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系统分析45°半卧位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其他结局的影响,并综合评价45°半卧位是否较25°~ 30°具有优势.方法 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20日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生物医学与药物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不同床头角度对机械通气患者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个RCT研究,共427例患者.45°半卧位患者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非45°卧位患者[15.96%( 34/213)比26.64% (57/214),相对危险度(RR) =0.57,95%可信区间(95% CI)为(0.39,0.83),P=0.003];而不同体位对患者VAP病死率[27.04% (53/196)比28.22%(57/202),RR=0.93,95%CI (0.68,1.27),P=0.66]、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加权均数差(WMD)=-0.45,95%CI(-1.08,0.18),P=0.16]、抗菌药物应用率[71.11%(32/45)比60.87%(28/46),RR=1.14,95% CI(0.85,1.53),P=0.37]无显著影响.对5项研究中的2项(91例)进行了45°(45例)和25°~30°(46例)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45°半卧位对MV患者的临床结局较25°~30°卧位并无显著优势.结论 45°半卧位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确实有效,但其是否优于25°~30°卧位仍须大样本的RCT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病人取半坐卧位与平卧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平卧位组和半坐卧位组各56例,观察两组通气后1,24,48,72 h、的动脉血气分析、痰培养及VAP发生率.结果 半坐卧位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平卧位组(P<0.05),PaO2和PaO2/FiO2明显高于平卧位组(P<0.05;P<0.01).结论 机械通气病人取半坐卧位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提高呼吸通气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估声门下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heumonia,VAP)发病率及患者病死率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1年至2010年20年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将其中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声门下引流组,即患者的人工气道带有声门下吸引;另一组则为非声门下引流组,即应用标准气管插管者,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所得研究数据通过RevMan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7篇RCT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搜集1647例,声门下引流组(796例)VAP发病率较非声门下引流组(851例)低,提示声门下吸引能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OR =0.45,95%置信区间:0.32 ~0.63),尤其能降低早发型VAP的发病率,但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则不明显(OR=1.03,95%置信区间:0.75~1.41).结论 对于预期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者,声门下吸引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但并不改善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呼吸机管路更换对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国内外1995-2010年机械通气患者更换呼吸机管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作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患者总数20 326人.纳入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每2到3d更换呼吸机管路VAP的发生率为4.05%,每7d更换呼吸机管路VAP的发生率为3.65%,与每2到3d更换呼吸机管路相比,每7d更换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RR值为0.77 [0.54,1.09](P=0.14);纳入3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每7d更换呼吸机管路VAP的发生率为15.89%,大于14 d更换呼吸机管路VAP的发生率为14.9%,与每7天更换呼吸机管路相比,大于14 d更换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RR值为0.98 [0.69,1.39] (P=0.91).结论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并不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分析新生儿VAP相关高危社会人口因素,为科学制定新生儿VAP的预警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及手工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ISI、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NOS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Meta分析提取数据.结果 纳入21个研究,3 546例患者,1 201例VAP,6种VAP高危社会人口因素,整体研究质量较高.Meta分析显示:患儿死亡构成比在VAP与非V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8);平均住院时间在VAP组与非V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33);平均胎龄在VAP及非V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05);VAP患儿构成比在≤37周和> 37周组间(OR=2.62)、32~37周和>37周组间(OR=2.37)、< 32周和32~37周组间(OR=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体质量在VAP及非V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58),VAP患儿构成比在体质量< 2.5 kg和≥2.5 kg组间(OR=3.75)、1.5~2.5 kg和>2.5 kg组间(OR=2.42)、<1.5kg和1.5~2.5 kg组间(OR=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AP为新生儿患儿的重要死亡因素,且延长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本研究证实体质量与胎龄为新生儿VAP重要危险因素,胎龄<37周及体质量<2.5 kg则增加VAP风险的发生,体质量越轻与胎龄越小,其VAP风险越高,两者均为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卧位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按患者住院号或就诊卡号单双数将行机械通气〈48h的17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88例和对照组89例。遵医嘱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同时实验组患者采取30~45°半卧位,对照组患者采取≥15°但〈30°的半卧位。比较两组VAP发生率及其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VIP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AP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床头抬高30~45°的半卧位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人住我院综合性ICU、急诊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与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次组;目标性监测记录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采集不同部位微生物标本送检,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VAP的发生率为28.30%(15/53),每周更换1次组为35.84%(19/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呼吸机管路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44.49%(271/609),每周更换1次组为48.16%(28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的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占首位.结论 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不影响VAP的发病率,建议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每7天更换1次;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培训,从多环节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frequency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Methods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CU,Department of Emergency, Respiratory Department and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rom March 2008 to September 2010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For these two groups ,the ventilator circuit was changed once or twice a week. The recorded parameters includ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ventilated patients. Samples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were collected for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28. 