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9年3月~1997年10月 ,笔者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顽固性指病程在3个月以上尚未恢复正常 ) ,运用穴位注射翳风穴加按摩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收集的69例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9例为门诊患者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诊断 ,病程在3个月以上。男性44例 ,女性25例。年龄最大的71岁 ,最小的13岁。病程最长的11月 ,最短的3个月。曾经经口服中西药治疗7例 ,经服药加针刺治疗56例 ,经瘢痕灸治疗6例。病初即有患侧乳突区疼痛或压痛53例 ,无疼痛、压痛11例 ,曾…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1年6月-2003年6月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该病5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0-01~2001-10,我院采用穴位挂线加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67年~1996年运用针刺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4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49例,年龄13~58岁,病程3天~3个月。治疗方法针刺取急例颜面部主穴:太阳、下关、颊车、牵正、地仓;上肢取合谷、双下肢取双侧足三里;配穴取患侧颜面部头维届、巨、阳白、迎香、承泣、翳风、印堂、人中、四白、承浆;上肢取手三里,下肢取双侧巨虚及内庭。选用26~28号0.5~2寸毫针,每日针一次,每次取主穴3个配穴6个,针15天为一个疗程,留外30分钟,10分钟行针一次,间隔5天后行第Th疗程。每…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月,采用电针为主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75岁,20岁以下者4例,20~41岁者30例,41~50岁26例,51岁以上者8例。病程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1天。发病部位左侧36例,右侧32例。2 发病诱因 发病前有明显受风寒侵袭者62例由于情志所伤者4例,患口腔感染者2例。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3 诊断依据 患侧面部随意运动和表情运动障碍,前额皱纹变…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年来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 ,采用从面颊内外沿面神经分布区进行按摩 ,并配合点按患侧面部穴位的方法 ,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具有疗效高 ,疗程短的特点 ,现将3年来对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的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78例中 ,门诊45例 ,住院33例。男42例 ,女36例。年龄最小11岁 ,最大62岁。病程最短1天 ,最长60天 ,其中1~14天51例 ,15~60天27例。上述病例均不同程度出现两额纹不对称 ,患侧睑裂闭合不全 ,发笑时口角及人中沟偏向健侧 ,及患侧面部皮肤感觉麻木或异常等症状 ,诊断… 相似文献
7.
刘同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37-37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成2 组,对照组60 例予普通毫针针刺治疗,治疗组6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按摩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85%,有效率100%,痊愈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17.3 ;对照组痊愈率65.5%,有效率94.8%,痊愈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23.4.2 组痊愈率及所需治疗次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配合按摩治疗面神经麻痹可大大提高痊愈率,并能够缩短病程,患者更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 ,1 997年 2月—2 0 0 1年 3月我院采用超短波并穴位按摩治疗此病患者1 7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 72例中 ,男 98例 ,女 74例 ;年龄 3 0~ 71岁 ,平均 5 1 .2岁 ;病程均 <1 0d。病情程度 :轻度 82例 ,睑裂扩大约 2mm ,无睑外翻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2mm ,蹙额能力弱 ,睑闭合稍不全 ,吹哨能力稍差 ;重度 3 1例 ,睑裂扩大 >3mm ,下睑外翻 ,鼻唇沟消失 ,口角下垂 >3mm ,蹙额不显额纹 ,睑不能闭合或有Bell氏征 ,不能吹哨 ;中度 5 9例 ,病情介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及治疗时间差别。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A组)和针刺治疗组(B组)各6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次数)进行评定。结果A组痊愈37例(61.7%),显效19(31.6%),有效4例(6.7%),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3.3%):B组痊愈35例(58.3%),显效19(31.7%),有效6冽(10.0%),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0.0%)。A组、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时间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采用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无差异,但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方便简洁,次数少,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针刺时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以及面部受风或着凉引起.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而致病,亦可能与面部的病毒感染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言:"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令口歪僻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引起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于经脉之中,导致筋脉失养而使本病发生.风寒之邪内侵则是本病发生的直接病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5岁最为常见.男性较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电针参与治疗的时机。方法:选择60例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电针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统计,本组治疗的60例中,痊愈48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温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电针参与治疗的最佳时机是"病情顶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照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面部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后面部肌表情肌恢复情况。结果:冶疗组痊愈92.6%,有效7.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40.9%,有效36.4%,无效22.7%,总有效率77.3%。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疗效稳定,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18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经过针刺、放血疗法治疗,治愈14例,占77.7%,有效4例,占22.3%,总有效率100%。在患者发病初期给予针刺、放血疗法,能促进血液循环及功能恢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面瘫即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喎斜”,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种。作者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采用针刺治疗面瘫,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治愈率,使后遗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究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分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根据病程实际情况分为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进行分期针灸治疗。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分期针灸治疗方法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发泡疗法结合针刺在特发性面瘫病例急性期及整个病程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急性期采用静滴复方甘露醇+地塞米松、口服阿昔洛韦结合针刺+TDP治疗,恢复期单用针刺+TDP治疗,治疗组急性期采用中药发泡疗法、口服阿昔洛韦结合针刺+TDP治疗,恢复期单用针刺+TDP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特发性面瘫急性期缓解耳后疼痛及整个病程中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参与治疗特发性面瘫过程中,中药发泡疗法可以取代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申脉穴、照海穴结合面部腧穴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面部取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患侧申脉与照海穴,每10日为1个疗程,针刺5 d后休息2 d。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患者眼裂闭合不全的疗效。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29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32/32);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28/3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P<0.05)。
结论针刺申脉穴、照海穴结合面部腧穴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眼睑闭合不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