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L-17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IL-17A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RORrt基因表达状态研究IL-17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类风湿关节炎(R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IL-17A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RORr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SLE组和RA组的血浆IL-17A水平和RORrt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SLE与RA组间的比较:IL-17A水平SLE组高于R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RORrt基因表达SLE组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中均发现血浆IL-17A水平和RORrt基因表达增高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LE组血浆IL-17A水平和RORrt基因表达的增高与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相关,RA组血浆IL-17A水平的升高与Hb、ESR、CRP、RORrt基因表达相关。结论:IL-17A和RORrt基因表达增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IL-17A的升高参与该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RORrt基因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血清水平,探讨两者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变化,分析两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4例RA患者(稳定期组46例、活动期组68例),39例其他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非RA组)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RH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及血沉(ESR)。结果RA组sTREM-1、IL-17较正常对照组高(P=0.03,0.02),且sTREM-1在活动期RA明显高于稳定期RA(P=0.02);RA组血清中sTREM-1与IL-17(r=0.97,P=0.001)、CRP(r=0.255,P=0.006)及ESR(r=0.442,P=0.001)变化呈正相关;未发现sTREM-1、IL-17血清水平变化与病程相关(P=0.64,0.50);两项血清学指标在RA组及非RA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39,0.09)。结论 RA患者sTREM-1水平与反应疾病活动的指标如CRP、ESR水平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sTREM-1参与RA的发病及疾病活动过程,有可能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新指标;血清sTREM-1与IL-17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两者在RA发病及病情活动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CD38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该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RA患者,19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sCD38水平。结果:RA患者外周血sCD38水平为(163.05±13.97)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80.59±5.58)mg/L,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特别是RA有X线改变组(至少骨质疏松)血清中sCD38水平平均高于单纯关节肿痛组(P0.05)。而且RA患者外周血sCD38水平与其活动指标RF、CRP呈明显的正相关(r=0.582,P0.05;r=0.485,P0.05)。SLE患者外周血sCD38水平平均为(295.22±16.01)mg/L,明显高于RA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与SLE活动指标ds-DNA成明显正相关(r=0.692,P0.05)。结论:sCD38在RA和SLE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增高,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以及PRL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的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9月40例初治R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PRL水平,ELISA检测IL-6水平,RT-q PCR检测泌乳素受体(PRLR)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P0.01),活动期RA患者PRL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PRL水平与DAS28评分、ESR和CRP呈正相关(P0.01)。RA患者PBMCs中PRLR水平明显升高(P0.01)。PRL可诱导PBMCs分泌IL-6,siRNA沉默PRLR或采用MAPK通路抑制剂可抑制IL-6的产生。结论:RA患者血清PRL升高与DAS28评分、ESR和CRP呈正相关,PRL可作为预测RA严重程度的指标。PRL通过与PRLR相互作用,激活p38 MAPK通路,从而促进IL-6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塞病及常见免疫风湿性疾病血清维生素A(sVit A)水平。方法:化学发光法测得白塞病(BD,包括眼BD、肠BD、血管BD 等3 种罕见亚型)、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AS)、原发干燥综合征(pSS)和成年发病Still 病(AOSD)等6 种疾病sVit A 水平,并与50 例健康对照组(HC)进行比较,其中针对RA、SLE、AS 和pSS 对HC 进行配对设计后比较。结果:纳入的各种风湿性疾病符合相应的流行病学特点;眼BD、肠BD、血管BD 及皮肤黏膜型BD sVit A 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P<0.05),组间无差异;RA、SLE、AS、pSS 和AOSD sVit A 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sVit A 浓度下降可能是多种免疫风湿性疾病的共同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IL-6、IL-8、sIL-2R和TNF-α等细胞因子(CK)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风湿活动的传统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30例JRA和34例RA患者的血清中,4例JRA、7例RA、6例骨性关节炎(OA)和9例半月板损伤(MT)患者的关节液中IL-6、IL-8、sIL-2R和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30例JRA、34例RA患者血清IL-6和sIL-2R的水平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30例JRA患者血清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②JRA全身型、少关节型患者血清IL-8、sIL-2R的水平和JRA多关节型患者血清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③4例JRA及7例RA患者关节液sIL-2R的水平和RA患者关节液的IL-6水平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5)。④JRA患者血清IL-6和sIL-2R的水平与ESR和CRP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32和0.621)。结论①IL-6、sIL-2R的水平与JRA、RA病的活动性有关,是类风湿活动性的主要指标。②sIL-2R不仅参与JRA和RA的全身病理损伤,而且是引起关节局部损伤的主要CK,IL-6也参与JRA关节局部的病理损伤,在RA关节局部损伤似乎更为重要。③IL-8主要参与JRA的全身病理损伤,对关节局部病理损伤似乎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中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水平变化,并对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HSP72、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中HSP72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和OA对照组(P<0.01)。