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ESSEN卒中危险评分的关系。方法 125例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ESSEN卒中危险评分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危组(38例)、高危组(71例)、极高危组(16例),进行血浆Hs-CRP和Hcy水平的测定,比较三组间的Hs-CRP和Hcy水平变化及与ESSEN卒中危险评分的关系。结果①Hs-CRP水平极高危组显著高于高危组和低危组,(5.00±2.83)ug.ml-1 VS(1.03±1.03)ug.ml-1(P<0.01);(5.00±2.83)ug.ml-1 VS(0.46±0.38)ug.ml-1(P<0.01),高危组显著高于低危组,(1.03±1.03)ug.ml-1VS(0.46±0.38)ug.ml-1(P<0.05),随着危险因素增加有上升趋势,且Hs-CRP水平同Essen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52,P=0.000)。②血浆Hcy水平极高危组与低危、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Hcy水平同Essen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198,p=0.027)。③三组年龄、糖尿病患病率、吸烟率、LDL、HDL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三组高血压患病率、TC、TG和BM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和血浆Hcy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危险程度,同Essen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将2012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23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40例)与非进展组(190例),记录各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等指标,计算NLR。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等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NLR等指标与mRS评分的关系。结果进展组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 0. 05);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非进展组(P 0. 05)。NLR对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PLI)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 800,最佳临界值3. 25,敏感度85. 06%,特异度70. 68%;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对PLI预测AUC分别为0. 650、0. 745、0. 615。进展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非进展组(P 0. 05)。N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与mRS评分正相关(P 0. 05)。结论 NLR值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可能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 (CRP)含量高低与病情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60例入选对象CRP的含量。其中脑梗死 42例 ,脑出血 40例 ,腔隙性梗死 3 8例 ,对照组 40例。结果  ( 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 48 3 %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 ;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更高 (P <0 0 5 ) ,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 (P <0 0 5 ) ,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 (P >0 0 5 ) ;( 2 )CRP阳性率与预后有关 (P <0 0 1)。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ssen评分联合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TIA患者115例; 以Essen(0~2分)、CTA无狭窄或轻度狭窄(0分)或Essen联合CTA(0~3分)作为低风险,以Essen(3~6分)、CTA中重度狭窄(1~2分)或Essen联合CTA(>3分)评定为高风险; 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TIA后1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低风险者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风险者(P<0.05)。Essen评分法、Essen联合CTA评分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与参考线下面积(0.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与Essen评分法比较,Essen联合CTA评分法对TIA后1年发生脑梗死的AUC更高。结论 Essen评分联合CTA进一步提高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含 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 分。结果 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CRP异常率高于 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 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57例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和穿支动脉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ESRS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高危组及极高危组。对患者行颅内血管检查(CTA/MRA)评估血管狭窄情况。结果根据ESRS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68例、高危组72例、极高危组17例。随着ESRS等级上升,颅内动脉狭窄及颈部动脉狭窄比率均随之升高。三组间颅内动脉狭窄及颈部动脉狭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99,χ2=42.087;均P<0.001)。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与ESRS评分具有相关性(r=0.367,P<0.001);ESRS等级越高,颅内血管狭窄程度越重。ESRS评分≥3分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0.588~0.673)(P<0.001),敏感度为70.1%,特异度为65.0%。结论 ESRS评分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ESRS评分≥3分可能成为筛查颅内动脉狭窄的提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调蛋白(CAM)与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4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NIHSS≤15分, n=82)和重度组(NIHSS15, n=66);根据头颅MRI计算的脑梗死面积将其分为腔隙性梗死组(n=49)、中等面积脑梗死组(n=67)、大面积脑梗死组(n=32)根据患者出院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 n=87)和预后不良组(3分≤MRS5分, n=61),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GDF-15、CAM与ox-LDL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GDF-15、CAM与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GDF-15、CAM与ox-LDL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患者。中等面积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GDF-15、CAM、ox-LDL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组,且大面积脑梗死组高于中等面积脑梗死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GDF-15、CAM与ox-LD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CAM、ox-LDL对AIS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AIS预后的AUC可达0.877(0.814,0.940),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9、0.86,准确性为0.85。结论 AIS患者血清GDF-15、CAM、ox-LDL水平异常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病情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结合纤维蛋水平白原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用ABCD3-I评分法和ABCD~3-I评分法+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测定200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TIA患者中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有27例。ABCD3-I评分组中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TIA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23%、11.63%和29.27%(P0.05),ABCD3-I评分+Fib水平组中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TIA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23%、9.92%和30.61%(P0.05)。ABCD3-I评分法和ABCD3-I评分法+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6(0.56~0.77)和0.69 (0.59~0.80)。ABCD3-I评分法和ABCD~3-I评分法+纤维蛋白原水平组的评分与脑梗死发生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26(P0.05)。结论 ABCD3-I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对TIA患者7d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进行预测,结合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更能为准确地预测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有CMBs组(39例)和无CMBs组(81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CMBs39例(32.5%),其中2组年龄(t=6.373,P0.001)、高血压病(χ~2=5.385,P=0.02)、高尿酸(χ~2=4.474,P=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8.773,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t=7.964,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腔隙性脑梗死后发生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133例(脑梗死组); 急性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78例(脑出血组); 收集并比较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既往病史、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对有差异的指标绘制ROC曲线以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及入院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组总胆固醇水平、NIHSS评分、心房纤颤、癌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胆固醇以4.945 mmol/L为临界点,此时总胆固醇水平鉴别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脑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3.9%和81%。