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萍 《亚太传统医药》2011,7(5):201-202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急诊预见性护理的相关临床经验,以期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室在2007—2010年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过我院护理工作者的预见性护理之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相关文献的报道,病人的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死亡记录。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急诊预见性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行PCI治疗急性心梗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护理人员应分了解手术的方法和目的,迅速作出反应,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和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给予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焦虑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本文从4个方面阐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护理;(2)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护理;(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临床积极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急诊护理方案,实验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观察2组救治效果及患者的预后。结果实验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院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急诊抢救流程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平稳后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院内复发等不良反应,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和措施。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和跟踪调查。结果:58例患者有50例抢救获得成功(86.2%),8例因现场心脏骤停而死亡(13.8%)。结论:对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观察和分析其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结果试验组经过护理后的HAMA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进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救治护理方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急诊护理组,每组49例。常规护理组应用常规护理,急诊护理组采用急诊护理。结果:急诊护理组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诊救治护理方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和出诊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5至2014年3月救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观察组29例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患者发病后由家属行简单院前急诊护理同时由120送急诊科救治;对照组25例入院前患者发病后家属送急诊科救治。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经过院前急诊护理、急诊抢救后21例转入内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占72.41%,5例行急诊PCI手术治疗,占17.24%,3例转入ICU进行治疗,占10.34%,无死亡,抢救成功率高达100%;对照组25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后,11例转入内科普通病房,占44%、PCI手术9例,占36%,3例进入ICU治疗,占12%,死亡2例,占8%。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接受入院治疗的临床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急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对其抢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空军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研究,B组行传统护理,A组行急诊护理路径,对两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急救时间、分诊时间、急救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相对更短(P<0.05);A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40/42),与B组75.61%(31/41)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相比传统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急诊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综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比较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人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进行护理流程优化前1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医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至心电图时间、至导管室开始准备时间、至给药时间、至准备实施介入时间以及至收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院内再介入术率与心肌梗死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增强护理效果,显著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并明显减少院内复发与再次治疗等情况,避免增加患者负担,使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以传统护理,实验组43例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随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对本次护理非常满意有29例(67%),满意8例(19%),不满意6例(14%);实验组非常满意41例(95%),满意2例(4.65%),无不满意患者;2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状况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评价。方法:选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入院后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分诊时间及急诊留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及住院后卧床时间同样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院死亡期间共有1例死亡,而对照组共有2例死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接受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申月芹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65-166
目的:回顾性分析3年来本院急诊收治的68名经桡动脉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经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急诊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良好的急诊护理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0例,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临床路径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床路径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严格执行。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住院时间、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有计划、有预见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能加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院前抢救、急诊抢救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有62例转入内科继续治疗,39例转入CCU治疗,12例转入ICU治疗,3例因病情较重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4%。本组患者无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参与抢救,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建立绿色通道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14%,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1.83%。观察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的护理效果,精简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救治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官征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61-162
探讨急诊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76例AMI患者在急诊接诊时施行康复护理.包括急性期病情观察、心理及生活护理等各个护理过程.结果:76例患者接受急诊接诊护理后,大多患者好转出院.结论:对AMI患者施行科学有效的全面护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有于利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应用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其住院天数及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