泵注射器更换方法的选择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提出选用聚丙烯(PP)材质的专用泵用耗材,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平行移动泵体,血管活性药物单独通路输注,对于儿科重症患儿使用快速更换法,对成人重症患者选择双泵法或快速更换法,以保障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使用,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堵洁 《当代护士》2014,(9):120-121
总结了180例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全程严密监测病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做好静脉通道的护理、规范微泵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等措施,认为应用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能确保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 对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并发症患者的抢救(使用胸外心脏按压、体外除颤、药物抢救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手术时间4~6 h,住院时间20~45 d,经及时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存活率100%,结论加强对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术后的监护,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 (以下简称微量泵 )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在ICU病房广泛应用。我科对 5 8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使用微量泵推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等维持心脏直视术围术期的循环系统稳态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5 8例患者中 ,男 35例 ,女 2 3例 ,年龄 5~ 5 6岁 ;其中房缺 3例 ,室缺 2 0例 ,法乐氏四联征 6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 9例 ,使用时间 1~ 3d。心脏手术围术期均使用微量泵推注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动脉压 (MAP)均保持在 6 0~90mmHg。2 材料微量泵由泵、…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同期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同期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 2 1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肾功能的监护 ,重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护理和腹膜透析护理。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 5例 (2 3 .8% ) ,肾功能衰竭 4例 (1 9.0 % ) ,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各 3例 (1 4 .3 % ) ,二次开胸止血 1例(4.8% )。除 2例术后早期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 ,余 1 9例痊愈出院 ,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同期外科治疗手术风险极大 ,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使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多巴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文香 《现代护理》2001,7(12):41-41
微量注射泵应用以静脉注射 ,能使药液进入人体血管的速度得到精确的控制。多巴胺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 ,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能使其入血管速度及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多巴胺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在 2 0 0 0年 3月~ 2 0 0 0年 8月期间经江苏省人民医院ICU的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共 5 3例 ,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36人 ,法洛氏四联征矫正术后 10人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7人。2 方法给上述患者均使用多巴胺及硝普钠等药物 ,用浙江医科大学医学仪器厂生产的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注射。将一定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当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避免因更换注射器而造成血压明显波动的微量泵使用方法.方法 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组1为观察组,使用Orchestra组合微量泵中继;组2也为观察组,使用双微量泵联合中继;组3为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一个微量泵.每组均在更换下一组血管活性药物前及更换后测量血压.观察更换药物有无引起明显血压波动.结果 2个观察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对照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血管活性药物的泵入中的应用,解决了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引起血压波动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在较常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的监护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1994年6月-2006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高压者(平均肺动脉收缩压≥100 mm Hg)132例.术后护理主要为:给予充足的氧气及定时翻身、拍背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气分析调节氧的浓度、呼吸比值相应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同时使用扩张肺血管,降低肺高压的药物;预防肺高压危象及肺部并发症.结果 13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共5例,其中3例肺不张,2例肺高压危象,死亡2例,死亡率为1.5%.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减少肺部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血管活性药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受到微量注射泵本身固有的缺陷,泵用耗材的不当选择,使用操作不当以及静脉输注的外联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异常,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危及其生命。本文即对导致血管活性药输注异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合并大左室心脏瓣膜患者置换术后防治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合并大左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防治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经过。结果:18例患者术中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5例,死亡1例。结论:针对合并大左室瓣膜病患者的病情特点,术前积极调整心功能,术后进行严密的监护,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维持循环稳定,是合并大左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防和治疗低心排综合征,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改良微量泵更换药物法在小儿先心病术后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进入监护的86例患儿,应用全自动多道微量泵进行药物更换。备好一个空泵,提前1h将血管活性药物按需配好,将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和头皮针到正在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的空泵上,调节所需速度,将头皮针放入治疗巾内。待药物持续泵出后,按所需速度继续泵出15~20 min,再将头皮针插入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原血管活性药物的肝素帽中,立即断开连接之前即将用完的药物泵。与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使用新方法更换血管活性药物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参数基本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波动。结论使用全自动多道微量泵新方法更换血管活性药物做到提前配置,应用头皮针和肝素帽连接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移动高度不超过15 cm,更有利于小儿先心病术后监护参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肿瘤化疗中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rall 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lcc)配合微量注射泵,用于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诺维本、阿霉素等,治疗胃癌、食管癌、贲门癌。结果通过10例次中晚期肿瘤患者应用Plcc配合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化疗的临床观察,总结PICC配合微量注射泵在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结论PICC使用微量注射泵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心脏直视术后微量泵用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泵用药是以微量泵为工具 ,每分钟每千克体重以微克为单位给患者用药的方法。心脏直视术后 ,多种原因可致患者心功能较差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需要迅速、准确、安全地应用某些药物 ,用微量泵给药可满足上述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更复杂的心脏手术和低体重、小月龄患儿手术的开展 ,更需要微量泵给药。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5月我们对 492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用微量泵用药治疗。其中瓣膜置换术180例 ,室缺修补术伴肺动脉高压 6 1例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 5 2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 41例 ,腹主动脉瘤切除术 5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miths PCA微量泵配合PICC持续输注氟尿嘧啶(5-F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34例持续需静脉注射5-Fu的患者予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使用Smiths PCA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5-Fu.结果 Smiths PCA微量输液泵给药剂量准确,维持给药时间无误差,轻便小巧、便于携带,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结论 Smiths PCA微量输液泵用于化疗药物的持续静脉输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由于其便于携带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常规液体配合微量泵输注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常规液体配合微量泵输液对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11月至2007年9月期间使用微量泵注射者618例,按照是否配合使用常规液体分为观察组(372例)和对照组(246例),观察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同时应用常规液体的观察组患者出现管道堵塞、静脉回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选取常规液体配合微量泵输注,可减少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微量泵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高压手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连带  宋蕾  罗旭霞 《现代护理》2007,13(23):2215-22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1994年6月-2006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高压者(平均肺动脉收缩压≥100mmHg)132例。术后护理主要为:给予充足的氧气及定时翻身、拍背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气分析调节氧的浓度、呼吸比值相应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同时使用扩张肺血管,降低肺高压的药物;预防肺高压危象及肺部并发症。结果13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共5例,其中3例肺不张,2例肺高压危象,死亡2例,死亡率为1.5%。结论精心的护理可减少肺部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微量注射泵在心脏直视术后的运用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2 0 0 3年 1月~ 2 0 0 5年1月共进行心脏直视手术 46例 ,术后 42例在进行药物治疗时使用微泵 ,现将其应用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 42例患者中男 2 4例 ,女 1 8例 ,年龄 5~ 69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1 6例 ,风湿性心脏病 1 3例 ,冠心病 1 0例 ,心房粘液瘤 1例 ,马凡综合征 1例。微泵药物的使用方法[1 ] :①血管活性药 :心脏直视术后 ,早期机体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 ,血压波动大 ,必须适当地应用血管活性药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硝酸甘油、肾上腺素等 ,配药方法如下 :药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