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2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普通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各14例.术后第2-第8天给予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和第9天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3、CD4、CD8.结果 肠内普通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术后第9天的营养学和免疫学指标比较,肠内免疫营养组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CD3和CD4水平明显高于肠内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组较肠内普通营养组更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与分析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术后患者均行肠内营养管提供营养支持,根据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疗效.结果 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后8d的清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对胃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胃癌69例术后肠内营养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9例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7 d后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是胃癌患者术后安全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月72例胃癌手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发生腹泻18例,恶心呕吐6例,腹痛2例,堵管2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鼻肠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保证肠内营养支持安全与有效,是对胃癌术后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宁志超 《华西医学》2013,(11):1662-166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免疫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12年12月间2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12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5d至术后7d。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多有下降,但研究组术后8d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IgG、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强化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月72例胃癌手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患者发生腹泻18例,恶心呕吐6例,腹痛2例,堵管2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 鼻肠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保证肠内营养支持安全与有效,是对胃癌术后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种营养方式的疗效比较,探讨胃癌术后应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将近期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30人,EN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方式,PH组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方式,测定术后第7天体重,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营养支持的费用。结果术后患者体重均有下降,EN组下降明显小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有统计学意义函〈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并且安全可行,营养支持费用仅为肠外营养的1/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舒适肠内营养(EN)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12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舒适组各60例.结果 舒适组较传统组体重明显增加,精神状态好转提高22.33%,放化疗耐受提高18.34%,躯体活动力增加21.67%,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回升,淋巴细胞、ALT水平均明显降低,统计分析提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的舒适EN护理极为重要,舒适EN护理可提升患者自身情况,减少放化疗导致的血液、肝功能受损情况,起积极的临床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癌病人常伴有中度以上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可导致病人营养失调,营养不良可致免疫功能下降,手术创伤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所以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地位,较之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优点体现在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外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2]。早在2002年,我科即开始对胃癌病人进行肠内营养,常用的肠内营养为安素、瑞素、瑞能、瑞代、能全力、维沃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对肠内营养的护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对“快速康复理论”的认同,本科自2010年起对胃癌术后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通过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可使病人恢复胃肠道功能,促进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行EN支持,密切观察相关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 本组并发腹泻4例,便秘1例,恶心、呕吐3例,造瘘管堵塞1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例,经积极处理均成功实施EN.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行EN支持时应加强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EN时的反应,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肿瘤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手术应激可加重其营养不良程度并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改善围手术期的免疫营养状态是减少免疫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肠内免疫营养是围手术期调节免疫系统活性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免疫营养制剂种类和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障碍的机制,主要介绍了肠内免疫营养在不同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明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1306-1308
目的 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探讨护理工作中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7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38)和肠外营养组(n=38).于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前和第7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N)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评价病人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同时观察病人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总结护理过程中的观察重点和防治措施.结果 7 d内,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病人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在营养支持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前白蛋白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病人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变化在营养支持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外营养组病人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有8例病人出现并发症,其中腹泻5例,腹胀2例,堵管1例,经护理干预后,约97%以上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都能够使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两者都是可行途径,临床实践中可根据病情灵活选择;采取积极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肠内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围手术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观察其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于术前3d接受EN支持,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常规膳食,术后给予TPN。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2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剂EN,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是围手术期胃癌病人营养支持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的效果和肠内营养护理重点.方法 本研究是一个前瞻、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将4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治疗组(EIN组,20例)和普通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20例);于营养治疗前、术前1 d、术后第1、7、14、21、28天测定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等的变化情况及观察肠内营养时胃肠道及造瘘管的并发症.结果术前1 d CD3、CD4、NK细胞显著上升,CD8显著下降,且术前1 d EIN组CD3、CIM显著高于EN组(P<0.05);术后第1天细胞免疫功能呈明显下降状态,且持续到术后第7天;自术后第14天开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开始恢复.体液免疫功能恢复无明显时间差异,但术后第1、7、14、21、28天EIN组IgA明显高于EN组(P<0.05).40例患者空肠造瘘管应用良好,无导管阻塞,造瘘处皮肤无红肿和炎性渗出及其他造瘘管相关并发症,本组无明显腹痛、腹胀、腹泻等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治疗能够有效上调细胞和体液免疫,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其疗效优于普通肠内营养;心理护理、完善的营养计划、造瘘管的护理及观察营养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良好细致的护理是成功实施肠内免疫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徐燕飞  王寿华  施伟斌  王健东 《新医学》2022,53(11):838-841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肠内营养粉剂(安素)并行综合干预后对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4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行术后一般常规补液支持治疗并随访,观察组患者行口服安素及综合干预治疗(术后心理干预,术后饮食及鼻胃管、引流管管理,静脉液体输注管理,术后康复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10 d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的肝功能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术后患者腹痛、腹胀、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综合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口服肠内营养粉剂并行综合干预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治疗时间,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12例患者通过鼻肠营养管在术后 2 4h给予肠内营养素“能全力” ,观察临床表现和监测营养支持 7d前后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浆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体重。结果 所有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减慢输注速度或调节输注液温度没有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和手术并发症。各项生化指标及体重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 ,防止感染性并发症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96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一术后有36例占37.5%出现并发症.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多处于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96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术后有36例占37.5%出现并发症。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多处于临床Ⅲ、Ⅳ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6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胃管、禁食、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12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8d后分别抽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护理指标.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结果 术后8d,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总蛋白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d观察组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G、IgM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增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