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蝙蝠葛碱(Dau)干预组各8例。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及再灌注不同时相点血清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家兔心肌缺血40min时血清MDA含量开始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开始明显下降(P〈0.05)。Dau(剂量3.5mg/kg)能明显降低心肌缺血40min及缺血再灌注后兔血清MDA含量,升高血清SOD活性。结论Dau通过减轻兔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所造成的损伤,增强SOD活性,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脑益嗪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于结扎冠状动脉前 3m in iv冠脑益嗪 ,观察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状态下心电图、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Ca2 +、游离脂肪酸 (FFA)及血清中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 DH)的变化。结果 :冠脑益嗪能显著降低缺血 /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缩短持续时间 ;升高 SOD活性 ,减少 MDA生成 ;减少 Ca2 +在心肌组织内的聚积 ;亦能明显降低心肌 CK、L DH和 FFA的释放。结论 :冠脑益嗪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保护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 ,防止膜脂质过氧化及阻断钙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阳通脉方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后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检测大鼠灌胃14d后温阳通脉方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再灌注损伤纽(IR组)、假性处理组血清MDA、SOD含量。结果 温阳通脉方组、IP组MDA含量低于IR组,SOD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后,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DA含量,升高SOD含量,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心梗再灌注后心电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左室支方法制作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然后分为对照组和后适应组,观察两组家兔于再灌注前至再灌注2h期间的心电变化,并测定缺血前、再灌注前、再灌注结束时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缺血后适应组兔再灌注2h末Ⅱ、Ⅲ、aVF导联ST段平均抬高值低于对照组,而心肌再灌注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再灌注3h末CK-MB及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1h血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而再灌注3h两组间MDA、SOD、GSH-PX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可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心律失常等心肌损伤指标,对心肌梗死起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再灌注早期氧自由基的活化,减轻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腐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 Langendroff- Neely离体心灌注方法 ,以缺血 12 0 min,再灌注 2 0 min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 (n=12 ) ,采用St.Thomas液作为心停搏液。实验组 (n=12 )以腐胺 10 mg/ ml作为心停搏液 (St.Thomas液 )的添加剂。测定心脏停搏前和缺血 12 0 min,再灌注 2 0 min后的心率、主动脉流量、冠脉流量和心输出量。测定心脏缺血 12 0 min,再灌注 2 0 min后心肌组织 MDA、SOD,并进行心肌超微结构比较研究。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 ,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 SOD活性无明显变化 ,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MDA水平 ,减轻细胞膜结构的损害 ,心肌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心肌结构保存好。结论 :腐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低温和蟾酥及两者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物理降温组(C组)、蟾酥组(D组)和物理降温 蟾酥组(E组),并分设基础、结扎前30 min、结扎或穿线即刻、结扎或穿线后30 min和旷置或再灌注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8个时点,动态监测体温,监测再灌注120 min时血液及缺血区中央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和乳酸(LD)的含量.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20 min的家兔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比较,明显改善血清及心肌MDA、FFA、LD和SOD含量,显著升高心肌ATP活性(P<0.05),同时还观察到联合应用降温和蟾酥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降温组或蟾酥组(P<0.05).结论低温及蟾酥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两者合用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ⅡA后处理组(c组),每组8只。A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B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C组: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3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160min时,经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约2ml,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CK、LDH、MDA和SOD含量。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CK和LDH明显降低,凋亡指数亦明显降低;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高血脂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I/R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 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 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 min。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用伊文氏蓝-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的范围。结果 ①血清CK活性的测定: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I/R组的活性CK的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712.94±20.68)、(946.58±27.43) vs (232.12±18.26)U/L,P<0.05,1 U=16.67 nkat],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I/R组(P<0.05)。②血清SOD和MDA的含量:缺血后处理组血清SOD 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MD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心肌梗死范围: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I/R组的心肌缺血区与左室面积的比率无明显差异。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坏死区与缺血区的比率显著低于I/R组[分别为(25.3±6.6)% vs (39.2±7.1)%,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I/R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磷酸肌酸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使心肌缺血,30 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120 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磷酸肌酸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前30 min经右颈内静脉注射磷酸肌酸3 mg/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磷酸肌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LDH、CK值降低,心肌组织MDA值减小,SOD值升高.光镜及电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改变显著减轻.结论 磷酸肌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姜黄素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I/R组、姜黄素后处理组和姜黄素+ZnPPⅨ后处理组。