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将64例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和肠内外联合营养组(EN+PN组)32例。术后早期即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EN+PN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PN组;术后第7天检测各项营养指标,EN+PN组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高于PN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不但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还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并且能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差异. 方法 将2009年至2011年来,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观察两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体重、血浆白蛋白、早期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PN组,早期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N组. 结论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指标,尤其是肠内营养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营养康复、减少早期辅助化疗不良反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道术后早期胃肠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防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肠道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胃肠营养组(EN组,25例)和胃肠外营养组(PN组,25例)。PN组术后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EN组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维持1周。并于术前、术后1 d和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等营养状况指标以及肠鸣音、肛门排气/ 排便时间、发热时间等肠道功能指标。结果:EN组和PN组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营养状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PN相比,肠道术后早期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疗效相当,但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方面的效果优于PN。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快速流程(FT)模式下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疗效。
  方法:将104例拟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组),所有患者均采用FT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WT)、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变化,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消化道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PN组术后7d各项营养指标较术前3d均明显降低,而EN组内只有TP及ALB较术前降低,但降幅均明显小于PN组(均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明显提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N组(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FT模式下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EN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40例)和PN组(40例)。于术后48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 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 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GB)、血浆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 d 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54.6%(6/1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艳  王丽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24):63-6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 d体重与术前1 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李艳  王丽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12):63-6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d体重与术前1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费用效果比。方法随机将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PD75例分为EN组(35例)和PN组(40例);营养支持均从术后24h开始。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PD后EN和PN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EN组较PN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术后EN较PN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EN是PD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强化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瑞先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瑞先。测定手术前1天和第8天粪便中分泌型IgA,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并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强化治疗组粪便中分泌型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便后细菌油镜计数结果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2.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24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实施方案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胃肠手术后以早期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246例的适应证、方式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246例均取得良好的临床营养支持效果。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6h,恢复排便时间平均为48h。整个疗程中病人无饥饿感,术后无明显的体重丢失。未见需终止治疗的并发症。治疗费用约为肠外营养的1/3。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具有符合生理、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减少医药费用等优点,可例入术后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安素、能全素和百普力3种早期肠内营养配方的治疗效益。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9—11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5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素组、能全素组和百普力组,每组均15例。各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给予管饲肠内营养素.连续8d。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9d空腹采血以检测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并记录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3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素组和能全素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2.4±15.73)h和(50-8±12.4)h。均明显快于百普力组[(60.3±16.8)h,P〈0.05]。安素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为(443.3±45.8)元,明显低于能全素组[(639.5±52.6)元]和百普力组[(990.5±95.5)元](P〈0.01)。结论安素、能全素和百普力3种肠内营养制剂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营养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同:安素治疗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40例胃和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 (TPN组 )和肠内营养支持组 (EN组 )。TPN组术后行标准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7d ;EN组在手术后第 1天 (2 4h内 )经鼻肠管或空肠造口管输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 ;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完全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 ,肠鸣音恢复时间 ,住院天数和营养支持的总费用情况 ;于术前和术后第 8天检测病人体重、上臂周经、血红蛋白 (Hb)、淋巴细胞 (LC)计数、血浆总蛋白 (TP)和白蛋白 (ALB)。结果 :两组病人无死亡、消化道瘘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动力恢复早于TPN组 ,节约营养支持费用 (P <0 .0 5 ) ;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 ,体重等 6项基本营养指标手术前后和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效果与TPN基本相同 ,具有方便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合理性.方法 对2003年4月-2008年10月期间,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收住的采用内镜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的1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ERCP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结果 内镜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患者114例,其中46例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脂肪乳、氨基酸等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组),68例仅给予常规糖电解质输液(常规输液组);63例患者术后禁食12 h,51例患者术后禁食24 h.营养支持组和常规输液组在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数均无明显性差异,但住院费用营养支持组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术后禁食12 h组与术后禁食24 h组在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数均无明显性差异.114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ERCP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没必要过量使用,对于成功完成ERCP的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外科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支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26例,全部通过鼻肠管滴入安素或爱伦多溶液,通过中心静脉营养(CV-TPN)70例,周围静脉肠外营养(PV-TPN)52例,均应用3升营养袋匀速滴入全合一营养液(TNA)。结果:26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应用EN,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应用TPN组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与TPN无直接关系,病人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缩短。结论:由于外科危重病人存在独特的代谢特点,大部分病人存在营养不良,故营养支持对外科危重病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得和预后,因此对外科危重病人应该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否有助于维持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平衡.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普通饮食组和能全力组,用柱前衍生化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外标法定量. 结果普通饮食组患者术后血浆中多种游离氨基酸水平降低,且术后第6天仍有4种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术前值(P<0.05);能全力组患者术后亦有部分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但术后第6天均恢复(P>0.05)或超过其术前值(P<0.05).术后同时间点能全力组患者多种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高于普通饮食组患者(P<0.05). 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浆中多种游离氨基酸水平明显降低,术后早期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这些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胃肠外科手术创伤患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胃肠外科中等以上手术后成年患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例),术后第2d开始,连续6d,采用全营养混合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日输注时间不少于12h,同时留24h尿测氮平衡,术前第1d、第7d抽静脉血,观察两组患的血氨基酸谱、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早2d恢复正氮平衡,且优于对照组(P=0.002),血总蛋白、白蛋白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缬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6),精氨酸浓度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 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胃肠外科手术创伤患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及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模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参照NRS 2002工具标准,36例患者住院后第1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营养支持,术前术后进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30例患者术前不进行任何营养评价,术后全部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C反应蛋白指标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术后SIRS发生情况、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ST)及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肝癌手术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者,术前、术后联合营养支持有益于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