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对193例下肢骨折患者使用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预防下肢DVT。结果:本组5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下肢DVT,其中术后第5天1例,术后第7天3例,术后第10天1例;其余患者均未发现下肢DVT,有效率为97.4%。结论: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是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足底动静脉脉冲泵应用法足底动静脉脉冲泵(A-V泵)即通过模拟人行走时腿部血液循环的生理作用,给予足底动静脉脉冲式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同时激活纤溶系统的活性。【目的】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操作前准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在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我科5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试验组在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采取压力抗栓泵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仅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共8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57%,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患者在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该病的危害,如何防止该病的发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科自2001年3月至今将足底泵应用于28例脊髓损伤并截瘫的病人,有效的防止了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多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并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1]。一旦患者发生DVT,不仅影响手术疗效,还给患者、家属带来身心痛苦和经济问题,严重者可导致患者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在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产后以及创伤后、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中40%~65%会并发DVT,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尤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及创伤患者多长期卧床,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我科自2005年以来,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传统措施的基础上,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压力抗栓泵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方法,主动、被动的活动患者双下肢。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术后2 h双下肢使用压力抗栓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抗栓泵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下肢创伤患者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下肢手术逐渐上升[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早预防、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2]。因此,增强对DVT的认识、掌握或了  相似文献   

11.
胡蝶  冯素文 《护理与康复》2014,13(4):331-33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肌部位静脉血栓形成,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DVT是妇产科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其中良性子宫肌瘤经阴道切除后,血栓形成发生率6%~7%,经腹子宫切除后血栓形成发生率12%~15%,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发生率12%~33%[2],剖宫产患者发生率约为0.61%~1.5%[3]。由于DVT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0例下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有4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发生率为1.05%,其中3例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另1例为股骨髁骨折,给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预防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12年1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手术病人为观察组,术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护士操作技能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各时点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快,护士操作技能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不仅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提升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泵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指导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及经常按摩双下肢;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77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43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静脉泵可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5.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堵塞管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是骨科围手术期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下肢骨折患者更是DVT的高危人群[1]。DVT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心理和经济负担,若栓子脱落,更可能发生致命的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E)[2]。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下肢骨折患者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37例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同期我院收治137例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男88例,女49例;年龄6~89岁,平均49岁。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因此,有效的DVT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现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DVT的预防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的护理方法,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方法:总结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如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进行早期功能训练,采取预防性的技凝治疗,以促进静脉田流等,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肢体血液循环情况,一旦有DVT发生,及早治疗。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96例中,仅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2%。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140例下肢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均应用感应性抗血栓泵(SCD)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0例,男91例,女49例,36~91岁,平均63岁。其中行髋关节置换90例,膝关节置换50例。伴高血压30例,冠心病27例,糖尿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进展,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护理,认为对于高危人群在腹部手术后给予常规的预防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