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源性溃疡出血56例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近年来,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中,HU的因素已被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肝源性溃疡85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占42.3%,明显高于其他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源性溃疡4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的诊治方法。方法269例肝硬化患者,经胃镜证实有消化性溃疡者45例,应用洛赛克、心得安治疗2-4周。结果45例患者溃疡愈合37例,愈合率为82.2%,有效8例。有效率为93.3%。结论应用洛赛克、心得安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明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肝硬化住院患者肝源性溃疡的内镜特点。方法 对69例行胃镜检查发现肝源性溃疡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不振、反酸、上腹不适、腹胀、肝区不适、黑便、呕血为主。内镜检查:溃疡均为活动期,7例溃疡表面见血痂附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3例,胃溃疡21例,复合溃疡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及静脉曲张。结论 肝源性溃疡患者缺乏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症状,易被肝硬化的表现所掩盖,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及时发现上消化道疾病,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王美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34(1):54-55
为探讨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 ,本研究对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院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同期单纯消化性溃疡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 1例肝源性溃疡患者中 ,男性 4 6例 ,女性15例 ,年龄 2 1~ 75岁 ,中位年龄 相似文献
7.
奥美拉唑合并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合并小剂量普萘洛尔对肝源性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肝源性溃疡70例,观察其溃疡部位、合并出血率及溃疡愈合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5例,用普萘洛尔+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对照1组(B组)35例,用奥美拉唑+维生素B6口服治疗。同期选择单纯性消化性溃疡35例,作为对照2组(C组),治疗方法与B组相同。结果肝源性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高,较对照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萘洛尔可明显提高肝源性溃疡愈合率,与B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且易合并出血,门静脉高压可能从中发挥作用,小剂量普萘洛尔有助于肝源性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与肝功能及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肝源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肝源性溃疡患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出血率比同期消化性溃疡高。静脉曲张程度轻、中、重度发生率分别为9.09%、24.4%、32.25,肝功chid分级A,B,C分别为13.1%、20.3%、32.1%,有显着性。结论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门脉高压及肝功能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心得安佐奥美拉唑对肝源性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小剂量心得安佐奥美拉唑对肝源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肝源性溃疡并出血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2例,用奥美拉唑和心得安加基础治疗;对照组(B组)21例,用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加基础治疗;另选单纯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0例作为对照2组(C组),治疗方法与B组相同。结果:心得安组平均止血时间(2.36±0.58)天,止血有效率90.9%,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肝源性溃疡合并出血时难以止血可能有门静脉高压因素参与,小剂量心得安佐奥美拉唑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肝源性溃疡(H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5年来符合标准的256例行胃镜检查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溃疡发病率为32.42%(83/256)高于慢性肝炎组的25.24%(26/1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p阳性感染率为42.58%(109/256),非肝硬化组Hp阳性感染率为35.92%(37/10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肝源性溃疡伴Hp感染54例,Hp阳性率为65.06%,无肝源性溃疡组Hp感染55例,Hp阳性率为31.7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HU发生率分别为28.33%(17/60)、28.83%(32/111)、40.00%(34/85),肝功能C级组中HU的发生率比A级组及B级组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16例,HU发生率为46.55%(54/116),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40例,HU发生率为20.71%(29/1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HU发生率为60.42%(29/48),轻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HU发生率为36.76%(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病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分级越差,溃疡发病率越高。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法莫替丁三联方案与胶体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PU)2周的疗效。方法:将59例确诊为肝硬化并经胃镜证实合并直径≥3mm的活动期且经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Hp阳性的PU,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给予普萘洛尔30~120mg/d,分3次口服(以静息心率下降20%~25%为度),双歧杆菌活菌制剂100ml,法莫替丁20mg,均每日2次口服;乙组29例给予胶体次枸橼酸铋120mg,每日三餐前及睡前口服,阿莫西林0.5g、呋喃唑酮0.1g均每日三餐后及睡前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甲组愈合率、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70.0%、96.7%和26.7%,乙组分别为31.0%、69.0%和8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胃溃疡(GU)愈合率、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甲组分别为73.7%、100.0%和26.3%,乙组分别为40.0%、75.0%和80.0%;十二指肠溃疡(DU)愈合率、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甲组分别为63.6%、90.9%和27.2%,乙组分别为22.2%、55.6%和88.9%,GU、DU的甲、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门脉高压,对抗内毒素血症有助于肝硬化患者PU愈合;Hp感染与该类PU的形成无关,对于Hp阳性患者不需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患者的急诊内镜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患者60例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及其他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内镜下病变表现为4种类型,其中充血水肿型36例、急性溃疡型22例、出血糜烂型20例、坏死剥脱型12例(有的各型并存)。单纯内镜下止血14例全部成功,内镜下止血加静脉给药止血20例亦全部成功;内镜下止血+胃管注药+静脉给药止血18例、成功15例;内镜下止血+胃管注药+静脉给药+手术止血8例、成功5例;有6例重症患者虽经内、外科综合治疗仍然病死。结论急诊内镜不仅是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21例,非出血者5例。内镜检查可见胃或十二指肠有活动性出血和(或)有血痂附着的溃疡病灶。21例溃疡出血患者采用内镜治疗,3例患者转入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内镜检查是肝源性溃疡出血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肝炎后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9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对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 肝炎后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 9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 ) 4 6例 ,口服普萘洛尔加西咪替丁 ;对照 1组 (B组 ) 4 4例 ,口服维生素B6加西咪替丁。另外选单纯性消化性溃疡 4 4例作为对照2组 (C组 ) ,治疗方法与B组相同。结果 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位年龄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 12年 ,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 ,合并出血率高 ,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普萘洛尔可明显提高其溃疡的愈合率 ,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难以治愈 ,且易合并出血 ,门静脉高压因素可能从中发挥了作用 ,小剂量普萘洛尔有助于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观察双倍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先以生长抑素250 μg单次快速静脉注射,双倍剂量组39例继以500 μg8226;h-1静脉微泵维持注射,常规剂量组40例继以250 μg8226;h-1静脉微泵维持注射。结果双倍剂量组出血控制率为87.1%,高于常规剂量组的70.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Child Pugh B+C级病例,双倍剂量组为83.9%,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的60.0%(P<0.05),双倍剂量组输血量(2.4±2.3) 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3. 9±3.2) L(P<0.05)。结论生长抑素可有效控制急性静脉曲张出血,双倍剂量能提高对Child Pugh B+C者的出血控制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1990年1月-1999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4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作胃镜检查。结果 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4.92%,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为43.75%;在childA级、B级、C级肝功能病人之间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门脉高压性胃病和食道静脉曲张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食道静脉曲张者(P<0.01)。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82.43%无症状。结论 门静脉高压可能是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增高的重要致病因素,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无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3例,分析患者消化道出血病因,内镜诊疗时间对病因检出率的影响。结果患者进行内镜诊疗的时间在12h以内与12~24h的检出率相比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以内检出率相比25~48h检出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急诊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在诊断与治疗中均有良好的效果,诊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2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胃镜套扎止血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的胃镜检查,确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随后在胃镜下对曲张静脉进行急诊、择期单次或多次套扎,其中7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行胃镜下套扎术,20例进行择期胃镜下套扎术。结果2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中25例(92.6%)在术后2~3周复查胃镜,静脉曲张程度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急诊抢救及择期胃镜下套扎术止血成功率均在90%以上。结论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预防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