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993~2003年60例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术后3天引流量少于50ml,立即拔管;24例引流量150~400ml/d,其中2例第5天重新行硬膜修补效果不佳,伤口Ⅱ期愈合,22例将引流管保留10天后拔管,伤口Ⅰ期愈合。结论对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者,10天左右拔管,将引流口缝合加压包扎,伤口可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脊髓神经外科中切口脑脊液漏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琳  黄红云  王锐  修波  苟成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060-1061
目的 :探讨脊髓手术后并发切口脑脊液漏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14 8例脊髓手术并发脑脊液漏 2 3例 (占 15 5 4% ) ,治疗方法包括加压包扎、加强漏口缝合、腰穿置管持续引流以及手术修补等。结果 :2 3例病人均于3~ 15d脑脊液漏停止 ,随访 1~ 5个月无复发。结论 :提示术中严密缝合切口 ,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后采用加压包扎、漏口缝合 ,腰穿置管持续引流以及手术修补等方法能有效地防治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2001-2010年收治该病36例,通过术中一期缝修补,术后引流管引流、换药,局部加压包扎、全身抗生素治疗.结果 22例术后2~6 d拔除引流管,局部加压后治愈.12例术后7d拔除引流管,局部缝合并加压包扎后治愈,2例并发切口漏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例切口感染并发骨感染,二次术后痊愈.结论 术中缝合修补硬脊膜,耳脑胶喷涂,置引流管、局部加压等治疗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7例患者,采用手术修补、加强漏口缝合、置管持续引流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等治疗。结果 17例切口漏均于7~14 d停止,全部治愈。结论术中修补、严密缝合切口、置管持续引流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等治疗是防治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56-4957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入我院进行脊柱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3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引流、更换伤口敷料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脑脊液漏治愈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9.13±1.68d,低于对照组的18.97±4.03d;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4.61±2.42d,低于对照组的23.14±4.67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可缩短脑脊液消失时间,更利于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病区11例行下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的观察和护理,主要包括:观察引流量及伤口渗出,予棉垫覆盖伤口并用腹带加压包扎,取头低足高体位,预防感染及电解质紊乱,避免腹压增高,健康教育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11例发生脑脊液漏患者均治愈。认为对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粘性弹性绷带在脑室外引流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4月—2022年6月63例行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绷带包扎伤口,观察组33例采用自粘性弹性绷带包扎伤口,观察2组患者脑脊液漏发生率、引流管折叠率、换药总费用及换药协助率。结果 对照组脑脊液漏4例(13.3%),引流管道发生折叠6例(20.0%),换药需要协助27例(90.0%)。观察组引流导管发生折叠1例(3.0%),换药需要协助10例(30.3%)。观察组的换药总费用为(197.63±28.58)元人民币,少于对照组的(280.93±24.01)元人民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粘性弹性绷带对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进行伤口包扎,能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引流管折叠率、换药协助率和换药总费用,为脑室外引流术伤口包扎绷带的选用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B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干预,A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脊柱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颅内压反应及脑脊液漏停止、切口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NAPS评分与B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干预效果,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较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术后头皮切口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对2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术后出现头皮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放脑脊液,头皮漏口重新缝合。结果 22例患者头皮漏口均愈合。漏口停止漏液2~4 d,平均3 d;引流时间6~12 d,平均8 d;漏口愈合拆线7~14 d,平均10 d。结论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出现头皮切口脑脊液漏,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促进头皮漏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引流护理对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2481例脊柱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流出体外的患者共44例.在伤口愈合前使用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分别进行以下初期护理:A组19例单纯更换伤口敷料;B组19例延长伤口引流时间;C组6例经皮蛛网膜下隙脑脊液引流术后护理.对3组初期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组中伤口愈合者仅9例占47.5%,3例合并假性硬膜囊肿;10例需要追加手术;5例合并脊膜炎,1例合并伤口感染.对假性硬膜囊肿和感染者采用直接硬膜修补和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术后护理均获得治愈.B组平均引流‘时间为7.2 d,19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脑脊液从伤口流出、脊膜炎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C组平均引流时间为6.9 d,伤口Ⅰ期愈合为100%,未发生脑脊液从伤口流出和感染并发症.结论 延长伤口引流时间和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是初期护理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后者可成为术后脑脊液漏和假性硬膜囊肿追加护理方法中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行设计的背心组合包扎装置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经济实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背心组合包扎装置组(背心组)30例和自粘弹力绷带组(绷带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带管时间、有无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不适程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引流量及术后腋窝引流、胸壁总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心组、绷带组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562.1±107.3),(986.9.6±208.1)ml,带管时间分别为(9.8±2.1),(13.0±4.7)d,术后第1天舒适度评分分别为(1.4±0.8),(2.5±0.7)分,第3天分别为(1.4±0.8),(2.8±0.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6,-2.422,-3.816,-4.457;P<0.01);背心组的包扎费用为(259.7±36.0)元,包扎时间为(32.1±5.8)s,均优于绷带组的(430.2±119.3)元、(85.3±21.9)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09,-8.82;P<0.01);绷带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33.3%,高于背心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7,P<0.01);两组中均无皮瓣坏死情况出现.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背心组合包扎装置相对于绷带组,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和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包扎的不适程度,值得在乳腺癌术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AN)介入治疗后腰池引流和间断腰穿防治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对40例Hunt—Hess分级相同的AN破裂出血病例按血管内治疗术后行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和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CSF)分A、B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结果】A组大脑中动脉流速(VMCA)明显低于B组且下降速度较快。