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益气活血中药口服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运动功能(FMA)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QLI)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QLI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子温通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步行功能(FAC)、FMA平衡能力、FMA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平衡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及SS-QOL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升其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头皮针配合肢体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9例,均予稳定血压、脑细胞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并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用朱氏头皮针疗法及康复运动功能训练。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早期进行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训练治疗可促进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小脑顶核电刺激并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及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FN治疗及Babath疗法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电刺激FN并用Babath疗法能显著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利用优化运动技能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定表量表(MPP)中平衡项目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P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FAC各级比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运动技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躯干骨盆稳定性、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MA评分与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obath握手训练配合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obath握手训练加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康复方法,连续3周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定量表和上肢肌力测定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小时以内)在常规治疗情况下配合Bobath握手训练配合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可提高上肢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体控制疗法(GCT)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Fugl-Meyer量表)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6周,两组UE-FM、LE-FM、FM-B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中应用GCT能改善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早期中风偏瘫的作用。方法:8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推拿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15及30天观察组FMA量表评分及MBI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早期中风偏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平衡功能以及下肢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躯干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可有效调节平衡功能以及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随机选取在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患者肢体功能能够较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泛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卒中愈后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的治疗均为神经内科常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疗法。对照组按传统护理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程序、患侧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训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能够一定程度减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转归。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功能重组,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中风偏瘫患者早期运动按摩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脑中风偏瘫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按摩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中风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运动按摩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锻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功能锻炼,有利于提升患者患侧肢体活动能力,促进其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9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康复训练,治疗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经康复治疗1个月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QOL-100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的SSQOL-100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1.2%(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通过早期的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制定科学得当的康复治疗策略,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阴经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中医的针灸与按摩。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结论:在运动训练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与按摩,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语言认知训练对肢体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脑瘫患儿4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脑瘫康复治疗,观察组23例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语言认知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屈曲、伸直、腹前、腹后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认知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