结论 伴有心房纤颤、癌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史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梗死; 2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的比例、血脂(除外总胆固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腔隙性脑梗死后继发脑梗死和脑出血可能存在共同的潜在机制; 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易发生脑出血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与MODS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30名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和 82例ACI患者血清CRP的含量 ,并对腔隙性脑梗死 (LCI)、急性单纯性脑梗死 (PACI)、ACI并发MODS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1) ,P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LCI患者 ,ACI并发MODS患者又显著高于PACI患者 (均P <0 0 5 )。ACI患者MODS的发生率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 (r=0 94 ,P <0 0 5 )。结论 CRP与ACI及其并发MODS明显相关 ,血清CRP水平对判断ACI的预后是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估C反应蛋白在ACI的预后及并发MO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82例ACI患者(ACI组)出现首发症状7天以内血清CRP的含量,其中腔隙性脑梗死20例(LCI)组,ACI并发MODS患者(MODS)组32例,急性脑梗死30例(SACI组,即非LCI并且未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果 (1)30例健康者全部CRP<10 mg/L,ACI组CRP>10 mg/L的阳性率达97.5%;(2)SACI组及MODS组CRP水平与LCI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ODS组CRP水平较SACI组明显增高;(3)血清CRP<30mg/L时,MODS的发生率为0,血清CRP水平>30mg/L时,随着CRP水平的升高,ACI发生MODS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CRP是判断ACI预后和并发MODS的一个有效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1, PTG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n=69)和阿司匹林敏感组(n=131),分析所有患者PTGS1基因多态性情况,比较2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等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LT,hs-CR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价值,将2组有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赋值,明确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PTGS1基因位点以AA为主,发生率为81.50%,其突变基因位点分别为AG,GG,占人数的14.00%、4.50%。阿司匹林抵抗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吸烟患者的比例及PLT,hs-CRP水平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PLT,hs-CR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66。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吸烟、PLT≥202.255×109/L,hs-CRP≥24.695 mg/L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 PTGS1基因多态性会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风险。除此之外,高龄、糖尿病、抽烟及PLT,hs-CRP异常高表达均可能影响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1年的随访,比较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效果,并比较不同Essen评分组间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接受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9例,术后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应用1个月(69例)或3个月(150例),然后单用阿司匹林(124例)100 mg/d或氯吡格雷(95例)75 mg/d; 并对纳入患者进行Essen评分,分为低危组(41例)及高危组(178例); 随访1年时的主要终点(同侧脑梗死、非同侧脑梗死、心肌梗死、死亡)及次要终点(颅内或颅外出血)。结果 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基线特征均无明显差异。随访1年阿司匹林组主要终点事件同侧脑梗死、非同侧脑梗死、心肌梗死、病死率(分别为2.4%、0.8%、0.8%、0)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1.1%、0、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次要终点事件颅内出血、颅外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3.2%)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1.1%、1.1%)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Essen评分低危组中阿司匹林组主要终点事件同侧脑梗死、非同侧脑梗死、心肌梗死、病死率(分别为4.3%、0、0、0)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0、0、0、0)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 高危组中阿司匹林组主要终点事件同侧脑梗死、非同侧脑梗死、心肌梗死、病死率(分别为2.0%、1.0%、1.0%、0)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1.3%、0、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颅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聚集1或3个月再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年内其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不同Essen评分组间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主要终点事件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与高血压伴腔隙性梗死(腔梗)的相关性及诊断预测作用。方法将67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腔梗分为高血压组31例和高血压并腔梗组36例,收集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量血清miR-21;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miR-21对高血压并腔梗的诊断预测价值,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miR-21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并腔梗组miR-21表达(2.08±0.61),显著高于高血压组(1.25±0.37,P0.05)。miR-21对高血压发生腔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95%可信区间(CI)0.787~0.954(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miR-2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63,P0.05)。结论 miR-21在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表达,是高血压发生腔梗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高血压发生腔梗的一个简便、无创、有效的血清学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江苏汉族人群蛋白激酶cη(PRKCH)基因1425G/A单核苷酸多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255例脑梗死患者和225例其他疾病患者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PRKCH基因1425G/A单核苷酸多态,对相关资料编码后输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脑梗死组中GA+AA基因型频率(56.86%)和A等位基因频率(36.27%)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和24.67%;χ2=7.377,P=0.007;χ2=15.104,P<0.01);对脑梗死组的不同亚型进一步分析发现,腔隙性脑梗死亚组该位点基凶型(63.09%)和等位摹因频率(40.27%)分布与对照组(44.44%和24.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4,P=0.01;χ2=20.44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A等位基因是江苏汉族人群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RKCH基因1425G/A多态可能与脑梗死发生相关,尤其是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与病灶部位和体积的关系。方法:采用CT和(或)MRI确定脑梗死患者(1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7例)和脑出血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的病灶体积、部位,用简易精神状态智能量表、中国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词义分辨项、数字背诵项,临床记忆量表中的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联系回忆项,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组成的神经心理量表,评定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病灶位于左侧半球者在语言能力、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方面成绩均显著低于病灶位于右侧半球和双侧半球者(P均〈0.05)。病灶体积≥30mL组在语言能力、词义分辨、数字背诵、图像自由回忆方面的测评成绩显著低于病灶体积<30mL组(P均〈0.05)。结论:病灶侧别和病灶体积是影响卒中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病灶位于左侧半球、病灶体积较大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