30% ( 13/53 ) in twice-a-week group and 35.84%( 19/53 ) in once-a-week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ates for positive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in the circuit were 48. 16% and 44. 49% for once-a-week and twice-a-week group,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 P > 0.05 ). Moreo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microbiology positivity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P > 0. 05 ).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the main pathogen of VAP with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anking at the top. Conclusion Frequency of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incidence of VAP. We suggest that the frequency for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should be once a week. At the same time, the nurse staff should be trained for specific technology an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multiple rings of the chain.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CU建立与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hlation,MV)的普遍应用,与呼吸机相关的院内感染肺炎日渐增多。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lor-associatepneumonia,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MV治疗后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它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ICU中的发病率为9%-70%,比不行MV治疗者高7倍[1]。据Sterling等[2]统计VAP的病死率达33%~71%,其中以ARDS并发VAP病死率最高(67%),为不伴VAP患者的3倍(23%)[3]。可见VAP是影响ICU中呼吸衰竭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1…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富光 《急诊医学》1998,7(3):147-1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PICU及NICU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78例入选研究病例发生VAP108例,VAP发生率38.8%,其中新生儿VAP发生率44.9%。患儿年龄、白蛋白浓度、抗生素使用时间、抗酸剂使朋、静脉丙球蛋白、激素、鼻饲、体位、重复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参数等因素均与VAP发生有关。病原学以G菌为主。结论VAP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在VAP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科多年来救治40例VAP患者,在防治呼吸机相关柿炎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8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7年 1月~ 1999年 1月 ,我中心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86例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86例患者中男 5 9例 ,女 2 7例 ;年龄 19~ 75岁 ,平均 (4 8.5± 12 .1)岁。脑血管意外 42例 ,药物及农药中毒17例 ,脑外伤 12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 ,其它 10例。VAP的诊断标准 :1体温≥ 38℃ ,有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炎分泌物 ,血白细胞计数 >10 .0× 10 9/L ;2胸部 X线检查示肺部有新增或扩大的阴影 ;3痰或气管吸出物细菌培养阳性(培养菌落≥ 10 3CFU/L)。1.2 方法 :全部患者同时做咽拭子培养和痰培养 ;部分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免疫疗法(OIT)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全面查找自建库至2020年10月发表的关于OIT...  相似文献   

15.
戴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5):6119-6120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并对病原学进行分析,为治疗及预防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01~2006-01VAP患者31例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析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37.8%,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且对抗生素多数耐药。结论:VAP病死率高,且致病菌耐药普遍较高,应加强预防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相关肺炎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预防措施.方法:34例呼吸机相关肺炎,对其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42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株,革兰阳性球菌10株,真菌4株.痛原菌对一代和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有较好作用.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和不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是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其病原菌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明显耐药现象.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及正确应用抗菌类药物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口腔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启英  戈娜 《山西护理杂志》2011,(12):3203-3205
[目的]评估口腔冲洗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OVID、EMbase、ELSEVI-ER、CNKI、重庆维普、CBM及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口腔冲洗对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5篇RCT的结果显示,口腔冲洗能降低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4篇RCT结果认为口腔冲洗能降低病人口腔溃疡的发生率。2篇RCT结果显示口腔冲洗能降低病人口腔的真菌感染率。[结论]口腔冲洗能降低病人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口腔溃疡及真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ICU接受呼吸机治疗及因急慢性呼吸衰竭接受通气治疗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 tor associatedpneumonia ,VAP)。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高。因此 ,正确认识和处理VAP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进几年有关VAP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VAP的概念VAP是指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发生的一种医源性的 ,通常是细菌性的肺炎[1] 。随着研究的深入 ,VAP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内涵 :VAP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机治疗造成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是指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估口腔冲洗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OVID、EMbase、ELSEVIER、CNKI、重庆维普、CBM及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口腔冲洗对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5篇RCT的结果显示,口腔冲洗能降低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4篇RCT 结果认为口腔冲洗能降低病人口腔溃疡的发生率.2篇RCT结果显示口腔冲洗能降低病人口腔的真菌感染率.[结论]口腔冲洗能降低病人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口腔溃疡及真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