结扎雄性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6 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缺血30 min后再灌注前1 分钟内由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或ZnPPⅨ。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病理改变以及心功能改变、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和表达改变。结果 与I/R组比较,姜黄素后处理可明显上调HO-1活性和表达,并能显著抑制I/R后的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反应。这一保护作用可被HO-1抑制剂ZnPPⅨ部分消除。结论 姜黄素后处理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心肌I/R损伤,其保护作用与上调HO-1蛋白的活性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组(LD组)和高剂量组(HD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恢复灌注120min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药物输注前(T1),LAD阻断后30min(T2),LAD开放后30min(T3)、3h(T4)、6h(T5)、24h(T6)共6个时点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LD组和HD组血清CK-MB、LDH、cTnI、MDA及NOS水平显著降低,SOD与GPX含量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尼可地尔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并将二者进行对比观察。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川芎嗪组(Ⅰ组)、尼可地尔组(Ⅱ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Ⅲ组),每组15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后支90min,切断结扎线后各组分别静脉滴注川芎嗪、尼可地尔和生理盐水。观察指标:①左心室的心肌无复流面积(NRA/LVA):②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MIA/LVA);③血清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Ⅰ组和Ⅱ组的NRA/LVA和MIA/LVA均小于Ⅲ组,再灌注后120min时CK、LDH和MDA均低于Ⅲ组;而SOD均高于Ⅲ组。Ⅰ组与Ⅱ组间比较,除了Ⅰ组的CK和LDH低于Ⅱ组外,其他观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川芎嗪可减少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面积和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且效果与尼可地尔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痛灵滴丸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痛灵滴丸预适应对兔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心痛灵滴丸预适应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学损伤,能显著提高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而且能加强缺血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心痛灵滴丸预适应能诱导缺血预适应样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As)起始、发展的全过程扮演着中心角色,从巨噬细胞脂质积聚和炎症反应入手,寻求某个作用环节进行干预有可能成为非常合适的As治疗靶点。内皮功能失调是As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始事件,内皮细胞释放的粘附分子如ICAM、VCAM、ELAM及Selectin,介导单核细胞活化并向内膜下募集、分化,巨噬细胞释放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单核细胞的移行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MIF还可诱导ICA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预先给予不同剂量的高氧液(HO)对糖尿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 以32只家兔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喂养8周,随机分为4组(n=8), 即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环绕冠状动脉左前支(LAD)不结扎;吸氧组(OX组):于结扎前30 min,经鼻吸纯氧2 L/min;HO1组:在结扎LAD前30 min,静脉注射HO液10 ml/kg;HO2组:结扎前30 min,静注HO液20 ml/kg。于结扎LAD前即刻(T1,基础值)、开放LAD前即刻(T2)及开放后120 min(T3)时,颈总静脉插管取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栓素B2(TXB2)的浓度,计算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取LAD,测定其在硝普钠(S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下的张力。结果: T2,3时,Sham组CPP的恢复率高于其余3组;HO2组CPP的恢复率高于OX组和HO1组(P<0.05)。与T2时相比,T3时各组CPP的恢复率明显降低(P<0.05);与T1时相比较,T2,3时OX组血清NO的浓度降低,OX组、HO1组和HO2组TXB2的浓度升高;T2时OX组、HO1组血清ET-1的浓度升高,T3时OX组血清ET-1的浓度升高(P<0.05)。与OX组相比,T2,3时HO2组血清NO的浓度明显升高,ET-1和TXB2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在NE作用下其余各组冠状动脉收缩张力均降低。在SNP作用下,OX组和HO1组冠状动脉舒张张力升高,HO2组降低(P<0.05);HO1组和HO2组冠脉收缩张力高于OX组,HO2组冠脉收缩张力高于HO1组(P<0.05)。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HO液对糖尿病兔心肌I/R时的冠状动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注射20 ml/kg HO液的效果优于注射10 ml/kg HO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尼可地尔后处理2、5和10 mg/kg剂量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后处理组在缺血后再灌注前实施5次10 s再灌注-10 s再阻断循环.尼可地尔后处理组在缺血后再灌注前分别给予三个剂量10 min.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和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尼可地尔后处理能使肌酸激酶、丙二醛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 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尼可地尔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稳定细胞膜,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心肌缺血预处理(IPC)及二氮嗪预处理(DPC)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糖尿病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40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各分为5组(每组8只):①对照组(Con组):仅行全心灌流120min,不做其他处理;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脏平衡灌流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③IPC组:缺血30min前,心脏平衡灌流10min,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余同I/R组;④DPC组:心脏依次平衡灌流10 min,重复2次灌注含二氮嗪(浓度为100μmol/L)的K-H液5min,间隔灌注K-H液5min,余同I/R组;⑤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用DMSO取代二氮嗪,过程与DPC组处理相同。比较各组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环磷酸鸟苷(cGMP)、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的变化。电镜对心肌线粒体行Flameng评分。结果:①灌流液CK含量:缺血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CK含量比较(与I/R比较):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明显降低(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无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MDA含量: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含量明显比I/R组降低(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SOD含量: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cGMP、NO、NOS含量的变化: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及DPC组与I/R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心肌线粒体Flameng评分:糖尿病大鼠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及DPC对非糖尿病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正调NO、cGMP及NOS的表达。而糖尿病可抑制IPC及DPC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NO信号通路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