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及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观察35例活动性肺结核与20例陈旧性肺结核的低剂量CT表现以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CT征象的变化。结果35例活动性肺结核均检出至少一种结核活动性征象,检出率100%。20例陈旧性肺结核检出结核活动性征象5例,检出率25%。35例活动性肺结核经抗痨治疗3~6个月后,复查CT检出活动性征象13例,检出率37%。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基于胸部CT和实验室多项检查对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诊断为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征象及检出率的差异、实验室检查阳性率、治疗效果,分为诊断明确的涂阴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6例,不典型肺炎患者29例,筛选对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1)CT影像学表现:大片状肺实变影35例、磨玻璃斑片影46例、间质改变斑片影47例,单发块影15例,多发结节及块影20例,树芽征56例,空洞20例,总检出率依次分别为:46.7%、61.3%、62.7%、20%、26.7%、74.7%、26.7%;涂阴不典型肺结核组中磨玻璃斑片影、肺间质改变斑片影、树芽征的各检出率显著高于不典型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PPD、结核抗体、血沉在涂阴不典型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依次为:39.1%、76.1%、89.1%,不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典型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CT征象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难以诊断时,需重视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涂片镜检法与培养法在结合分支杆菌阳性检出结果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85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做涂片镜检和培养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8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480例,培养阳性564例,涂片阳性而培养阴性(简称为涂阳培阴)116例,涂阴培阳200例,涂阳培阳364例,涂阴培阴506例。初治658例,涂片阳性215例,培养阳性324例。结论:痰涂片镜检法与培养法两种检查技术在确诊肺结核病例中可以互补,但不可代替,培养检查的阳性率明显优于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对治疗前后CT征象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患者在治疗前经CT检查,获得了较高的CT征象检出率,即肺实变检出率93.5%、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41.5%、毛玻璃阴影77.5%、空洞检出率45.0%、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影检出率92.5%、气道损坏检出率74.0%;治疗后,只有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检出1.5%,空洞检出1.0%,其余征象未检出。治疗前后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实变、间质改变(小叶间隔增厚)、毛玻璃阴影、空洞、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影、气道损坏几个征象吸收率均达到85%以上。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期间行CT检查,CT征象检出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并能够观察治疗后转归情况,有助于对疗效作出准确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诊治经验,积极发现和控制传染源.资料与方法:影像学检查及痰涂片检查结果,DOTS(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策略)项目管理中病人情况等.结果:2002年至2007年共就诊2341人次,收治结核病537例,其中肺结核358例.涂阳203例,涂阴150例,涂阴及涂阳治愈率均在85%以上.结论:加强影像学诊断与痰检综合分析,才能提高病人发现率和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影像检查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对比。方法:本次共选取新发肺结核与复发肺结核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回顾CT影像资料。结果:新发组非活动性CT征象如纤维条索影、钙化、支气管扩大、肺气肿明显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动性CT征象如恶段以上实变、小叶中心结节、小叶样实变、空洞状、树芽征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影像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时,新发与复发病例表现具有一定相似性,非活动性CT征象为主要区别,可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体征及症状,提高疾病确诊率,辅助疾病诊治,为改善预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分别对涂阳、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检测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282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均行抗酸检测和外周血 TB–IGRA,以抗酸检测结果阳性者为涂阳组,阴性者为涂阴组,并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 TB–IGRA 对涂阳组、涂阴组患者的诊断效能,并采用 Kappa 一致性检验分析 TB–IGRA 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在涂 阳组、涂阴组患者中的诊断一致性。 结果:282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诊断阳性的有 148 例, 阴性 134 例。TB–IGRA 确诊 127 例肺结核,误诊数为 18 例,漏诊数为 21 例;抗酸检测诊断确诊 80 例肺结核,误 诊数为 9 例,漏诊数为 68 例。TB–IGRA 诊断肺结核在涂阳组中的灵敏度为 98.75 %,特异度为 77.78 %,准确度为 96.63 %,阳性预测值为 97.53 %,阴性预测值为 87.50 %,κ 为 0.805;在涂阴组中的灵敏度为 70.59 %,特异度为 85.32 %,准确度为 79.66 %,阳性预测值为 75.00 %,阴性预测值为 82.30 %,κ 为 0.565。 结论:无论是肺结核涂阳 还是涂阴患者,采用外周血 TB–IGRA 诊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胸部CT的特点.方法:临床分析60例老年肺结核胸部CT的表现,了解老年肺结核CT的特征.结果:老年肺结核病变类型以Ⅲ型为主.不同类型分别是Ⅲ型35例(58.03%)、Ⅳ型15例(25%)、Ⅱ型6例(10%),Ⅴ型4例(6.7%).CT特点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见,形态呈多形性.结论:胸部CT是诊断老年性肺结核的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CT表现,评价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及CT征象进行分级,作出对比.结果:临床早期影像学表现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等,这些征象在X线平片的检出结果是不甚理想的,而CT可肯定诊断,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0~Ⅱ级)的患者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可提高1~2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X线平片相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是AS的早期征象,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早期病变,CT检查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CT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后均进行抗结核治疗,并且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CT征象包括磨玻璃影、网状微结节、肺实变与节段分布结节等,并且检出率较高;治疗后患者CT征象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T检查,有助于临床将患者治疗后转归情况作为疗效的判定依据,故值得加大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1.
