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31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1例反复肝功能异常、HBsAg阴性HBV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分析,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按慢性肝炎病理诊断标准进行分级(G)及分期(S)。结果31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8例肝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7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18例肝组织学检查HBsAg阳性2例,HBcAg阳性16例;病理分级、分期G4S4有7例,G1-3、S2-3有11例。结论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低水平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2.
血清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附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血清HBsAg阴性的肝病患者并不能除外乙肝病毒感染 ,我科近年来收治 17例经HBV DNA检测及肝穿活检证实的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 ,现就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共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 2 38例 ,选择其中血清HBsAg阴性和 /或抗 HBs阳性、血清HBV DNA(PCR法 )阳性、且除外甲、丙、戊型肝炎者 17例。对其临床资料、肝脏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肝组织经皮肝穿取得 ,常规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网织染色后光镜检查。肝内HBsAg、HBcAg用S…  相似文献   

3.
杨建华  贾雯  汪月娥  计焱焱 《肝脏》2013,(11):749-751
目的观察和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临床时期的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31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临床时期的血清HBsAg和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并对HBsAg、HBV DNA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对不同临床时期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临床时期分为非肝硬化期[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肝硬化代偿期,除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代偿期肝硬化期患者的HBs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不同临床时期HBsAg和HBV DNA定量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非肝硬化期患者中,HBeAg阳性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水平有相关性(r=0.176,P=0.005),HBeAg阴性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水平无相关性(r=0.003,P=0.823)。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无论HBeAg是否阳性,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均有相关性(HBeAg阳性,r=0.072,P=0.01;HBeAg阴性,r=0.101,P=0.004)。结论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患者血清HBsAg和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且HBsAg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0例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十年前后的乙肝二对半、HBVDNA、肝功能、B超的变化。结果十年后50例患者中仅6例出现过ALT升高(均〈100U/L),3例和脂肪肝有关,3例因服用损肝药物所致,停药后ALT恢复正常。50例患者均存活,肝功能基本正常,1例HBVDNA1.4E+03copies/ml 49例HBVDNA〈1.0E+03copies/ml。10例表现为慢性肝炎,3例为脂肪肝1例为肝硬化,未发现肝癌。结论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病情发展缓慢,十年的临床转归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HBs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Bs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其在不明原因肝病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HBsAg阴性不明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用巢式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并行肝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排除常见嗜肝病毒感染及其它原因的肝损害。结果62例HBsAg阴性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11例,其中2例荧光定量PCR阳性(2/62),9例巢式PCR阳性(9/60),阳性率为17.74%(11/62),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亦证实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照组2例阳性(2/2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sAg阴性慢性HBV感染是不明原冈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01-05月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并作活体肝组织穿刺病理学诊断(肝穿)且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57例,其中HBeAg(+)组87例,HBeAg(-)组50例,对2组间的血清学指标及肝穿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HBeAg(+)组和HBeAg(-)组HBV DNA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②HBeAg(+)组患者的ALT异常率要高于HBe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⑧HBeAg(+)组的病理炎症分级要重于HBe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1),但2组间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BeAg(-)组中HBV DNA(+)组的病理炎症分级要重于HBV D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2组间纤维化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eAg阳性是判断HBV复制的良好指标。对HBeAg阴性患者应常规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筛查前C区变异。尤其应对HBeAg阴性且HBV DNA高水平的患者加以重视,结合肝穿结果综合评估病情以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7.
HBsAg阴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在HBsAg阴性的肝病患者血清中得以检出HBV DNA。本文7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为2002年6月~2004年3月我院门诊及感染内科的住院患者,现将其血清学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HBV感染者不同临床时期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RNA)、HBV DNA以及HBsAg水平。方法入组86例慢性HBV感染者,抽提血清HBV RNA并以Oligo(dT)为引物反转录mRNA为cDNA,Taqm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NA。将慢性HBV感染者不同临床时期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 RNA定量在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患者中依次降低,不同临床时期血清HBV RNA水平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HBV感染者中,血清HBV RNA与HBV DNA呈正相关(HBeAg阳性,r=0.523,P=0.004;HBeAg阴性,r=0.340,P=0.034)。血清HBV RNA水平与HBsAg水平均呈正相关(HBeAg阳性,r=0.548,P0.01;HBeAg阴性,r=0.317,P=0.049)。结论随着慢性HBV感染病程的进展,血清HBV RNA水平逐渐下降。且血清HBV RNA水平与HBV DNA、HBsAg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隐匿性乙型肝炎79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不同HBV抗体阳性而肝功能反复异常者的临床与肝组织病理进行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27例(34.2%),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59例(74.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26.1,P〈0.01);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慢性肝炎77例,其中大多数为轻中度损害,肝硬化早期2例;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BsAg阳性11例,HBcAg阳性32例。结论:①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②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肝损害,需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9例患者均为1999年6月~2001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19~56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3.5年。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轻度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eAg(+)和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sAg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HBeAg(+)55例和HBeAg(-)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的水平。