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日映  蔡振杰 《医学争鸣》1995,16(4):257-258
比较6例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结果。前2例采用国外的切割-冷冻法,后4例采用我们改进的射频消蚀法。初步结果表明,后较前有以下三大优点:①避免术后心房切口出血,提高了手术安全性。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前1.5h,后10min。使患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③心房创伤小,术后保留良好的运输功能。  相似文献   

2.
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心房纤维性颤动 (简称房颤 )的迷宫手术已经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手术操作复杂 ,术后并发症较多 ,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良。于1994年3月至今对20例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 )持续性房颤病人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和瓣膜替换术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4例 ,女性16例 ;年龄30~51岁 ,平均 (39.5±10.1)岁 ;风心病史10~20年 ,平均 (13.9±7.2)年 ;房颤病史3~6年 ,平均 (4.2±1.6)年。心电图均示心房纤颤。X线胸片显示肺血增多 ,心胸比率0.58~0.82 ,平均0.65±0…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心内直视下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加瓣膜置换术治疗并发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之经验。方法8例在心内直视下按照迷宫线路施行射频消融.同时完成瓣膜置换。结果6例术后即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结性及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结论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4.
刘雁  袁睆  谢霞  戴爱萍 《吉林医学》2012,33(7):1495-1496
目的:总结42例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术后监护体会。方法:常规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迷宫手术同时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血栓清除术并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结果:出院时39例为窦性心律,3例出院1个月后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做好术后患者心律、心率、容量、电解质的严密监测,在使用胺碘酮和临时起搏器时的密切监护及肺部的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科直视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同期用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行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结果]术毕转为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18例,结性心律5例,2例仍为AF,无Ⅲ°房室传导阻滞和死亡.随访3~25个月后,20例为SR(总有效率80%,其中有2例经电转复律),2例为房扑,3例房颤,左房比术前明显缩小.射频消融时间短和心功能Ⅳ级,为术后3月AF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迷宫术与射频消融结合,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对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行人工机械瓣二尖瓣置换的同时,在体外循环下右房按迷宫手术方法,左房则按迷宫手术设计用射频消融方法进行心房纤颤的治疗。[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心房纤颤消失。[结论]迷宫术与射频消融联合应用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陈雪娟 《海南医学》2009,20(10):166-167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中患者均为窦性心律。结论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通过对心功能维护、抗凝治疗的宣教及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是该手术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晓武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2):734-736
<正> 心房纤颤在心律失常所致的死因中占第2位,仅次于室颤,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0.15%~10%,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8%~17%,在有二尖瓣病变的病人则高达79%以上。心房纤颤的主要危害:①心律失常所致的主观自觉症状;②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循环功能减低;③血栓栓塞。大约1/3的病人发生血栓栓塞,其中危害最大的乃是脑栓塞。  相似文献   

10.
心内直视术同期行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术同期行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心房纤颤(A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同期用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行改良迷宫术治疗AF。结果术毕为窦性心律SR15例,1例仍为AF。无Ⅲ°房室传导阻滞、无心脏穿孔和死亡。随访1日至5年,14例为SR,3例为AF。结论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是一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加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的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循环、呼吸系统的管理,微量泵补钾的护理,抗凝治疗的观察,基础护理等。结果:本组32例无死亡病例,出院时转为窦性节律者23例,窦性与心房颤动心律交替8例,心房颤动心律1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的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极及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HVD)伴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RHVD伴房颤患者,按照摸球法分为研究组(n=60,接受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与对照组(n=60,接受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融时间为(20.63±8.54)min短于对照组的(28.65±8.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且研究组为(478.40±58.50)m,长于对照组的(425.32±50.6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率为21.67%,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率为8.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VD伴房颤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理想,优于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可缩短消融时间,提高窦性心律转复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6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Cox从1991年采用手术切割加冷冻方法治疗心房纤颤(AF)^(1),但手术操作复杂,有潜在术后出血的危险性,使这一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采取措施以克服上述不足。方法 1995-0/1999-04我们在为6例风湿性二尖瓣病患施行瓣膜置换时,采用心内直视射频消融迷宫术对其合并的AF予以治疗,66例中男30例,妇36例,平均年龄43.5万。AF病史最短1a,最长30a,平均34.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手术在瓣膜置换术中治疗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接受双瓣置换+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进行探讨.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率3/9,其中再次开胸止血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3.51±8.12)h,重症监护时间(50.01±17.17)h,术后住院时间(13.77±9.86)d.结论 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效果确切,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瓣膜置换加改良Cox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所致心房纤颤朱家光,何忠良,罗尉,董爱强,单江,马烈,徐世伟,陈芳,何启才,张昌铭,冼棠超,程海峰我们于1994年3月~5月为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加改良的Cox迷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液氮冷冻加切开缝合的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方法26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的病人行瓣膜替换术或成形术,同时应用液氮冷冻加切开缝合的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结果术中心脏复跳后,心房纤颤均消失,恢复窦性心律。术后2周内5例出现频发房性早搏,1例术后12天出现频发房性早搏及短暂房扑,1例术后第7天出现房颤与窦性心律交替,经服用乙胺碘呋酮或氨酰心安后心律失常消失。术后随访6~18个月,心电图均示窦性心律,有2例偶有房性早搏。复查心脏彩超示房室收缩协调,EF有不同程度提高。心功能均转为Ⅰ~Ⅱ级。结论液氮冷冻加切开缝合的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报告34例合并房颤病人作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表明,术前对病情要有全面的认识,并作相庆处理,使病人处于最佳手术时机,对腹部和下肢手术连液硬应作为首选;全麻时硝酸甘油滴鼻是防治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方法,术中术后连续的严密监测是开展此类手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脏瓣膜病变合并糖尿病需要行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也较前增多,这类患者除了遵循普通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的治疗原则外,还应兼顾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注重围手术期处理,保证手术成功.我院自1999年8月~2004年8月为16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糖尿病施行瓣膜置换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心脏瓣膜疾病的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总结52例高危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要点。结果:全组死亡3例,术后重要并发症发生率32.6%(17/52),49例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Ⅰ级12例,Ⅱ级32例,Ⅲ级8例。结论:高危患者只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重视并及时处理术后危险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