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26份综合性ICU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26例患者中有16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2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94例(55.62%),提示下呼吸道感染是综合性ICU患者感染的高发部位。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主要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对策,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患者行气管切开,其中16例发生肺部感染,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导致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包括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胃内容物反流和呼吸机的使用、护士无菌观念不强、ICU病房环境污染。通过加强ICU病房环境管理、气管套管的管理、气管切口的护理、体位的管理、正确选用吸痰管、采用特殊的排痰方法、根据痰液黏稠度进行有效呼吸道湿化、加强无菌操作意识、预防食物反流误入气管等措施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无一例因感染而死亡。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后积极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 结合资料回顾性分析 78例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相关因素、护理要点。结果 在 78例患者中气管切开伴鼻饲、单纯鼻饲、单纯气管切开三组患者与其它神经外科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气管切开伴鼻饲组分别与单纯气管切开、单纯鼻饲组进行比较 ,其与单纯鼻饲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与单纯气管切开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气管切开和鼻饲 ,而鼻饲是发生感染的最重要原因。加强鼻饲护理 ,改变鼻饲方法 ,防止误吸 ,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管理 ,适时吸痰 ,严格无菌操作等是预防和控制呼吸感染的重要手段 ,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前瞻性护理.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评定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ICU 10例发生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6.3%.与环境和舒适的改变、意识状态、镇静疗效、肢体是否约束、常规护理操作不当密切相关.运用正确的方法,改善沟通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意识障碍、烦躁患者合理应用镇静药物,妥善约束肢体,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合理安排护士人力,加强医护合作,是保证患者置管安全降低非计划拔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对94例患者采用<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出院第一诊断结果、年龄、住院时间、预后、是否进行侵袭性操作、病原菌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以上项目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与下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基础疾病与伴发疾病多、各种侵袭性操作、未合理使用抗生素均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主要感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有效的防护利于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气管插管患者急诊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及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98例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8例,感染率为6.88%。从48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59株,含40株革兰阴性菌、17株革兰阳性菌和2株真菌。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吸烟史、误吸、留置胃管以及气管插管≥2次是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因素明确,应有针对性地制订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诊气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及感染病原菌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因急诊气管插管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均采集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类型及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 探究骨科老年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医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全麻患者8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8例骨科老年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在术后共有7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7.91%),其中共检出9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占76.09%|革兰阳性菌18株,占19.57%|真菌4株,占4.3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0岁、合并COPD史、合并吸烟史以及机械通气时间≥180 min等是导致老年骨科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插管前口腔清洁、使用一次性喉镜和使用人工鼻则是避免全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骨科老年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导致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进行气管切开术的ICU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吸氧、吸痰、人工管道及气道湿化和口腔护理等护理,180例患者均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逐渐恢复,平均20 d拔管。其中38例(21.1%)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后经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呼吸道感染控制,于50~90 d拔管。生存率为88.3%(158例),患者生存治疗明显提高。结论 ICU患者气管切开后经过有效的护理,明显的降低呼吸道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ICU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情况,并建立及验证其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2月在ICU行气管插管213例,收集可能影响其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的因素,对确诊肺内感染患者行病原菌分离及鉴定,根据肺内感染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肺内感染组和非肺内感染组2组并比较上述各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ICU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的影响,采用R4.1.2软件的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预测价值,并以计算机模拟充分采样(Bootstrap)法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ICU行气管插管213例中共51例确诊为肺内感染,共培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革兰阳性菌19株,真菌4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史、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时间>7 d及急诊手术为ICU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为ICU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术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进行辅助呼吸,因此,在心脏外科术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现将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EBN)减少并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发生的呼吸道感染。[方法]将63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分成循证护理组和非循证护理组,循证护理组根据循证护理理念,同病人需求相结合,找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以减少病人的痛苦,非循证护理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结果]两组病人呼吸道感染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呼吸道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我科采用留置气管插管的方法,预防口腔颌面手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发生.但是2011-03出现术后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病例1例,病情十分危险,但因发现及时,抢救措施到位,患者已康复出院.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女,72岁.因左下后牙区溃疡不愈0.5a伴颈部肿块1个月,诊断为左下颌牙龈鳞癌.在全麻下行左下颌牙龈癌扩大切除+左下颌骨部分切除+左根治性颈淋巴清扫+左颊脂垫瓣转移修复术,术后予保留气管插管.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氧饱和度90%,即刻行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配合医生行床边气管切开,患者面色转红,呼吸平稳,氧饱和度恢复致97%.观察拔出气管插管,前端被痰栓堵塞.  相似文献   

17.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神经外科116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77例,发生率为66.4%。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与病程呈正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注重细节,改进吸引装置,切断传播途径,以及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对预防、控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的飞越,机械通气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抢救和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中。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均是导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6%~52%[2],死亡率为15%~50%[3],国内VAP发病率为30%~50%[4]。VAP不仅增  相似文献   

19.
ICU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在我国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中,医院获得性肺炎占第1位^[1],其中ICU病人气管切开并发的肺部感染又是最重要的原因。笔者通过对ICU病人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ICU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感染特征,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推动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发生的5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58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12例,普内科10例、呼吸内科13例、心内科8例、胸外科各7例,普外科8例。结论呼吸功能受损、脑功能障碍、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应用,胸部及腹部手术后住院时间长的高龄患者,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根据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