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案例分析形式,结合现代心身医学理论,对吴鞠通的心理治疗思想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发挥。精神支持疗法、行为疗法和暗示疗法是吴氏运用得比较成功的心理治疗方法,值得现代临床工作者参考借鉴。心药结合可能是吴氏临床疗效卓著的重要手段之一,提示我们辨证用药与精神调理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
傣医竹筒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竹筒疗法(亦称竹罐疗法、下同)是广泛流传于澜沧江畔的傣医们的一种常用于疗伤镇痛的"绝招"之一.主要是用于治疗急性扭伤、挫伤、跌打瘀肿、腰痛(腰肌劳损)、骨节疼痛、风寒湿邪所致的腹痛、头痛以及毒蛇(毒虫)咬伤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吕培文主任医师临床擅长治疗各种中医外科疾病,秉承先师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特有的治疗经验。1顾护脾胃,主要表现在健脾益气、健脾和胃、治脾调肝、脾肾同治4方面。2在外科辨证论治中注意整体和局部辨证相结合、疮疡首辨阴阳、注重体症结合。3调和气血。  相似文献   

4.
5.
陆德铭外科临床用药特色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刮痧疗法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简便易行的自然疗法之一。是用银元或铜钱沾上麻油在人体表面刮拭,现经多年的研究发展成用水牛角板,沾上活血剂,在相关经络和穴位上进行刮拭,使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使病症得以解除。它的作用是刺激皮肤,使皮肤流血,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使汗腺充血而得到开泄,得汗而解。治疗范围十分广泛,现将近年文献报道综述如下。1 肩周炎:陈红治35例,用麻油浸泡三七、红花、红药、血竭、冰片等制成油,用水牛角刮板,刮督脉,循经重点刮肩、臂、曲池、手三里等穴,3~7日后刮第2次;平均刮4次,总有效率9147%。〔1〕赵世彤等涂…  相似文献   

7.
竹筒拔吸疗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疗法之一,它是将竹筒以热水浸泡或将竹筒与药物同煮后取出,吸压在施治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火针治疗常见几种皮外科疾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焕强  范焕芳  黄茂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86-1486
火针疗法古称“燔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或病变部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特点简便、廉价、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在临床中采用此疗法治疗一些久病顽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针具一般用较粗的不锈钢针,如圆利针或24号针,直径为2.0~2.5mm,长2寸左右。2操作方法选定治疗的部位后要让患者采取一定的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进针。对待进针部位严格消毒,以防感染。火针使用前必须擦拭掉其上的锈迹,用酒精灯烧红后再在火上继续烧几秒钟,待红中发亮时准确刺入。治疗本类疾病宜采用…  相似文献   

9.
2008年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外科名医唐汉钧教授,临诊抄方学习,聆听导师的谆谆教诲,感悟导师在外科疾病方面的诊疗经验,收获颇多。现今,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中医外科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往的“痈、疖、疔、疮”等感染性、急性病转向乳腺、甲状腺等肿瘤、内分泌疾病以及代谢、免疫、难治性、复杂性等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连建伟教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医术精湛,临床上擅长以调和中焦方法治疗内科疑难病。连教授认为中医治病当以辨证为要,外科疾患虽见症于体表,然四诊合参,细审其因,  相似文献   

11.
风池穴属足少阳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笔者自1987年以来以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满意,现不揣浅陋,列举数例小结如下: 1 定位及操作方法对本穴之定位,古代文献记述不尽一致,本人临床上取穴参考现行教科书定位,即在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操作时针尖宜交叉朝向对侧眼眶下缘方向刺入,可针1.2~1.5寸深度,每天1次,每次主穴加配穴1~3个,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天,每例针2~4疗程。毫针选择30或28号,长50mm左右。配穴加减法:恶心呕吐加足三里、丰隆;夜寐欠宁加神门、安眠;胃纳欠佳加足三里、三阴交;血压偏高加曲池、太冲。  相似文献   

12.
以《广韵》所载外科疾病名中的疵、瘭、癙、痳为代表,探讨疾病名实关系、辨析相关医学概念。以《广韵》对疵、瘭、癙、痳等字的训释为基础,参照有关字书、辞书的解释,结合医学文献相关概念与描述,利用训诂学的方法对相关疾病的名实关系进行考证辨析。经过研究补充了《广韵》对疵的训释,明确了瘭指瘭疽而非瘭疸,分析了癙所指鼠瘘与瘰疬的不同,纠正了痳在古代因形近而误用为麻。《广韵》能提供明确疾病名实关系的文献资料,有继续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蔡惠群  唐汉钧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72-1473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科启玄>曰:"凡病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此即"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阐明外科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40余年,临证亦强调外科疾病与脏腑失调密切相关,精于脏腑辨证,用药灵活而不失法度,擅长治疗外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唐师学习,受益匪浅,现举验案4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脐疗又称脐中疗法,属于外治法的一部分,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于脐部,或予以物理刺激,如艾绒、针刺、激光、热熨、拔罐等来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方法。笔者近5 a来,利用脐疗治疗肛肠各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李士桂教授早年毕业于广西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步入杏林已40余载,临床经验颇丰,尤长于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治。笔者随师临证,收获较大。现择病案数例,以飨读者。 1 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治痒风顽疾 冯某,男,70岁,1991年5月9日初诊。诉全身皮肤瘙痒2年余。自1989年3月起,四肢远端皮肤瘙痒,继而泛发全身,瘙痒剧烈,痒无定处,此起彼伏,以夜眠或遇热时为重。但无明显皮疹及水疱,无寒热。查:全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我院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中医治疗经验,在治疗上重视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尤其是在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常收显效。文章旨在介绍本院运用辨证论治法则治疗各种皮肤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谭新华教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从医五十余年来,博采众长,锐意进取,深谙病因病机,活用"外之症实根于内""杂病治肝""久病治肾""久病治血"等理论,对于某些外科疑难后遗症常有药到病除之效。后遗症的发生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疾病的治疗时间,有时甚  相似文献   

19.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伤寒论》全书的核心理论之一,历代医家均对其有极高的评价。自清代以后,众多医家已公认六经辨证不仅针对外感病,只要灵活运用,对各科疾病均可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如清代医家吕震名所云:“凡病不外此六经,能解仲景六经辨证之法,可以识伤寒,即推次六经辨证之法,可以识万病。”现代医家亦多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疾病。笔者临床上在诊治某些神经外科疾病时,合理运用六经辨证,疗效较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龙首颗粒以龙胆泻肝汤与失笑散合方而成,治疗男性病疗效较好。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