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中TNF-α、IL-6的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和OA对照者(P<0.01),关节液中IL-10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RA患者关节液中HSP72的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RA患者关节液中HSP72的水平与关节液中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关节液中HSP72可能与RA的炎症相关,与RA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清IL-2、TNF-α及IL-13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收集了30例RA患者外周血,其中经过常规治疗的患者27例,常规治疗合并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3例,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TNF-α及IL-1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2、TNF-α及IL-13与临床指标RF、CRP、ESR的相关性。结果发现RA患者治疗前血清IL-2、TNF-α及IL-1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后IL-2表达水平降低(P<0.05),常规治疗合并生物制剂治疗后IL-2、IL-1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RA患者发病期血清IL-2、TNF-α及IL-13与RF、CRP、ESR呈正相关(P<0.05)。该研究提示RA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L-13的表达在RA的诊断与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IL-1、IL-6、TNF-α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DAS28之间的关系,探索细胞因子与R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90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2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30例及健康对照组血清30例IL-1、IL-6、TNF-α的表达,并常规方法检测ESR、CRP。利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0.56,8.758;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09,2.496;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关节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46,2.51;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与ESR、CRP、DAS28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风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作为一种“急性相蛋白”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近年来发现,CRP还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积极地参加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风湿性疾病,血清CRP水平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2(TYK2)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RA标志物、炎症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A患者55例、健康志愿者50例检测其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IL-2、IL-17、IL-21、骨钙素(OST)、25羟基维生素D[25(OH)D]、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水平,RT-PCR法检测TYK2 mRNA表达,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RA患者外周血RF和抗CCP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IL-2、IL-17和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1),骨代谢指标OST、25(OH)D、T-P1NP水平明显降低,β-CTX水平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TYK2 mRNA表达明显升高。TYK2 mRNA与RF、抗CCP、IL-2、IL-17、IL-21、β-CTX呈显著正相关,与OST、25(OH)D、T-P1NP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YK2基因的表达与RA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与其相关的IL-2、IL-17和IL-21水平参与RA发展。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6、IL-18和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RA患者,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18和免疫荧光法测定CRP的水平,并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患者的血清Plt、ESR、RF、IL-6、IL-18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患者活动期上述指标含量(除RF外)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Plt升高RA患者组与Plt正常组相比,RF、ESR、IL-6、IL-18和CRP水平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6、IL-18和CRP在RA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水平变化与RA患者病情有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RA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l(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sICAM-1)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检测,探讨三者在RA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LISA方法检测115例RA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MP-13、sICAM-1、IL-10水平,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三者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性。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MMP-13、sICAM-1、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MMP-13、sICAM-1比缓解期组水平高(P0.05),但不同病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MMP-13、sICAM-1、IL-10水平与ESR、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病程相关性较小(P0.05),且MMP-13、sICAM-1与抗CCP抗体、RF、DAS28、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或P0.01)。研究结果表明,MMP-13、sICAM-1、IL-10与RA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可成为RA病情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的重要标志物和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TNF—R、TNF—α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NF- R)、TNF- α、TNF- α/ s TNF- R比值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了活动期 RA(2 8例 ) ,稳定期 RA (12例 )及健康人 (30例 )血清中 s TNF- R 、s TNF- R 、TNF-α的水平。结果活动期 RA患者血清 s TNF- R 、s TNF- R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及稳定期 RA组 ,P均 <0 .0 1。稳定期 RA患者血清 s TNF- R 、s TNF- R 、TNF-α水平亦明显高于健康人 ,P<0 .0 1。在 RA患者中 ,血清 s TNF- R 、s TNF- R 水平与 ESR、CRP、Ritchie index呈显著正相关 ,与类风湿因子 (RF)水平无相关性。RA患者治疗 3个月后 s TNF- R 、s TNF- R 及 TNF- α/ s TNF R比值显著下降。