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托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组(康复组)、依达拉奉组(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与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与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血肿、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康复组、药物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评分优于药物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17-1818
探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选取2013年8月~2016年9月我院1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给予神经节苷脂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组(康复组)、依达拉奉组(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与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与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血肿、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康复组、药物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评分优于药物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共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5.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8.08%),P<0.05。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血肿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结果: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肿情况、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在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上联合醒脑静,较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昏迷的情况以及受损神经的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53-2954
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案加用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脑血肿和水肿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21%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协同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继发性脑水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予以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与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趋势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CRP水平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针剂30mg静滴,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醒脑静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GCS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20%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观察组在采用20%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的同时联合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及水肿体积;同时对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评分,作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大小、水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CPK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SHH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显效率观察组65.0%,对照组41.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可以更有效促进脑水肿的吸收,有效降低颅内压,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地防止患者的脑水肿发生,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脑氧代谢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进行常规治疗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以同期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脑氧代谢指标[脑氧含量(Sjv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氧摄取率(CEO2)及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Vmean、Qmean、R、DR及CP)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脑氧代谢指标中SjvO2、PbtO2及CjvO2均高于对照组;CEO2及Da-jvO2均低于对照组;Vmean及Qmean均高于对照组,而R、DR及CP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3d和10d上述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天,共14d;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d,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hs-CRP、TNF-α、IL-6水平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更好地清除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倒,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扛奉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16.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1例),2组均予以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强化降压组常规静脉泵入硝普钠强化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80 mm 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治疗后28 d和90 d分别进行疗效及Barthel指数(BI)的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7、d血肿体积较治疗前增大(均P〈0.01),但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血肿体积增幅减少(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比较水肿体积均增大(P〈0.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DS评分减少明显(均P〈0.05);治疗后28 d和90 d强化降压组总有效率(86.89%)和显效率(21.3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3.93%,显效率9.84%)(均P〈0.01)。结论强化降压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而水肿体积未随之增大,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创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1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于术前及术后7、14和21天行CT检查,以测量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并于术前及术后14天和30天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同时观察病死率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7、14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分别为(27.08±2.35)cm3vs(26.33±2.04)cm3、(22.26±1.41)cm3vs(24.05±1.92)cm3、(17.49±1.90)cm3vs(21.40±1.98)cm3、(12.07±1.18)cm3vs(19.31±1.89)cm3,两组术后7、14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逐渐缩小,且均明显小于术前,治疗组术后14天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14和30天NDS分别为(33.60±5.44)分vs(34.29±4.71)分、(17.37±2.25)分vs(21.95±2.47)分、(7.97±0.71)分vs(15.16±1.12)分,两组术后NDS逐渐降低,治疗组术后14天和30天,ND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持续性出血.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减轻微创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ACI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14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及SOD活性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可显著降低ACI患者血清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围水肿形成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2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24~72h及10~14d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依据头颅CT结果,计算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呈动态变化,发病3d内升高最明显,随后下降,在血肿吸收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仍高于正常水平.2.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血肿体积无关,但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3.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与急性期NIHSS评分无相关;但是与血肿吸收期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脑出血诱发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过度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参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嘉贵  龚秋霞 《临床荟萃》2010,25(24):2146-214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脑出血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第21天分别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与巴氏指数(BI)评分及疗效评定,并观察脑水肿程度改变及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第21天C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CSS(10.6±5.2)分vs(13.5±5.9)分,BI(52.5±6.2)分vs(42.2±6.9)分(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9%和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4%和62.5%(P<0.05);治疗组第14天时中重度(2~3级)脑水肿发生率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