A组CSF中RBC数目各时段均值明显低于B组,A组下降速率快于B组(均P〈0.05);两组CSF中内皮素-1(ET-1)浓度在术后d3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P〈0.05),A组的下降速率明显高于B组;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评分减少程度的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AN破裂介入治疗术后持续腰池引流疗效优于间断腰椎穿刺,是防治CVS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在肿瘤患者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50例因切口脂肪液化导致切口迁延不愈的肿瘤患者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银离子敷料为伤口填充材料,以一次性使用胃导管为引流管连接负压瓶为患者进行创面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原理结合银离子敷料常规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显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显效时间(6.40±1.19)d、伤口愈合时间(13.04±1.86)d、换药次数(2.16±0.37)次、换药费用(531.16±46.56)元,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2.88±2.89)d,(21.24±3.70)d,(4.12±1.17)次,(1000.46±356.1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01,-10.362,-8.002,-6.533;P〈0.01或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能减少肿瘤患者脂肪液化手术切口的伤口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提高伤口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915 MHz经皮微波消融与药物注射对肾动脉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制造肾动脉活动性出血模型并分组:A:d<1 mm(被膜下动脉);B:1 mm<d<2 mm(叶间动脉),C:2 mm<d<3 mm(段动脉),分别行超声造影引导下915 MHz微波治疗与药物注射治疗,比较两者的止血成功率、止血作用时间及静脉补液量,并比较其病理结果。结果 A组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止血,B组和C组915 MHz微波止血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药物注射疗法(P<0.05)。915 MHz微波各组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药物注射组[A组(125±18.2)s,B组(187±33.4)s,C组(309±39.1)s vs. A组(187±23.9)s,B组(266±26.7)s,C组(413±31.4)s](P均〈0.05);静脉补液量也显著小于药物注射组[A组(34±14.3)ml,B组(104±3.8)ml, C组(421±8.2)ml vs. A组(89±26.4)ml,B组(157±5.7)ml,C组(607±8.6)ml](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915 MHz微波与药物注射相比具有更好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0年2月实施的1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和16例开腹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胆总管通过时间(the hepatic hilum to the duodenum through time,HDT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75±20)min,术中平均出血(25.7±4.5)mL;并发胆漏2例;平均住院时间(8.1±1.6)d。随访3个月~1年,未见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与对照组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组术后HDTT一过性升高后随之明显下降,TNF-α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胆漏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低,提示对患者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6.
李冀 《华西医学》2009,(9):2302-2303
目的:比较两种胸腔积液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统计210例(A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的引流胸水量、胸水消失天数、胸水完全吸收率,并与182例(B组)使用传统抽液引流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平均胸水量A组(4682±1235)mL,B组(2470±1040)mL;胸水消失天数:A组(6.5±2.6)d,B组(23.6±9.3)d;胸水完全吸收率:A组73.8%,B组25.8%,两组各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较传统穿刺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棘突旁小切口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腰椎结核后路手术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5例: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对照组45例:后正中入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切口引流情况进行对比。内固定取出术后6个月随访腰椎MR检查。组间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93±12.40)min vs.(150±16.90)min,t=18.381,P<0.01]、出血量[(121±39.62)ml vs.(340±47.83)ml,t=23.897,P<0.01]、切口引流量[(56±14.2)ml vs.(131±11.5)ml,t=27.533,P<0.01]及引流管拔除时间[(39±8.5)h vs.(51±11.1)h,t=5.75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周(3.28±1.02 vs.4.49±1.13,t=5.972,P<0.01)、1个月(2.16±0.81 vs.3.54±0.88,t=7.740,P<0.01)、3个月(1.03±0.75 vs.2.42±0.64,t=9.457,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术后6个月MR检查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区域多裂肌间隙出现纤维化及高密度区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8,P<0.01)。结论在腰椎结核手术中棘突旁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足够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入路创伤小,愈合满意,患者疼痛较轻,优于后正中入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42-67岁,平均54.3岁。根据Meyerding分型,Ⅰ型17例,Ⅱ型28例,Ⅲ型2例。其中PLIF组的25例,PLF组的22例。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术前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进行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PLIF组(186.64±30.33)min,PLF组(154.48±42.27)min;平均出血量:PLIF组(543.24±72.24)rnl,PLF组(423.67±54.3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PLIF组滑脱率(8.4±5.1)%,椎间隙高度(0.312±0.039)%,椎间孔面积(0.169±0.023)%;PLF组滑脱率(14.3±6.2)%,椎间隙高度(0.233±0.041)%,椎间孔面积(0.138±0.025)%,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PLF组JOA、VAS评分术后均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LIF和PLF在治疗腰椎滑脱症均取得了相当疗效,与PLIF相比,PL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更好,而PLIF在维持椎间高度、椎问孔面积以及矫正滑脱率方面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顽同性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的17例外伤性顽固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顽固性脑脊液漏17例,结果渗漏口在10~14d内愈合,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顽固性脑脊液漏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冰敷法对TKA患者术后引流量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56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冰敷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于术后2 h,24 h对两组患者引流量及疼痛分级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术后2 h引流量,改良冰敷组(101.6±8.4)ml,对照组(159.7±7.9)ml;术后24 h引流量,改良冰敷组(190.8±5.6)ml,对照组(236.5±9.7)ml,改良冰敷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疼痛分级,改良冰敷组(2.14±0.13)分,对照组(4.07±0.47)分;术后24 h疼痛分级,改良冰敷组(4.79±0.38)分,对照组(6.61±1.26)分,改良冰敷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冰敷法可明显减少TKA患者术后渗血量,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