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间临床标本分离出来的3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骨外科病区分布最多,占45.45%;其次是神经内科病区,占27.27%。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54.55%;其次是伤口分泌物标本,占39.39%。该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在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0.O%以上。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最高,可作为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结论:临床治疗应根据该菌在本院内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避免引起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感染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临床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API 20 NE 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以K-B不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在临床多科室均可发生,其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亚胺培南最低,为1.6%,其后依次为复方磺胺(29.4%),阿米卡星(35.4%),环丙沙星(45.4%),头孢他啶(48.3%),庆大霉素(57.4%),头孢噻肟(60.0%),哌拉西林(61.5%),氨曲南(80.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日趋严重,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应加大其耐药性的监测力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耐药性播散。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4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的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71.6%,其次是脓和尿液。院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该菌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较敏感,而对其它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和呼吸科的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对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外的常用抗生素呈多种耐药,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6a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及耐药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2000年1月—2005年8月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4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手术创口感染,对14种抗生素中以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3.2%,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7.1%,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达35.1%~10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提醒临床医生慎用抗生素,避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治疗并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57例与同时间段在ICU治疗且未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5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对ICU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57例观察组患者的标本中,对于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00%,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为85.30%,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97.70%,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住院时间较长,使用深静脉置管和机械通气,均成为ICU患者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比较高,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ICU患者出现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出现感染,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06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表现、耐药性特点及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因素。方法选取大庆市人民医院在2012~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06株,分析菌株的耐药性,明确非多重耐药、多重耐药性患者间的易感因素。结果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2012~2014年所占比例分别为35.00%、33.33%、41.1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导致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病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2009-2010年住院病人,以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其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研究2909人,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68人,感染率为2.28%;发病密度为3.42/1000住院日.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26(38.24%)人、血流感染22(32.35%)人、尿路感染10(14.71%)人、手术部位感染7(10.29%)人、其他部位感染3(4.41%)人.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的AB菌感染12(17.65%)人.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动静脉导管、使用鼻胃管、呼吸器、导尿管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最多,所有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与多种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落实有关侵入性操作的感染控制指南是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播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分析引起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245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我科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以及耐药率均有所升高,且已经出现泛耐药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临床应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标.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的条件致病菌,也是人体呼吸道的寄居菌,在呼吸道患有慢性炎症,特别是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或支气管癌症患者中,当该菌成为优势菌时就可以引发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也可在住院患者中尤其在ICU造成暴发流行,如肺炎、脑膜炎及泌尿系感染等。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现将我院近3a分离的113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4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的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71.6%,其次是脓和尿液。院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该菌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较敏感,而对其它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和呼吸科的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对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外的常用抗生素呈多种耐药,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阳新县人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的3961份痰标本中检出1394株病原菌(35.2%),其中革兰阴性菌966株(69.3%),主要包括鲍氏不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134株(9.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94株(21.1%),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茵。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除真菌耐药率较低外,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主要的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显著,应对该病原菌分布的一系列变化及耐药性给予高度重视,以及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和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症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10例呼吸重症病房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痰液标本、呼吸道分泌物、支气管灌洗液中的病原菌,并统计其分布特点,对主要病原菌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本组研究共分离122株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0株(24.59%),大肠埃希菌16株(13.11%),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且与其他病原菌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最高,其耐药率分别为87.50%、76.67%,明显高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呼吸重症病房肺部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这两种病原菌对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耐药性最高,临床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原菌培养及病原菌的耐药性,并依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以提高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成功率,并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尿路感染的病原分布情况以及其耐药性的情况.方法:从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200株病原菌,对其运用ATBExpression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菌株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真菌;而在耐药性方面,除了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外,其余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呈明显提高的现象.结论:临床中在对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重视对病原菌培养结果的检测,同时在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对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及中医药治疗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提示中医药在治疗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2007年~2009年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92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创面分泌物、血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4%),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目前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加,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合理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在与抗生素对峙的过程中呈现出多重耐药、泛耐药性的特点,其耐药机制复杂,治疗该类菌种所致疾病难度大。中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菌作用。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对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经过查阅文献,就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相关中药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我院瘫痪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瘫痪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对其感染部位细菌学和耐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瘫痪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致病菌有较强的耐药性,并呈高度交叉耐药的特点。结论 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根据细菌耐药试验及PK/PD(药动学/药效学)理论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41例RICU出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41例R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4例,感染率为24.11%,例次感染为44例,例次感染率为31.20%。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原因与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侵入性操作增加、医护人员无菌概念不强、医院感染意识不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结论R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普通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5.9倍,(普通患者的医...  相似文献   

19.
肺肠微生态平衡在人体防御感染、调节免疫和调节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论述了肺肠的关系以及肺肠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发现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是呼吸道感染的机制之一。并且进一步论证了中医药中的健脾方剂能够通过增加肠道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减少致病菌所释放的内毒素以及炎症介质,起到增强肠黏膜屏障的免疫保护和降低抗生素的耐药性等作用,从而减轻呼吸道感染,增加临床疗效。健脾方剂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将成为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新的切入点,这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赵建 《中医临床研究》2013,(9):112-112,1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进行相应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根据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选取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