结论 RA患者血清 s TNF- R 、s TNFR- 水平显著增高 ,且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测定血清 s TNF- R 、s TNF- R 、TNF- α/ s TNF- R水平可作为 RA诊断 ,监测疾病活动、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有意义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患者血清中IL-27、炎症指标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者,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27和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水平;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27的差别,并对服药前后的患者体内的IL-27水平进行比较;对各指标间的关系采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患者的IL-27血清学水平显著高于所有正常对照(P0.001),并且IL-27的水平与RA的疾病活动度相关(r=0.299,P=0.039),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RA患者血清IL-27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 IL-27与CCP、ESR、CRP等指标相关性不大,但与疾病的活动度(DS28)密切相关,因此,IL-27参与了RA的疾病过程,将是一个较好的指示RA疾病活动度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40例R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CTGF水平,并分析与RA患者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的CT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在DAS28≥5.1的RA高疾病活动度组患者血清CTGF水平高于DAS285.1的中低疾病活动度组患者。RA的血清CTGF水平与类风湿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沉、C反应蛋白(CRP)、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A患者尤其高疾病活动度组RA患者血清CTGF水平明显升高,与RF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17、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并探讨IL-17F基因位点rs763780多态性与RA发病易感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0月来深圳市福田区风湿病专科医院就诊的RA患者176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10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IL-17、RF及CRP含量,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对IL-17F基因位点rs763780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RA组血清中IL-17、RF及CRP含量分别为(36.73±11.06)pg/ml,(58.05±14.92)U/ml和(32.15±13.9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2±6.35)pg/ml,(10.24±5.32)U/ml和(6.81±3.2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5 7~5.320 6,P0.05);RA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9.32%和41.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和2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 5~5.054 7,P0.05);RA组IL-17F基因位点rs763780 CC基因型中的IL-17水平为(42.96±13.64)pg/ml,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种基因型血清中RF和CRP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IL-17,RF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同时RA患者IL-17F基因位点rs763780 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检测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能是导致本地区RA发病的危险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Dicer和Ago2是RNA干扰(RNAi)中重要的酶,本研究检测常见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Dicer和Ago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41例SLE、24例RA、13例AS患者和21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Dicer和Ago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SLE肾脏损伤活动指数(renal-SLEDAI)及临床用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Dicer表达水平在SLE、RA和AS患者中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051;P<0.0001;P=0.0001),而Ago2表达水平仅在SLE患者中显著升高(P=0.0015)。Dicer表达水平在中度以上活动性SLE患者中较轻度以下活动性患者显著升高(P=0.032),并且与SLEDAI正相关(r=0.4075,P=0.0254),在狼疮肾炎患者中较无狼疮肾炎患者显著升高(P=0.0367),与renal-SLEDAI显著正相关(r=0.4014,P=0.0309),但Ago2表达水平与SLEDA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且在狼疮肾炎患者中也无明显变化,不同量激素治疗组之间Dicer与Ago2均无显著差异。提示,Dicer和Ago2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均显著升高且前者与SLEDAI积分、Renal-SLEDAI积分正相关,Dicer升高提示SLE活动及肾脏损害,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sICAM-1、sVCAM-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 ,探讨sICAM 1、sVCAM 1与IL 1、TNF、IFN γ及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检测 30例活动性RA患者与 30例健康对照者sICAM 1、sVCAM 1、IL 1、TNF、IFN γ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sICAM 1、sVCAM 1、IL 1、TNF、IFN 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0 1) ,sICAM 1与IL 1、IFN γ正相关 ,与RF亦呈正相关 ,sVCAM 1与IL 1、TNF、IFN γ正相关 ,与ESR、CRP、Stock指数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sI CAM 1、sVCAM 1水平显著升高 ,sICAM 1、sVCAM 1可能参与RA发病过程 ,sICAM 1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sVCAM 1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检测,旨在探讨AECA、VEGF、IL-17在RA患者发病、病情进展中的相关性及其内在联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6例RA、45例骨关节炎(OA)、30例健康对照AECA的阳性率和VEGF、IL-17水平,VEGF、IL-17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患者AECA阳性率为8.1%,高于OA患者的阳性率2.2%(t:2.133,P<0.05)和健康对照的阳性率0(t=2.562,P<0.05);RA活动期AECA阳性率为16.7%,高于RA缓解期的阳性率3.6%(t=2.105,P<0.05);RA患者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OA组(t=2.02、t=2.106,P<0.05)和健康对照组(t=2.413、t=2.469,P<0.05);RA患者活动期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RA缓解组(t=2.315、t=2.232,P<0.05)及健康对照组(t:2.985、t=2.753,P<0.01);RA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475、t=1.326,P>0.05);RA患者AECA滴度、血浆IL-17、VEGF水平与ESR、hs-CRP、RF的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AECA、VEGF、IL-17三者与RA的发病、病情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IL-17、VEGF水平变化及AECA的滴度可作为临床观察RA病情活动、判断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