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女性住院患常患有全身性疾病,绝经后雌激素的锐减及患病后运动量的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对65例高危患及时进行防跌倒的认知干预,深刻体会到这是预防慢性病住院高龄女性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28-3929
通过调查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科骨质疏松性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骨折的部位、发生骨折的时间、骨折损伤的原因等,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差异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占骨折患者的12.06%,占总住院例数的4.46%。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显著多于男性,集中于66~70岁及71~75岁两个年龄段(P<0.05)。髋关节骨折及椎体骨折明显多于其他部位骨折(P<0.05)。南昌市住院患者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24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23例和干预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骨科住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骨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指导学习骨质疏松基本知识、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对家属的指导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差异.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的QOL评分均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48例骨质疏松眭骨折住院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23例和于预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骨科住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骨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指导学习骨质疏松基本知识、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对家属的指导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差异。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的QOL评分均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外力、低骨密度、不良生活习惯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注意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84-5084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1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阶段分成2组,根据X线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8.07%,男性占31.93%,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性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方法:选取298例住院的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及183例非糖尿病绝经后女性对照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其定腰椎2-4(L2-L4)、股骨颈骨密度。采用FRAX中国模式计算其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结果: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的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为(0.94±1.03)%,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为(3.58±1.68)%。与绝经后女性对照组相比,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83±0.13)g/cm2比(0.80±0.11)g/cm2,P=0.047]和L2-L4骨密度[(1.04±0.17)g/cm2比(0.97±0.14)g/cm2,P〈0.001]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FRAX评估的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0.94±1.03)%比(0.96±0.80)%,P=0.814]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3.58±1.68)%比(3.72±1.35)%,P=0.305],在绝经后T2DM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尽管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和L2-L4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者,但2组间的10年内发生骨折概率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骨密度增高及未将T2DM作为一个危险因素纳入FRAX誖计算系统中,可能是2组间骨折概率无差异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未来的FRAX测评系统中,需将T2DM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均对手术满意,住院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及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发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发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对13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仙分成三组,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询问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本组骨折女性占67.15%,男性占32.84%,骨折部位依次为髋骨,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诱发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进行骨密度测定的人群中进行调查,包括门诊体检者和住院患者.结果: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身高、体重、女性绝经年龄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经常吃豆制品、喝纯牛奶、日光照射、锻炼、婚姻满意状态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保护因素,父母骨折次数、生活压力状态和日常抑郁状态是其危险因素.结论: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重视其可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和澳大利亚Garvan nomogram评估法评价女性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期间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骨科女性骨折患者46例(骨折组)及体检女性人群58例(对照组),收集骨折前的临床资料。应用FRAX评估法和Garvan nomogram评估法评估骨折风险,采用工作者曲线(ROC曲线)评价两种评估方法识别骨折风险的效能。[结果]骨折组年龄高于对照组( P <0.001);骨折组近12个月有摔倒史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应用Garvan nomogram评估法计算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识别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FRAX评估法。[结论]年龄及近12个月摔倒病史与60岁以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密切相关;Garvan nomogram评估法能更有效识别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女性人群,方法简便、准确,可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OP)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50例老年人OP性骨折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女性骨折占68.67%,男性占31.33%,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OP性骨折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而受到轻微的外力碰撞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OP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帮助老年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OP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骨质疏松的特点、骨折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等方面,以及饮食、运动、高危人群、用药、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认为老年人骨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因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疗法在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适度运动对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10例入选的高危老年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运动疗法组: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体和具体化运动处方,所有受试者均加服钙尔奇D600(每片含元素钙600mg和VitD 125IU).对照组:仅作定期健康教育并加服相同剂量钙尔奇D600.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变化、骨折发生率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L1-4骨密度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运动疗法组骨密度的上升更为明显(P<0.05),骨痛症状明显缓解,运动疗法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适度运动是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PV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PV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骨密度、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情况(情绪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活满意度)、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骨密度水平上升,ODI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骨密度水平较高,ODI水平较低(P<0.05);两组情绪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活满意度水平上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疼痛程度较低(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给予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PV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注入骨水泥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常用的固定方法之一。目的:评估注入骨水泥内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固定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胸腰椎标本,测定骨密度以及最大压力载荷、位移、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建立骨折模型,注入骨水泥固定后,再次测定最大压力载荷、位移、刚度指标,比较注入骨水泥固定前后生物性能的变化,同时与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学性能进行比较。对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缓解疼痛程度、胸腰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外渗等情况,明确注入骨水泥固定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实验测定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最大载荷为2285N,比骨折前承受的最大载荷1954N强度增加了近16.9%,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刚度为427N,比骨折前刚度349N增加了近22.1%,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性能。对应用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以及应用闭合复位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发现2种方法均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而闭合复位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水泥注入量、局部后凸角以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均更好,表明闭合复位辅助下注入骨水泥固定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后骨密度(BMD)的改变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CKD并发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65岁以上非透析的CKD住院患者,根据2002年K/DOQI指南CKD的定义及分期系统分为CKD 1~2期组、CKD 3期组和CKD 4~5期组。记录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测定腰椎及股骨BMD。根据受试者的BMD值将CKD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对比两组CKD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钙、磷及骨钙素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达30.4%,OP组与非OP组比较,女性比率大,BMI及维生素D水平低,血清降钙素水平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绝经后女性和低BMI是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其中,绝经后老年女性和低BMI的老年患者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Cobb角度数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5。53例患者全部成功定位穿针,每节椎体注射骨水泥量2~5 m L,2例患者骨水泥渗漏至前方或侧方;3例患者术后恶心,1例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让人满意效果,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7/2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康复情况,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90 %椎体骨折是由骨质疏松所致。在美国 ,每年约有 70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7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约为 70 %,8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约为 5 0 %。有超过 1/ 3患者都有慢性疼痛[1 ] 。中国北京地区报道 5 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为 15 %。另一项研究证实 ,随着年龄增长 ,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会逐渐增长 ,男性每年 0 1%,女性每年 0 3 %~ 1 3 %[2 ] 。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椎体矢状面变形 ,邻近椎体生物力学变化 ,使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几率增加 5倍左右[3 ] 。这类骨折可引起慢性疼痛 ,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