结果 HBeAg(+)患者血清HBV DNA、ALT和AST水平较HBeAg(-)患者高(P〈0.05);HBeAg(+)患者血清HBsAg水平较HBeAg(-)患者低(P〈0.05);高水平血清HbsAg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F=10.096,P〈0.01);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存在负相关(r=-0.796,P〈0.01),而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无相关性(r=0.289,P〉0.05)。结论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后长期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84例 CHB 患者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后长期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指标的变化,肝炎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抗病毒治疗组53例,未抗病毒治疗组31例)。通过 Kaplan-Meier 法分析两组血清中再次出现 HBsAg 和 HBV DNA 累计阳性率,及抗-HBs 累计阳性率,并对相关危险/暴露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共84例发生 HBsAg 清除和(或)转换的患者,在随访中位时间24(6~60)个月时,部分患者血清中再次发现 HBsAg 阳性,治疗组累计 HBsAg 阳性率为17%,未抗病毒治疗6.2%(P =0.093)。抗-HBs 累计阳性率分别为60.4%和8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抗-HBs 产生的重要因素(OR =0.925,P =0.006),59例患者血清通过 COBAS TaqMan48检测,发现18例患者血清中 HBV DNA 阳性。在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肝硬化基础上进展为肝癌(HCC),自发组有3例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结论 CHB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或自发性的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持久的 HBsAg 和 HBV DNA 的清除,并出现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有部分患者血清中再次出现 HBsAg,HBV DNA 阳性,甚至进展为肝硬化或 HC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和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在9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FQ-PCR法和Abbott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及HBsAg和HBeAg滴度,分析HBV DNA水平与HBsAg和HBeAg滴度的相关性。结果在951例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53.83%(512/951);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和HBeAg滴度呈正相关(rs=0.45和re=0.49,P<0.05);在HBV DNA水平≥7lg拷贝/毫升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高于HBV DNA为3~7lg拷贝/毫升患者,HBV DNA为3~7lg拷贝/毫升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大于HBV DNA<3lg拷贝/毫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HBsAg分为<1000 IU/ml、1000~10000 IU/ml和≥10000 IU/ml3组,结果不同HBsAg滴度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清HBV DNA≥7lg拷贝/毫升和HBsAg滴度≥10000 IU/mL患者,HBV DNA水平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在HBV DNA>3 lg拷贝/毫升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eAg滴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国产恩替卡韦与合资恩替卡韦治疗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4周的疗效。方法 57例CHB患者接受国产恩替卡韦治疗,40例接受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国产药物治疗患者中血清HBeAg阳性39例,血清HBV DNA水平≥1×106 IU/m1者38例,合资产药物治疗患者HBeAg阳性26例,高病毒载量者2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24 w末,国产和合资产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3651.7±1403.2)IU/ml和(3713.9±1117.5) IU/ml(P>0.05);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17.9%和19.2%(P>0.05);在高病毒载量患者,24 w末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lg (3.0±0.5)和lg (2.9±0.4),P>0.05];在低病毒载量患者,则分别为【lg (2.6±0.3)和lg (2.5±0.5),P>0.05】。结论 两种恩替卡韦在降低血清HBsAg水平、促进血清HBeAg阴转和抗病毒疗效等方面疗效确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HBs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S基因插入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一特殊临床现象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2例血清HBsAg(-)/HBVDNA(+)慢性肝炎患者HBV的S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时获得的15例HBsAg阳性患者序列和已发表的序列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As)的广泛应用和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能够实现基本的治疗目标[1],即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从而最终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HBsA g阴转,伴/不伴抗-HBs血清学转换,代表着HBV复制和病毒蛋白表达均被抑制,是一种最优的治疗终点[2],也被称为已解决的CHB或功能性治愈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重叠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及临床特征 ,采用PCR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对 2 0 3例HBVM一项 /一项以上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及HCV -RNA基因分型检测 ,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肝功能等临床特征。HBsAg阴性及HBsAg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差异 ;但血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在HBsAg阳性者较高。Ⅱ / 1b型HCV感染在HBsAg阴性者中的比例高于HBsAg阳性者 (P <0 0 5 )。HBsAg阴性慢性丙肝患者HBV -DNA阳性率及HBV水平均低于HBsAg阳性患者。HBsAg阴性的慢性丙肝患者中 ,抗HBc单独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最高 ,但HBV -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Ⅱ /1b型HCV感染在HBV -DNA阴性患者中的出现频率较高 ,与HBV -DNA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因此 ,临床上对于那些肝功能损害严重 ,同时有抗HBc阳性或Ⅱ / 1b型HCV感染 ,尤其是HCV -RNA阴性而肝功能仍有持续损害的患者要及时行HBV -DNA检测 ,以除外HBV活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变化以及与病毒学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14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96周。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 标记物。结果 在治疗24周末,87例患者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55例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完全病毒学应答组血清HBeAg 水平为(204.5±64.2)S/CO,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的【(226.2±70.5) S/CO,P<0.05】,HBsAg 水平为(2.9±0.2) lg IU/mL,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的【(3.4±0.3) lg IU/mL,P<0.05】;在治疗48周末,两组血清HBeAg和HBsAg水平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治疗96周末,两组血清HBsA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完全病毒学应答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1.1±0.9) lg IU/mL,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的【(4.3±0.8) lg IU/mL,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 和HBsAg水平变化不显著,对继续治疗的效果也没有预测意义,因此应对不完全应答的患者早日更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Li WJ  Li BA  Zhao JM  Han JQ  Liu Y  Jiang L  Mao YL  Lu FM  Xu DP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815-817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和血清HBsAg,分析两种定量指标之间及其与血清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SAD消化+滚环扩增+跨缺口实时荧光PCR方法,定量检测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用化学发光试剂定量检测患者血清HBsAg.用Pearson检验及直线回归分析方法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HBsAg定量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59,P<0.01),但与血清HBV DNA载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血清HBsAg定量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328,P< 0.05),与病毒复制效率呈负相关(r=-0.373,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载量与血清HBsAg定量水平相关,结合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可以更全面的反映HBV的复制水平,评价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