黄义林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04-105
目的:探讨耐药性肺结核的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特征.方法:对确诊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8例耐药性肺结核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8例耐药性肺结核影像学征象具有多发活动性结节病灶,单发或多发空洞,播散病灶等特征性.结论:提高对耐药性肺结核影像学征象认识,有利于耐药性肺结核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温县2002~2009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的成效。方法收集并分析项目期间初诊登记本、结核病登记本、实验室痰检登记本、结核病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等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结果 8年共接诊可疑病人11074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491例,共中涂阳病人1236例,(其中新发涂阳1091例复治涂阳145例),涂阴病人1255例;免费治疗涂阳病人1236例,治愈1132例,治愈率为91.6%,初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是92.3%,86.2%。结论全面实施DOTS策略后,病人发现率,治愈率得到较大提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A125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3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结果:CA125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125的增高对于区别肺结核是否处于活动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人自 1999年陆续用蒙医药治疗肺结核病 5 3例 ,其中2 3例为对化疗不敏感者 ,但用蒙药治疗疗效甚佳。1 临床资料 :本组 5 3名病人均为涂阴型肺结核病人 ,其中男性 2 4名 ,女性 2 9名 ;年龄最大者 4 5岁 ,最小者 17岁。经正规化疗 6个月不见明显好转者 2 3人 ;均为门诊治疗。2 诊断标准 :采用 1999年版《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涂阴肺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即 (1)初治肺结核病直接痰涂片镜检3次菌阴 ;(2 )胸部X线摄片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 ;(3)具有咳嗽、咳痰、血痰或咯血、胸痛、胸闷气短、低热等症状。3 疗效判定 :采用 1999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2例肺结核患者的低剂量CT表现,并与X线胸片进行对照,分析两种方法对肺结核的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X线胸片检出阳性病例38例,检出率73%,诊断肺结核20例,诊断率39%。低剂量CT检出阳性病例52例,检出率100%,诊断肺结核35例,诊断率67%。结论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明显提高肺结核的检出率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2009年6月74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X线和CT影像两种表现,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中X线平片显示52个空洞,CT显示113个;X 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11例,CT显示24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47例,CT 显示72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5例,CT显示10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4例,少量胸腔积液6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Xpert MTB/RIF检测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收96例涂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其给予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刷检、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同时给予涂片镜检找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检测,统一诊断。分别以支气管肺泡灌洗的罗氏培养结果及临床诊断标准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阳性标准,计算行Xpert MTB/RIF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阴性率等。结果:96例涂阴肺结核患者中,临床诊断60例肺结核患者,36例非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的阳性标准以支气管肺泡灌洗培养阳性结果为准,肺泡灌洗行Xpert MTB/RIF检测对诊断涂阴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0%(28/28)、97.22%(35/36)。以药物敏感试验(Drug Sensitivity Test,DST)结果为金标准,肺泡灌洗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0.00%(3/5)、91.30%(21/23)。结论:在涂阴肺结核中肺泡灌洗行Xpert MTB/RIF检测特异性与灵敏度较高,有利于快速提供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结核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的9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X线片检查,B组使用常规剂量的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C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3组的检出阳性率和诊断准确率,并观察患者肺结核的各种病灶和征象。结果:A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3.3%、诊断准确率为66.7%,B组分别为100%,C组为93.3%,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各种病灶和征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和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代替常规剂量的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因此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可行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时2003—2007年绥德县结核病控制项目资料进行分析。5年间共接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5309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028例,其中新涂阳病人475例,占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23.42%,新涂阳登记率由2003年的13.71/10万,提高到2007年的24.86/10万,初复治病人的治愈率分别由2003年的67.68%、37.25%,提高到2007年的95.40%、85.71%。5年来绥德县结核病控制水平整体提高,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项目对今后绥德县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77例经过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继发性肺结核CT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 77例继发性肺结核中:浸润型肺结核61例﹙其中局灶型肺结核14例,结核球28例,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形成17例,干酪性肺炎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6例。结论 CT能真实反映肺内病灶部位、形态、密度、大小、数目及边缘情况,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继发性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