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94年2月~1995年10月,作者对医院临床内科氧气湿化瓶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提示:湿化瓶的液体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生长,检出率为78.9%,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选用三种消毒液浸泡湿化瓶消毒,(0.2%过氧乙酸,1:100"84"消毒液与0.1%的新洁尔灭)消毒效果相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消毒后病人使用湿化瓶和干燥备用湿化瓶分别于第4天和第7天有细菌生长。消毒后湿化瓶,病人使用应每周消毒2次,干燥备用湿化瓶超过1周应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2.
吴小玲  朱晶 《护理研究》2007,21(3):660-660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多有报道。汪涛等对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氧气温化瓶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40%的氧气湿化瓶均不同程度被污染。笔者对“二甲”以上的50多家医院进行调查,对于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98%的医院为浸泡消毒,2%由供应科采取“低温灭菌法”。卫生部要求:氧气湿化瓶24h更换1次,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减轻护理工作量,现将氧气湿化瓶和内芯改为无菌的一次性材料。  相似文献   

3.
氧气湿化瓶污染可以引起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这在临床医院感染学研究中得到证实,因此加强备用氧气湿化瓶的消毒与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氧气湿化瓶为医院必备之物,它的带菌状况已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搞清该器具的带菌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我科于1997年8月~2001年7月,对氧气湿化瓶进行了带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以防止氧气湿化瓶污染,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统一收集处理院内的氧气湿化瓶,分别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及改进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对比分析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氧气湿化瓶消毒方式均能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后第7天检测对照组合格率53.33%,观察组合格率为98.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增加物理烘干及采用无纺布包装,能够增强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延长存放时间,对减少氧气湿化瓶污染,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臭氧消毒箱用于氧气湿化瓶消毒与保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为了有效防止因湿化瓶系统的污染而造成院内感染,对臭氧消毒箱用于湿化瓶系统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1方法将湿化瓶和呼吸机螺纹管等器具经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清水冲洗、晾干后放入臭氧消毒箱内,开机2  相似文献   

7.
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存放有效时间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通气管的消毒已列入护理常现,但究竟吸氧与不吸氧的湿化瓶有何区别?湿性或干性保存有效期多少?不同气候湿化瓶如何保存?细菌是致病菌还是非致病菌?没有充分依据。为了得到可靠依据,更有利于临床湿化瓶的消毒,我们从1997年1月~8月在呼吸科病房进行了各种采样分析,具体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7年1月我们用1%消毒灵常规浸泡湿化瓶30min后,盛放冷开水,湿化瓶内通气管用75%酒精棉球揩拭,611后(当天)对通气管、吸氧湿化瓶、不吸氧湿化瓶各10只进行了采样(注:吸氧病人都为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张美华  张连欣 《现代护理》2005,11(7):562-562
吸氧是临床工作中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用过的湿化瓶需要消毒后干燥备用。但湿化瓶内壁的水垢难以清除,有报道用食醋浸泡除垢,将食醋倒满瓶浸泡30min~1h,这样费时并且呈多。我们自2003年,用比重为1.28的稀硫酸清除湿化瓶水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选择最佳消毒方案。方法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 ,对臭氧高强紫外线消毒法和消毒液浸泡法消毒氧气湿化瓶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经清洗干燥后的氧气湿化瓶在臭氧高强紫外线消毒柜消毒50 min,检测130件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为96.92%。将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置于含有效氯250 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浸泡30 min,检测130件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为70%。结论紫外线消毒柜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消毒液浸泡法,且前者易于保存。  相似文献   

10.
吸氧对于缺氧的病人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在氧疗的护理中,对氧气瓶的附件——湿化瓶及其管道(指连接湿化瓶与鼻导管的管子与玻璃接头)的清洁消毒,研究不多。近年在我们收治的肺心病人中,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使我们考虑到氧气瓶附件的清洁消毒问题。今将我们做的工作初步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临床上氧气湿化瓶科学、合理的更换频率,优化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需要持续7 d吸氧的61例患者,在使用氧气湿化瓶的第1天至第7天的上午8∶00,分别对其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瓶口及湿化液进行采样,并更换湿化液。由实验室取液划板,48 h统计结果,如有细菌生长,挑取菌落进行细菌计数和细菌鉴别。以不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第1天结果为对照组,以第2天至第7天结果为实验组,应用χ2检验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不合格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氧气湿化瓶使用的第2、3、4、5天,氧气湿化液和湿化瓶口细菌检出数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天及第7天湿化液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4.1%(33/61)和90.2%(55/61),均高于第1天[9.8%(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5和78.721,P〈0.01);第6天及第7天氧气湿化瓶口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7.9%(17/61)和60.7%(37/61),均高于第1天[9.8%(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83和34.513,P〈0.05和0.01)。结论: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在使用第6天开始,无论是湿化液还是湿化瓶口,细菌检出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建议在使用氧气湿化瓶的第6天更换湿化瓶。  相似文献   

13.
改进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改进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和持续使用时间。方法分两阶段进行消毒监测。第一阶段分2组,观察组使用无菌蒸馏水为湿化液,并使用改进的消毒措施;对照组使用冷开水为湿化液,并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对两组第3天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第二阶段对50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对1~7d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阶段观察组湿化瓶持续使用3d后的湿化液细菌监测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二阶段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7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能有效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7天必须更换消毒以有效控制细菌生长,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湿化器温度设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使用呼吸机时设定湿化器的最佳温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33例应用人工呼吸机的病人分成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湿化器的温度设置分别是35℃、低于体表温度(以腋温为准)1℃、低于体表温度2℃、低于体表温度3℃、低于体表温度4℃.结果经统计学分析,5个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于体表温度2℃为设置呼吸机湿化器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保存期进行研究,以明确其保存有效期。方法将240个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分别保存于5个临床科室,保存时间180 d,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保存30、60、90、120、150、180 d细菌监测结果均≤20 CFU/件,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100%。结论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用保鲜袋单独包装,做好保存环境管理,其保存期最少6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保证新的高效而复杂的消毒技术得到正确使用,促进有关消毒管理制度的完善化。方法:对消毒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技术进展的简介,作为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内容。结果:在单位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分级、分类、分层次地做好医务人员,新参加工作人员,实习、进修人员的在职培训。结论:避免或降低医源性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技术——LEJ—1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介绍一种新技术LEJ-1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仪能在360度范围内任意取样,使得在一个超声切面上能同时同步记录下心脏内任意结构含5秒或以上时间的多个心动周期的M型超声图像。方法:应用该技术对30例正常人及14例陈旧心肌梗塞患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正常人同一水平心室壁各节段间收缩期增厚率差别不明显,而在心肌梗塞患者中受累节段增厚率减低为2-30%,且室壁增厚率较未受累节段相差均非常显著。结论: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分析仪可提供心脏内各个结构更多更准确的运动信息。  相似文献   

18.
由于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其防治工作相当的艰巨与复杂。为及时有效地配合全院防治工作,我院高压氧科制定了:清扫、通风、健之素液擦试、过氧乙酸及二氧化氯消毒液交替喷洒、紫外线照射、每月一次空气培养,严密监测空气指标等一系列严格的消毒监控措施,从根本上做到了“SARS期间”无1例因做高压氧而导致院内感染SARS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由于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其防治工作相当的艰巨与复杂.为及时有效地配合全院防治工作,我院高压氧科制定了:清扫、通风、健之素液擦试、过氧乙酸及二氧化氯消毒液交替喷洒、紫外线照射、每月一次空气培养,严密监测空气指标等一系列严格的消毒监控措施,从根本上做到了"SARS期间"无1例因做高压氧而导致院内感染SARS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